第一才女武亦姝热|被重新定义的才女和知性美

此前,因摘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桂冠而一炮走红的武亦姝小姐姐,在公众心中成为了这句话的最佳注解。 而上海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武亦姝这个名字又重新走入公众视野。这次,她将凭借613分的高分成绩(上海高考总分660分)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原标题:武亦姝热|被重新定义的才女和知性美此前,因摘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桂冠而一炮走红的武亦姝小姐姐,在公众心中成为了这句话的最佳注解。而上海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武亦姝这个名字又重新走入公众视野。这次,她将凭借613分的高分成绩(上海高考总分660分)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主流媒体纷纷为她打call。在今天这个戾气愈发深重、评价愈发苛刻的舆论氛围里,武亦姝也算是一股清流了吧。某种程度上,她满足了时代对于才女的新想象,冲破审美鄙视链的知性美是对于固化的女性想象的一次搅动。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句烂俗的梗:“如果一个女孩不够漂亮,那就夸她可爱。如果她不够可爱,那就夸她有气质。如果她不够漂亮不够可爱也不够有气质,那就只能夸她善良了。”虽然是句玩笑,不过气质和善良这类不带情绪色彩的字眼,在公众评判标准里确实稍稍往后了点。相较之下,处于两种极端的“厌世脸”和“甜美挂”往往能引发公众热议。久而久之,这条审美鄙视链成为了网友们心照不宣的评判准则。走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武亦姝,让知性美变得立体了起来。从镜头面前,我们能看到她以诗明志的自信。在自我介绍时,她脱口而出李白的《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表明自己对诗歌的痴心而不在意比赛结果如何。正如青莲居士咏月遣怀,感慨世人追寻缥缈无定的明月而不懂珍惜当下的欢愉。武亦姝的走红,不是这个时代知性美的回归,而是一次新解。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女子。但明清以前,她们只是作为男性文化生活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在唐宋仕女图里,捧卷读书的女子形象寥若晨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受教育的女性数量不断扩大,女人们也参与到知识革命的社会潮流中。因此在明清时期,才迎来闺阁文学和才女文化的鼎盛时期。然而,纵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才女形象,大多是来自男性创作者的构画。受到特定的时代局限,尽管不少文人墨客会将自己代入女性角色进行移情描写,但依然难以摆脱来自“他视角”居高临下的观摩。在这里,知著君将文学中谈资最盛的才女形象做了一点归类,可以看出些许共性。一类是烟花女子。她们出身社会底层,她们的才华是不正常的娼妓制度强加于她们的。虽然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与才艺,但她们必须依托男性改变自身的命运。从《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到《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她们都是因为所依附的男性的失败,而遵循了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路线。(电影《)二类是名门闺秀。这一类以崔莺莺和林黛玉为代表。她们出身高贵,拥有着阶层特权。但她们柔若无骨,爱情至上。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她们的命运也同她们的感情经历牢牢捆绑在一起。一旦面对始乱终弃的爱情结局,便注定了自怨自艾或者香消玉殒。三类是神鬼精灵。她们有着通天彻地的法力,生命中却总会遇上一两个穷酸书生。或许是出于报恩,或许是毫无理由,便心甘情愿为书生“洗手作羹汤”成为贤妻良母。书生已有家室,便甘心退居二线或成为红颜知己。这种几近于“白嫖”的恋爱模式,见诸于《聊斋志异》。四类是贤妻良母。《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与丈夫沈复举案齐眉二十年,被称林语堂先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种种举止离经叛道,却是传统男性心中的理想型妻子。她坚持与丈夫志同道合,并时刻扮演着“灵魂伴侣”这一重要角色。从以上几类才女形象中,男性对才女更重色艺和情史,才情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男性借“怜才爱才”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而很难真实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才女多情、红颜薄命的故事不胜枚举。长期以来,世人对于才女的定义来自于一种凝固的、刻板的、命运化的想象。武亦姝的走红,恰恰是对这类才女形象的颠覆。当代女性的知识素养不仅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阶段,并且在学历和工作中,呈现出超越男性的趋势。对知性美和女学霸人设的推崇,折射出当代女性对自身公众形象的新期许。知性本身就是脱胎于诗学理论的一个概念。现代知性美淡化了“性”的色彩,而把“知”放在首位,将知识涵养与女性审美联系在一起。它更加契合如今这个女性话语日益强势的社会。在“武亦姝热”的同时,遍及社交平台的还有“詹青云热”、“董卿热”。这些才女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分类,她们跳脱出才女爱情至上、病态美等狭隘的刻板印象。她们在才学上的造诣,是出于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原生家庭提供的良好平台。(奇如果说过去人们对才女的定义多半来自“他视角”的生理和精神需求,那么今天的才女,不再是作为被审视的客体。今天,当人们在讨论知性美的时候,已经融入了女性强烈的主体意识,内在品质被凸显。她们心中的知性女神,带有对理想型自我的投射。(虎扑女神评选64强名单)在知著君看来,审美不是一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归根结底,审美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体验,我们既反对将黑长直+大长腿笼统地概括为“直男审美”,也同样不认同知性能够代表女性美的全部。厌世妆、高级脸,抑或是知性美、甜美风……不仅仅是呈现在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而是我们对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镜像。所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足够包容的时代,虎扑女神与书卷美人一同闪烁,总归好过荧屏上千篇一律的韩式一字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5Z3L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