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开埠鹅城的古老传说

惠州古称“鹅城”,最早见于北宋绍圣年间苏轼在惠州所作的 《上梁文》,其中有两句曰:“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苏辙之孙苏籀《跋惠州芳华洲刻石》称:“鹅城,左江右湖,想其城如提坊,民如雁鹜,屋如舟舫,树如菰蒲,故有古牓嘉名,造物特发其秘。”南
原标题:开埠鹅城的古老传说  惠州古称“鹅城”,最早见于北宋绍圣年间苏轼在惠州所作的《上梁文》,其中有两句曰:“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苏辙之孙苏籀《跋惠州芳华洲刻石》称:“鹅城,左江右湖,想其城如提坊,民如雁鹜,屋如舟舫,树如菰蒲,故有古牓嘉名,造物特发其秘。”南宋王象之所撰的《舆地纪胜》中也曰:“仙人乘木鹅至此,古称鹅岭,在罗浮西北(“西北”应是“东南”之误),即惠阳也。”但王象之没有说明“仙人”的名字和“乘木鹅至此”的时间。据惠州的古老传说,惠州古称“鹅城”,是从南北朝谢灵运“梦游罗浮”典故中演变而来。谢灵运,南朝刘宋阳夏人,是当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宋文帝时,谢灵运为临川内史,因行为放纵,为有司所劾,流徙广州。不久,又因谋反罪在广州被诛。谢灵运流广州期间,有一天夜梦罗浮,明旦感而作《罗浮山赋》,其中最后几句曰:“发潜梦于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细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枻而水宿,杖桂策以山游”。也就说,谢灵运(传说中的仙人)按照梦境的启示乘着一艘二头竖起的小木船(传说中的木鹅)从广州出发,游完罗浮后至增江(今属增城)与龙江(东江古称)交汇处,再朔龙江而上,来到古惠州。古云:无水不东流;而道教认为,最贵是逆水,称其为“仙源福地”。而龙江(东江)恰恰是一条由东往西流的“逆水”,故谢灵运游览罗浮后,接着又乘坐小木船来到这块“仙源福地”。那时古惠州城区江、湖连成一片,水天茫茫,仅有梌山、方山、南山等几座小山立在水中央,谢灵运来到这仙源福地时,只能在小船里过夜。第二天谢灵运爬上一座小山(今鹅岭)游玩,并在那升天(实则在广州被诛,后人讳说其人其事),留下的那只木鹅变为一块陆地。入隋后,隋文帝在这块木鹅变成的陆地设立循州(惠州)总管府,开创了惠州成为州(府)治的历史。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水语》中曰:“惠州城中亦无井,民皆汲东江以饮,堪舆家谓惠称鹅城,乃飞鹅之地,不可穿井以伤鹅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与归善县城地皆咸,不可以井,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饮云。”虽然隋唐惠州府、县两城无井的原因,古代的“鹅背”之说和屈大均的“地咸”之说皆妄,而实际是城区四面紧靠江湖,一般居民不需打井汲水。但这段记述至少可以说明“鹅城”的传说早在隋、唐两朝已在民间流传;当时惠州郡城内只有循州总管府前凿有一井(俗称“隋井”,位于今城区中山公园内)供官府饮用,居民只饮用江、湖之水的情况也大概可信。入隋后,隋文帝在广东设立广州、循州(惠州)两个总管府。广州古称“羊城”,传说是东周末年,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称),仙人把谷穗赠给州人,祝州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隐去,五只羊化为石羊,此后广州遂称“羊城”。惠州的“鹅城”传说和广州的“羊城”传说异曲同工,美丽动人,千古传颂。(何志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3bEz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