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艺术特展倪春林|上谷雅集·艺术雄安——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倪春林 NI CHUN LIN 倪春林 1976年生,山东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重彩画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
原标题:倪春林|上谷雅集·艺术雄安——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倪春林NICHUNLIN倪春林1976年生,山东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重彩画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美展并获奖。作品及论文多次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刊物发表。Artappreciation幸福西藏·我的新家规格|221cmx172cm材质|纸本重彩云之南规格|32cmx41cm材质|纸本重彩老党员李扎戈规格|179cmx97cm材质|纸本重彩欧行记之乐都维也纳规格|136cmx70cm青年画家倪春林一般都将自己画作的媒质标明为“生宣、重彩”。而从中国重彩画发展史来看,这个“生宣重彩”却并不仅仅是绘画媒质。因为,在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生宣”这一纸质与“重彩”这一颜料(以及技法)是从未一同登场过的。与生宣联结在一起的技法是水墨、淡彩,而与重彩对应的画面承载体则是绢帛、熟纸;生宣上的书画发展于宋元以后,而重彩则盛于晋唐时期;更为重要的是,以生宣为载体的绘画所蕴含的创作观念,是“写意”、“简率”、“文人”、“雅淡”等,而重彩样式的绘画则浸透着“工匠”、“工致”、“逼真”、“浓丽”等观念。因而可以说,生宣与重彩在历史上不仅未曾一同登场,而且,它们恰恰标志着相互对峙的创作阵营。那么,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不仅是媒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深层观念上的一种构造性整合,新的画体也便可以在这种整合中酝酿、生成。因此,倪春林将重彩画在生宣上,实际上是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探索着古典重彩画当代转型的可能与途径。因而,他的生宣重彩画因缺少前人样本的参照而具有技巧难度,也因“生宣”与“重彩”的历史渊源而具有观念深度。这也意味着,比起固守或承袭传统工笔画的画材与技巧,倪春林的生宣重彩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挑战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巧上的,二是画材上的。宋元以来生宣主要用于绘画后便一直与水墨为伍,生宣纤维的渗透性、轻薄性及绵韧性等,都自然天成地与颗粒组织具有流淌性、扩张性、散在性的水墨相得益彰。当倪春林将用于绢、熟纸或壁面上的重彩表现方法,转用到生宣之上,他实际上是回答了以厚重感、塑造感及覆盖性为特征的绘画材料,该如何进入到绵薄的纸质的创作系统之中这样的一个问题;而这种进入又并不只是要把重彩颜料画在生宣纸上那么简单,因为它的一切操作,都必须以充分显现生宣与矿物颜料各自的材质特性为前提。自幼学习传统水墨和书法,小学三、四年级时学油画以及大学时学习工笔画的经历,使倪春林能够敏锐地发现这两种材质的架接可能,同时也能够为这一可能的实现而随心所欲地调动起绘画的素养储备。他的工笔画作品,因此实现了以生宣和重彩为中心的多重视觉效果的交相辉映:水墨般的轻盈莹润与油画般的厚重质感,没骨的疏略洒脱与勾染的坚实停匀,水色的洇渗、流动与石色的深邃、沉稳,毛笔遣行的特殊韵味与矿物颜料的天然美感……。多重的视觉效果又都可以找到它们各自与生宣或重彩的技法关联,在这种关联中,可以看到倪春林对于传统工笔画语言创新的独特意匠。(节选·文牛克诚)展览Exhibitioninformatio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GNv7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