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国画名家作品欣赏【大美包头】山水秋韵|郭世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次在与乡人畅谈中不经意提及到村东头的铁匠沟。皆说其中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景观。出于好奇,我趁秋闲,择日驾摩托车与友结伴顺沟一览。 清澈的沟水沽沽作响分别向东面的刘家果园和南面的邬家大地流去!直至如今此地仍流
原标题:【大美包头】山水秋韵|郭世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次在与乡人畅谈中不经意提及到村东头的铁匠沟。皆说其中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景观。出于好奇,我趁秋闲,择日驾摩托车与友结伴顺沟一览。清澈的沟水沽沽作响分别向东面的刘家果园和南面的邬家大地流去!直至如今此地仍流传着三百年前最早走西口来铁匠沟东畔定居的雁行者(即跑青牛犋)的故事。邬家先人来自河曲县五花城,刘家先人刘锦龙来自河曲城林堵四十九甲。他们每年在惊蛰节气前行黄河之冰路带着籽种,赶着牛犋而来,继而租地广辟田园栽树种粮。到大雪节气时便驱牛车拉粮返回桑梓。后逐渐定居于此,故此地得名“东园村”。因正值雨季常有山洪暴发沟中的路早被冲毁,走起来甚是颠簸,驾车也得步步惊心!大约进沟一百多米时在左手边的山腰间看到一个直经大约二三米的洞口。这正是石弧沟截流改水至铁匠沟的排洪口。每逢大雨,远观如苍龙戏水,颇有一泻千里之势,蔚为壮观!往前行不远处便是传说中的“燕子泉”。当地人俗称“胡燕窝”!此山体呈屋檐形且避风雨,自然成为燕子筑巢栖息的洞天福地。下方兼有清泉一池,上有誉为吉祥鸟的燕子安居。也常是乡人津津乐道的风水宝地。故得此美名~“燕子泉”。转二道山湾行至头道石弧。沟水从左侧拢合而流,清可见底并冲刷着光滑而矮矬的石弧。右侧原是路基,但被往日的山水冲得乱石成林坎坷不平!山间的草与矮生的灌木丛在微风的摇曳下生气勃勃似有意渲染着秋色!往前行二百米之余方见二道石弧。其比头道石弧略高而水流分散酷有“珍珠落玉盘,雨打新荷伞”的自然神韵!捧一掬清凉泉水滋润喉吻,胜陶醉于“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马归去马蹄香”的诗情画意中!又行了十多分钟便到三道石弧。其由两步石阶筑成,水流到此显得少之甚少!但河床至此显得平缓,并淤积较细的沙粒。行到石弧后方的沟床叫晾羊场。其見方约二百米左右,地势平坦而宽阔并向阳,是牧羊人晾羊,小憩的好所在。举目向东望去有一座形似小丘的山峰名曰“乳山“。看上去也山如其名。一阵轻风拂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秋意渐浓!从此再向前行忽见西面的崖顶上一块形同猴子的巨石,此石曰“猴儿山”。好像正四处张望可有硕果压杪的桃林?是否有桃子可饱饱得饕餮一番!它或许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神话故事!也不由得让我想起“莎木佳“蒙文译为“猴子“之意。不知猴山与莎木佳村可有不解之缘呢?不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窑伙房旧址。原为窑工就餐住宿之所。其墙体皆采用天然石条彻成。旁边的窑口已早被掩埋,绞车房只留断瓦残垣。窑伙房已改建为牧人的羊房与羊圈。只有那棵高高的青杨树和当年的水井仍固守旧地。对面的山叫“火烧坡“。山上有分布不均的红石土,据说是山中的煤在自燃,山石因受炙烤部分变为红色。大雪纷飞之时,雪落此山边落边融并蒸发着热气,若有一束阳光与之缱绻则更加显得氤氤而神秘!红色的山石与周围的白雪形成一幅玉环圆翡的水彩画!逢者即赞乃奇景也!紧邻其北面的小山坡上建有一座小庙,前有十几级人工垒彻的台阶。听说是原来驻居此地的煤老板和牧羊人所建。经牧羊人向导,我们来到头道沟。这里的山体也特显另类,有条状带状与块状,远看如根根肋骨,近看似条条玉板。峭壁上盘根错节地生长着许多山榆树和柏树。,郁郁葱葱昭示其顽强之生命力!羊儿也不畏之险境在栗子色的山崖上啃食着新鲜的嫩草。沟中不时有石碾和其它石器的半成品和大小不等的石材石坯并且有锤錾雕刻的印迹。相传这里原是清朝时期石料厂。偶尔可见被水冲散的云母石和英石及天然形成的石条,片状,正方形的石块遍布于沟床中。从此可联想到石料场曾经为某村或某人刻碑勒文让其人其事万古流芳!或为庙宇或名门望族门前镂雕石狮石鼓彰显其威严!或为寻常百姓修制石碾石磨。但这些都经不起岁月的消磨与淡忘!其中的故事与之美丽的传说只能在那些锤錾的凿痕中寻迹了!秋是呈送凉爽的使者。秋之山水是青翠与清凉的融合。山环抱水,水润泽山。二者历尽沧桑,亘古不变且唇齿相依!便有”一水环山飘玉带,千峰覆柏饰罗裳”的佳句!一路风光四围山色,让人由衷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悟秋之山水的神韵与神奇!这正是:石弧三道落清泉,宇燕猴峰别有天。翠柏青榆凌绝顶,瑞气氤氲伴古弦。作者郭世昌:现居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东园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诗词学会会员,喜诗词,好歌赋。网名:田园醉翁.曾用笔名:阴山樵夫.东南游客。朗读者音频制作:小然微信制作:林宜摄影:郭世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VBX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