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 白岩松白岩松《痛并快乐着》感文之3:说“不”容易,要脸难

读白岩松《痛并快乐着》第三篇感文。 坚持深度阅读,读好书而不限于书。 愿各位:爱读书、有思考、有收获。 收到过来自强者的挑衅吗?碰到过生活中的“势利眼”吗? 这样的事情,似乎每天都发生着,而当事人,却多数是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 好在有书
原标题:白岩松《痛并快乐着》感文之3:说“不”容易,要脸难读白岩松《痛并快乐着》第三篇感文。坚持深度阅读,读好书而不限于书。愿各位:爱读书、有思考、有收获。收到过来自强者的挑衅吗?碰到过生活中的“势利眼”吗?这样的事情,似乎每天都发生着,而当事人,却多数是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好在有书可以排解,就如《痛并快乐着》,前提是“痛”,而主旨却在如何“快乐”,所以连起来:痛不可怕,怎样在痛中寻找快乐,成了一本书、一段人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白岩松在书中的文字,糅合“理智”与“情感”,权衡“现在”和“未来”,用不太长的一段篇幅,阐述了应对强者挑衅以及“势利眼”的思考和方式。读过之后,自己也开始反思,为何受伤的常常自己?为何自己面对这些事情说“不”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有代表性的身边这一类人。他们对外界,喜欢就是喜欢,厌恶就是厌恶,基本毫无掩饰。他们说出的“不”,以及说“不”的结果,恰好可以代表本文的主题。印象最深的是曾经的一位年轻同事。累了一天要下班时,经理突然进来安排工作,要求他加班。实际上大家明白,加班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不能让别的部门觉得我们不忙。带着一天工作留在眼中的红血丝,这位年轻的同事直接顶了回去,毫不客气。经理没有面子,也没多说。同事大概也意识到自己任性了,最终还是咬牙加班。第二天,一位老员工对他说:你年轻,我们做的事情,你不要学。大概是旁观者清,我也觉得,他这次的“反抗”,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得不偿失。手里没有资本,身上没有核心价值,本身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如此“冲动”,无异于自断后路。而得到的,只是一时口快,还有后来逐渐边缘化的工作岗位。如同一只羚羊,叫嚣着要从狮子手中夺回尊严,结局无非还是草原上的一具尸骨,和陪伴的几只秃鹫罢了。真正的尊严,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地基之上。而在弱小时被挑战,白岩松的观点很明确:说“不”可以,关键是怎样说“不”。他说的已经很含蓄了,而在实际上,说“不”容易,真正要夺回尊严却很难,一个不小心,还要自取其辱。没有强大起来,一切都是白扯。相应的,历史上教科书式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果做不到韩信和勾践那样,忍得胯下之辱,甘于卧薪尝胆,那起码也得有自知之明,明白当前的自己,能不能夺回失去的东西,你说的“不”,够不够分量。这个世界上,恃强凌弱并不少见,“势利眼”这种东西与他们也是相伴相生。其中老百姓嘴里的“店大欺客”,算得上典型。人家底子硬,盘子大,可以根本不在乎一个两个的顾客。但是,聪明的店家,却从来不欺负那种身上“亮闪闪”的客人,甚至于笑脸相迎,高接远送。见了这种店,原来我总会忍不住偷偷送一句:这样做生意,长久不了。然而过了一年两年却能发现,那家店还在热热闹闹地迎来送往,店里的员工,对我还是爱搭不理。不用怀疑,笔者遇到过不下五个这样的商家,生意红红火火,态度却冷冷冰冰。读着白岩松的书,我联想到了这件事,突然明白:不是世道人心难测,而是我们没有定好位,给对方,给自己。首先是对这样商家的定位。他们一般是经营稍微高端的商品和服务,深谙“二八定律”,知道只要抓住百分之二十的那部分人,就能把握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其次是对自己的定位:误认为自己是百分之二十的那部分人,实际上在对方眼里,自己不过是单纯增加客流量转化率中,分母的那部分。认识到这一点,我还会像以前一样,在商家那里愤愤然推门而去吗?大概不会了,因为我想我会离这样的店家越远越好,免得互相看不顺眼。对他们说“不”容易得很,大不了再也不去。但是人家根本不在乎,你的脸面也不见得能挣回多少。最终的着落,还是一个人不够有实力,不够让对方拿出对等的态度而已。想要世界抬眼相看,先得让自己站的够高,让对方不得不仰望;想要说“不”时有脸有面,先得给自己加上足够的砝码,让这个“不”字的后果,对方无力承担。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算得上踏出第一步了。虽然前路漫漫,但是这关键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因为那些没有踏出这一步的人们,还在无休止地抱怨世道不公,却不明白,公平都是自己争取来的。由此来看,要体面地说“不”,是世间最苦的修行,也是人生最宽的捷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LeJAr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