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与记忆有关,给学生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就不容易遗忘,这里举两个谐音记忆的例子。 记得在讲授苏联解体时,有学生问“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和前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12月25日)您是怎么记住的,外国
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与记忆有关,给学生一种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就不容易遗忘,这里举两个谐音记忆的例子。记得在讲授苏联解体时,有学生问“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和前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12月25日)您是怎么记住的,外国人名太绕嘴”。我告诉他用谐音联想记忆法。谐音(“乔夫”即“樵夫”)就是砍柴的,试想让一个砍柴的去管理国家,国家能好吗?现在我们都住楼了,他还去砍柴烧炕,可见他连自己的小家都经营不好,何况是偌大个国家呢?所以前苏联必须在“樵夫”的手上解体(解散、黄了)。国家黄了,军队背叛他、政客诋毁他、百姓埋怨他。总之所有人都骂他,“樵夫”自然是不愿听的,想办法吧。于是砍柴的决定割掉自己的耳朵吧。(“割耳吧”即“戈尔巴”)最后不想听的砍柴的就成为了割掉耳朵的樵夫。(即戈尔巴乔夫)那一天正好是圣诞节,耶稣基督的生日(12月25日),心情郁闷的樵夫要(一)了点儿酒(九),心情不好的他就(九)喝进了医(一)院。(即1991年)最后樵夫郁郁而终。学生听后哈哈大笑,在笑声中轻松学到了知识。再比如讲到马克思生卒年代(1818-1883)告诉学生“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就爬上了山”,学生脑海中出现了一位老人在山上做匍匐运动,最终胜利登顶。以上两例子可以看出有了好的记忆方法,学习才会不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g0Ao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