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中神机少人知有关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

文/胡夏莲    我在辅导学生们学习时,发现小学一年级有一类有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习题。这类习题常见的有看图列式、根据文字题填空、应用题等。  数学语言特别周密,往往一两个关键词起着决定作用。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很多学生
  文/胡夏莲    我在辅导学生们学习时,发现小学一年级有一类有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习题。这类习题常见的有看图列式、根据文字题填空、应用题等。  数学语言特别周密,往往一两个关键词起着决定作用。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很多学生遇到有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习题时,往往分不清谁多谁少,这一判断是学生的“盲点”,但又是解题的关键。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寻求规律,找关键词“……比……多(少)……”中的“比”字前后两种物体的先后顺序。如:  1、有25个苹果,比梨多7个,梨有多少个?  2、有25个苹果,比梨少7个,梨有多少个?  3、有25个梨,比苹果多7个,苹果有几个?  4、有25个梨,比苹果少7个,苹果有多少个?  上述四题中,第1题中的“(苹果)比(梨)多”,“比”字之前为苹果,句子中用多,则表示苹果多梨少。  第2题中“(苹果)比(梨)少”,“比”字之前为苹果,句子中关键词是“少”,则苹果少梨多。  第3题中是“(梨)比(苹果)”多”,“比”字之前是梨,句子中的关键词是“多”,则梨多苹果少。  第4题中是“(梨)比(苹果)少”,“比”字之前是梨,句子中的关键词“少”,则梨少苹果多。  通过比较上述四题,“……比……多(少)……”可以看出此类题目也是有规律的,解题时只要根据规律判断谁多谁少。第二个已知条件“比”之前的物体与句中的多(少)一致,“比”字之后的物体多(少)则与句子中的恰好相反。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以上判断方法。分析“比”之前是什么物体,句子中用多(少)就可知道什么物体多,还是少。解决了这个先决条件,确定谁多谁少后,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求什么。方可进行作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  此题型可分为三种情况:1、求较多的物体数,应包括与较少的相同的一部分和两数相差的部分,用加法;2、求较少的物体数,因为只有于比较多的物体相同的那一部分,要用较多的物体数减去两数相差的数,故而用减法;3、求两数差。“两数差”顾名思义是前后两种物体相差的数,也就应该是从较多的数里去掉与较少的数相同的部分,解题时用减法。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遵循规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解题方法,按照有序的思维方式,方能真正交给学生一把解题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Pje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