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什么礼物?大学新生,带上“理想”从容入学

大学新生,带上“理想”从容入学   9月,又至开学季。这是一个梦想再度起航的时间点,也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分界线。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逐梦路上,不光要有一腔热血,尚需一定的物质基础。  曾经,我们背上文具、干粮、被褥,信心满满地憧憬
大学新生,带上“理想”从容入学  9月,又至开学季。这是一个梦想再度起航的时间点,也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分界线。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逐梦路上,不光要有一腔热血,尚需一定的物质基础。  曾经,我们背上文具、干粮、被褥,信心满满地憧憬未来。如今,学生们的行囊里少了些文具,多了些零食和特产,不见了被褥,却配备起了电脑、手机、平板、数码相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据估算,这六样起码也要3万元。  沉甸甸的行囊,让学生入校地步伐多了些从容与淡定,只不过这份轻松并非全来自扎实的基本功,明确的理想信念,以及学成归来造福桑梓的志向抱负,而是来自一种“装备齐全”不致落伍的安心与“慢慢时光”不至无聊的“小确幸”。  开学3万起,对于学生而言,兴许只是块入校“敲门砖”、开学“起步价”,但对不少家长而言,却是“肉疼”的希望、“咬牙”的支持。这里面,有感性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有理性的寄托,所谓穷家富路、严阵以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入校学习,凤凰涅槃与否,全在于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若论装备重要几何,只能说“锦上添花”而已,唯心志、刻苦、专注、坚韧、恒一,方能铸燎原之星火。  溺爱与支持,虽有几分形似,然其神却差之千里。著名作家阎连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期间有读张抗抗《分界线》的精神影响,也有想“逃离土地”的动力愿望,但父母的支持却是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里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我写到深夜,母亲从来没说过我浪费油。”  支持,既需要感性的“无偿”,也需要理性的“适度”。所谓感性,就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孩子树立信心、坚持理想、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所谓理性,则是在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经验、技巧上给予科学的引导,在遭遇困难、挫折时给予必要的逆商教育。  雪中送炭式的支持远胜锦上添花式的奢侈赠予,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教育重在明理长智,孩子的教育实为人之根、家之幸、国之本,故而需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诚如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巴菲特、王永庆等成功人士,虽家中富有,却捐资于社会,留“苦”于子女,让孩子感受生活艰难不易,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激发吃苦进取精神,进而发愤图强,踏实努力,去拼搏、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  《读书郎》唱道:“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呐,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负,为不做牛和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沉甸甸的行囊,不只是因为里面装了3万元的数码装备,更多的是因为装了一份责任和使命在催人奋进,装了一个理想在不停奔忙,装了一种希望要通过学成文武艺,货与祖国、时代、社会,用一生来逐渐圆梦,不留遗憾。  你好大学,你好希望,在路上,结伴而行,共筑希望之基,共享美好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b27n6z.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