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文学看台990|文化之旅153:四美女在两猛男陪同下去看红海湾坚韧如弓的父性脊梁【丘惠谊郑海潮杨碧绿李雪君赖丽梅黄刚】

作家们在遮浪海滩上采风 沈洛羊 摄 施公寮——那一片心中的海●丘惠谊到施公寮看海,在深秋的一个午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舒畅,但我心之所想,唯有那一片心中的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一片海,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李白
原标题:文学看台990|文化之旅153:四美女在两猛男陪同下去看红海湾坚韧如弓的父性脊梁【丘惠谊郑海潮杨碧绿李雪君赖丽梅黄刚】作家们在遮浪海滩上采风沈洛羊摄施公寮——那一片心中的海●丘惠谊到施公寮看海,在深秋的一个午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舒畅,但我心之所想,唯有那一片心中的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一片海,气势磅礴,壮怀激烈。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一片海,彼岸是成功,是希望。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片海,温暖、幸福。而我,红海湾的那一片海是一个可以让我忘记忧愁,获得快乐的大海。汽车稳稳地行走在柏油公路上,玻璃窗挡住了秋风,坐在车内的我感觉温暖如春,一时间忘记了时已深秋。但公路的两旁,秋风纠缠着树木花草,金黄的阳光也一路跳跃而来,草丛里的花就这样边走边开,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它们化着如此艳娇的妆扮,一路欢歌,也是要随我去施公寮看海么?好吧,秋风负责唱歌,鲜花负责跳舞,而我,只要负责想念那一片海。大海很大,但它总是沉稳地藏在我的胸怀里,等待着我一次又一次地与它相见。小时候的海,有沙滩,有阳光,也有贝壳,有歌声。那是《外婆的澎湖湾》的歌声衬着的一片海,辽阔,快乐。汕尾市沙舌的对面海,长长地伸延在闹市的码头里,我常常会在下班后信步走到这里,凭着栏杆侧耳听海。渔民载回满船的海鲜和阳光,仿佛海的尽头有取不完的热闹与喜悦。这里的海,是一位坐在暮光里打盹的邻居老大爷,你随时路过,都可以和他闲聊家常。常听施公寮半岛的海很美,到底那是一片什么样的海?我很想早点见到它。秋阳斜照时。车子转到了半岛海边,停在沙滩上,但是领队的人却招手让我们跟着他走向身旁的道路上坡去。我心里暗暗欢喜,我知道,藏在山路尽头的大海,是一场无法预期的惊喜。我兴奋地加快脚步,仿佛耽误一刻,便会辜负大海最神秘而热情的邀请。上半岛的山路不高,大家慢慢地走着,有说有笑。山路在半山坡上拐了一个弯,忽然,大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身侧的脚下。我举目四望,没有办法用眼睛把所有的海连成一片。我惊叹:这就是施公寮的海么?我曾经见过那么多次大海,我真的不知道大海竟然有这么壮观秀美!登高远眺,便是这一片海想要告诉我的秘密么?继续登上山顶,脚下都是一些巨大的石头。小心翼翼地在一块石头上站稳,风吹乱我的头发,我的目光坚定而惊喜,施公寮的海,此刻就在脚下,在我的眼前,拍岸的惊涛,一层又一层,一场又一场,猛烈、激狂,却让我无比安心。沐海风而立,举目远眺,天海一色。我回头,却发现一路的秋风和野花都没有跟来,它们或许迷路了,又或许悄悄地守在原地,等着我给它们带回去好消息。它们知道,我会有勇气独自面对这一切的。大海不停地翻滚,发出巨大的声响。我站在高山之上,站在大海之上,内心的波浪早已消失在大海的怒吼里。困居这么久,我真的忘了大海有多大了吗?为何我要在望见大海的辽阔时,才能看清生活中那些困难的渺小,才能借以生命的涌动,来抚平生活中的一切不安与困难?呵,红海湾的海,如此广阔而深沉,它从不叹息,也从不放弃。它日夜不歇,生生不息,从来不曾卸下胸中无尽的苦难。为何我要让生活的风浪打翻心中的风帆?当夜色阑珊之时,我从红海湾归来,但红海湾的那一片海依然在我眼前,也许它已住进了我的心里,辽阔壮美,涛声依旧,浪花飞溅,让我心神安宁。施公寮半岛看海●郑海潮在施公寮遇见一片海水波不兴缓缓涌动蔚蓝蔚蓝包裹岛的孤独大海之外还是大海鸥鸟一去一徘徊留下秋的告白远处风车翻转流云不解风情上帝用神来之手蘸三二片阳光把海涂蓝屿石遮住浪却挡不住风从海面从南海观音寺搬来贝叶梵音一遍遍将我淘洗一朵又一朵起伏的浪花仿若佛陀念念不息的偈语红海湾印记●杨碧绿1.红海湾,有海剩下的,还是海陪海水在街心走人群汹涌,暗流石头过万顷潮水,拍打崖石憋足劲,都往死里用力然后松开,消退像久别重逢的拥抱阅尽人世离合2.海水辽阔的红海湾石头山也辽阔山上的石头,一盏一盏地开花石鼓山占山成王,把史诗刻在额头几百年的炮台,是山上不灭的灯火过往的船只,会脱离人世朝山顶聚去,又散开仿佛有话要说一张嘴,又咽了回来3.石头上的南海观音菩萨赤足踩过的石缝长满半山菩提莲秋天了,海水依旧在奔跑石头静立这静立的人间,如此安详仿佛从来没有遇见台风宿命,置身无序的石头阵俨然成了佛暴风雨降临时有人轻叩佛祖石门4.红海湾的海我喜欢施公寮的大海多一点它们有湖,湖里有落日晚风从大海边吹来这么美的落日,就掉进白沙湖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它们去了哪5.内寮庵落日的余辉,过瓦片,穿庵堂有的庵门开着有的庵门紧闭念经的老尼僧像一扇虚掩的庵门预知,有的人会来有的人会远离暮色里,庵前的莲叶已枯秋风入骨头一粒莲子,在莲花池上打探前生那模样,巳有了我尘世的沧桑读写红海湾●李雪君10月28日,从慈云山公园出发红海湾。迎着海风,我们来到首进三面临海的“遮浪半岛”。位于红海湾南面的遮浪渔港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渔港丰收景象,渲染了浪花的美,天空的蓝,文友们纷纷拍摄留念。渔民兄弟们被海风熏黑的脸难掩热情,我们愉快问好!岸边停靠的渔船齐齐排列,如将士候命,随时准备出海赴场。看着不停忙碌着的渔民同胞,我们不忍打扰太久,止步读写这片海的深情。与初次见面,暖温未尽的遮浪渔港匆匆别过。温暖的阳光驱走了深秋丝丝的凉意,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迈上清康熙时期建造的遮浪炮台,那伸直着长长的炮囗仰天长啸,似乎是喷火龙舌,气场十足,周边上的花岗岩石呈现出岁月的痕迹。据历史记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不敢登陆寻衅的英军就是慑于炮台的威力。我们拾阶而上,一座圆柱形的烽火台虽断垣残壁,但矗立的气势逼人,可见它曾经的辉煌。海风不停地吹,烽火台屹立不移,气定乾坤,与遮浪岩岛的灯塔遥遥相望。秋阳映照下的海水碧蓝无垠,南海观世音菩萨静静地听海观潮,暇满红海湾。午后,我们沿着先烈们的足迹踏进红色村庄,遮浪街道的东尾村,看到一批批红色史料,听着烈士后人讲述的一个个红色故事,惊心动魄……先辈人的红色事迹及红色遗址让东尾村的后人激越奋起。信仰坚定,敢为人先,不折不挠,前赴后继。革命精神得薪火相传,让人感动!背倚山的内寮庵,山上奇石布满,因可眺望北斗,故又叫“望斗灵岩”。据说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后清康熙十六年重建,此山灵气更甚。文友们纷纷拾阶而上,在庵的最高处,有一尊几百年前的孔子庙,我们纷纷致礼。在庙前,眺望远方,在飘渺的云烟中,日落若即若离,万丈霞光渐渐消失,几笔淡扬,抹在白沙湖的西边,忽远忽近,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轻托落霞。暮色降临中,我们走进了“田墘红楼”,中西合壁的二层小楼建于1915年,是大革命时期区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1941年9月21日凌晨,由于汉奸告密,红楼突遭日寇包围,在抗日突围中,营长朱金铭等81位将士壮烈牺牲。村里老人平静的描述,我们已寂静无声......眼里却饱含热泪。了解了英勇故事,接受着革命教育,我们更加爱上了这片红色土地。步出红楼,一轮明月高挂漆黑的夜空,回顾一天的旅程,收获颇丰,感动满怀。在“施公寮”半岛上俯瞰山下,那月半湾无与伦比的美丽令人心醉,而“内寮庵”前满池的枯荷又是那样的令人心酸......踏着红军的足迹,读写红海湾,可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有人把爱放梦里,有人把爱放歌声里,有人揣着爱跋涉万里。旷世相望,执笔天涯,在红海湾,最深的情怀都在午夜的星空里。到遮浪看海●赖丽梅谓之雅事的,除焚香、品茗、抚琴、听雨、读书、绘画之外,我还喜欢看海。看一片海,采撷一份心情。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这里是风光旖旎的遮浪半岛。来红海湾看海,首选的是登遮浪的“南海观音寺”观景台。一望无际的大海、姿态万千的礁石,波涛拍岸的壮观,一派如诗如画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面对大海的浩瀚博大,顿感人类是何其渺小,心绪瞬间平静宁和。如果早起,来观音台前观日出吧。“金乌跃海映波红”,碧蓝的海水与霞光相映,那一刻的美,足以摄心动魄。看完那派蓬勃的气象,一整天都充满力量。向观景台右侧走去,你就会偶遇一大片礁石群。错落有致的礁石,看似巍然不动,任由浪花一次次撞击,或突兀呈现,或淹没水中。谁也看不到它是否也偶有泪湿,或偶有被搁置的心事重重。某些藤蔓植物,会附长于石上,绿意绵绵,算是与礁石作无声的交流吧。要欣赏夕照,来“遮浪炮台”如何?炮台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碣石卫的沿海重要防御工事之一。旧日守城官兵的营房和庭院,如今已成废墟。但烽火台上的守护大炮依然傲视前方,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如果是黄昏时分,在高台上极目远眺,看天边布满七彩祥云,“此刻红阳可人心”啊。余晖尽情挥洒,象要把炫丽全部展现,海水金光闪闪。“夕阳无限好,何须怅恨近黄昏”。如果是月盈风静的夜晚,我们来遮浪的南澳岛前散步吧。咆哮了一整天,海浪会在这时慢慢静下来。其轻柔波动,更象是在轻轻吟唱。一波波,是亘古不变的旋律。观海听涛,更宜在夜深人静时分。此刻海风轻轻抚脸,如赤足踩在沙滩上是颇为舒适的美事。我们还可以象小时候一样,双手捧起一掬海水,再用力扬出,你会看见水中磷光划出的弧线,象一排萤火虫列队飞过。到红海湾去,到遮浪看海,在这晚秋的时节,时光正好,秋风清爽,定会是一次愉悦的旅程,收获一份大海带来特致感悟,让记忆多一份温馨美好……红海湾坚韧如弓的父性脊梁●黄刚携一身咸腥的海风归来,无寐。旖旎满眼,涛声依旧。铺展地图,纸上,红海湾蜿蜒成一张待箭欲射的弓弦。这条逎劲坚韧的弧线,勾勒出古铜或者褚褐色的男人的脊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红海湾,一个标志,一种象征。赤色的、刚建的、不屈的、彪悍的、父性的。此一切,属于海陆丰。那左右延展,坚实悠长的海岸线,是男人紧抓大地,围护子民的长臂。那一块块迎遏巨浪,凸出海面的嶙峋礁石,是男人偶现峥嵘潜蓄力量的筋骨。大风起兮,一股浓酽、强劲的雄性荷尔蒙味道扑面而来:外溢生命的劲健、剽悍的英姿、不竭的力量,发自广袤无垠的大陆架的底处。蜻蜓群舞,鸥鹭鸣天,大鱼潜底,礁岩碎浪。红海湾的上空,接踵而至的舞蹈和唱和,演绎、荡漾着雄浑的海之乐、海之韵!半岛如巨坝,楔入那片静躁相宜的蔚蓝。一侧,秋风卷起千堆雪;一侧,波光粼粼如处子。卷起千堆雪,剑弧包孕着勇毅和张力;淡定如处子,感受到大山的沉稳与自信。风拂烽火台,涛和心中潮。瞭望迢迢的历史时空,我油然喟叹:是真名士自风流,唯真汉子显雄风。禽兽作恶没有借口。但作恶的贼寇,总能找到借口。倭寇、英夷,他们驾船携炮,踏浪汹汹。上溯350多年,是谁面对从福建南逃而至的倭寇余孽,雷霆出击?是他,驻守红海湾的抗倭名将唐顺宇!提枪背剑,唐顺宇追随俞大猷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海丰金锡都,烽火起六月。是他,破阵杀倭,生擒寇首,大捷空前!可憾将军血洒海疆!烽烟漫卷白沙湖,舟师如林,浩荡而至,雄兵如豹吟虎啸。硝烟弥漫,刀剑铮鸣,水火交融。海战中,郑成功的妹妹郑祖嬉,巾帼不让须眉,飞身上敌船,挥剑斩鞑虏,清军溃逃。可叹香魂一缕,浮漂海天葬白沙。之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彪炳史册。聆听西秦戏,听到秦腔铜茄铁板的豪壮遗韵,听出秦王横扫六合的无敌威势。或许,这遗韵来自“大漠孤烟直”的西北,口传于辗转海陆丰,至此勤王的“大义秦军”。历史苍凉如海。但英雄血,总会在民族存亡之际沸腾如狂舞的浪花。往事并非如烟。远逝英魂的芳名总会镌刻于史册,铭记在百姓柔软的心坎:“明唐公墓”,那是抗倭名将唐顺宇的坟茔;“双圣阁”中,郑祖嬉早被百姓奉上神龛;“水德灵长”,铭刻着民族英雄林则徐抗英奏凯的祈祷;……红海湾,那是如弓的父性脊梁。这一湾,坦荡、澄清着海的蓝,热烈、激情着血的红。这红,是古战场将士的血,是汕尾红场的红、红楼的红、东尾村的红……这一片片烈士红,印证着海陆丰的“雷公”本色、延宕着海陆丰的赤色基因。风动,云动,水动,心动。伫立红海湾的岛巅北眺、南望,海风像巨大的涡轮,将目光推向东海那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甲午风云,并令我激愤、警觉于地球警察在南海的霸凌。在这个微时代、大时代,在这个地球村、大世界,太平之中不乏战争忧患!红海湾,坚韧如弓的父性脊梁,坚如磐石的海疆长城。历史是导引并启示现实的镜像。拂去蒙落汗青上的灰尘,中华民族抗倭、抗英的史实告诉世人:红海湾既有拥抱和平的博大胸襟,更有抵御外侮护卫家园的长剑、战鹰,以及从未泯灭的,中国龙的图腾、自信、勇毅和无畏。枕海望天:旖旎在眼,涛声充耳,长思萦怀,脊梁如弓!总监制:王万然总编审:余小文责任编辑:贺燕编辑:林一秀转自:汕尾日报2018.11.25你可能会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DbGp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