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民权白云寺:千年古刹禅意浓

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与登封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 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红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改名白云寺。1986年11月21日,民权白云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
原标题:民权白云寺:千年古刹禅意浓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与登封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红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改名白云寺。1986年11月21日,民权白云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村因皇家寺院名扬天下千年古刹白云寺坐落于民权县白云寺镇白云寺村,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占据了五岳之一的嵩山,白马寺占据了九朝古都洛阳,相国寺占据了七朝古都开封,只有白云寺位于偏远的小乡村里。一千多年来,袅袅香火升,悠悠钟声扬,香火日渐旺盛,这一切为这座古寺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据史料记载,白云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金、明时期寺院两次毁于兵火战乱。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白云寺大规模修葺。白云寺历经1300多年风雨洗礼,战乱破坏,从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复建、扩建、规模恢弘。特别是清顺治皇帝出家,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从此,白云寺名声大振。当时寺院占地达到了546亩,庙地700余亩,建筑5000多间,僧众达1250人,中原首屈一指,为皇家寺院。白云禅寺大雄宝殿的屋脊,朝阳的一面是滚龙脊,背阴的一面是舞凤脊,这是区别于其他寺院的主要特点。是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之一。位于白云禅寺内后侧有一个精致的小院落,这里是主持清修的地方。小院门里那个闪门,两边刻有两条龙,这个闪门从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才能有福分从这扇门下通过,所以这个闪门已经有几百年没人从这里出入了。文革期间,白云寺受到了冲击,各种佛塑像、珍贵文物被破坏贻尽,昔日盛况荡然无存。改革开放初期,上级派来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务工作。印法大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募化筹资千余万元,对整个寺院进行了整修,几个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焕发了生机。  走进白云寺,看到白云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映入眼帘的是“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一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养心殿,后左侧是禅堂,禅堂左右是厢房。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均系清代建筑。大雄宝殿背后墙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朲寘”二字(同音“认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静,严守戒规。清朝时文武百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寺内东北五十米处有座“佛灵公塔”。砖石结构。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雕工精细、潇洒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塔是为纪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大和尚,对白云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文景观成为镇寺之宝白云寺还有很多珍贵稀少的历史文物,如“铁锅槐”、“经幢”、“佛公灵塔”、“照泉”、康熙亲笔“當、堂、常、赏”碑、“井中运木”、鲁班帮建“藏经楼”、“韦陀托钵化缘”等等。现有缅甸雪化玉佛60余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绝伦,堪称国宝。该寺是豫东地区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禅寺内有一棵很奇特的铁锅槐,是在一口大铁锅内生长出一棵大槐树,故名。铁锅槐甚为奇特,铁锅口径2.5米,腹深1.5米,树干周长2.4米,高4米,枝叶茂盛。原铁锅是僧侣施舍斋饭的用锅,后铁锅弃置不用,锅内淤满土,槐树根透过锅底裂缝扎植于土内,以至于形成了铁锅内长出一棵数人合抱的大树的迷人景象。据植物学家推测,树龄有几百年。据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白云寺授业大师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铸造铁锅两口、铜锅一口。铁锅熬粥,日供两锅,需米一石二斗(约250公斤)。铜锅煮茶,可供千人饮用。康熙四十五年(1706),铁锅炸裂一口,置院中,佛定和尚植花草于锅内。一日,喜鹊叼槐实坠落锅里,生一槐苗,茁壮异常。佛定对众僧曰:“喜鹊送子,铁锅育秀,梵刹吉兆也!”也是此树为行兴和尚所栽的说法。据传树干上曾长过绿色鸟、莲花瓣、娃娃面等奇物,更给铁锅槐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康熙寻父,三下白云寺,亲笔御书,树碑铭记,更为白云寺的辉煌涂抹上神圣一笔。康熙为了寻找隐名出家的父亲顺治南游白云寺,为白云寺1200名僧人打斋供众,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聪明过人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一个“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想父子见面团圆,但没想到父亲外出朝山云游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主持佛定和尚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字,以示奖赏。这块石碑是白云禅寺的镇寺之宝。“当、堂、常、赏”这四个字非常有研究,全部是和尚的尚字开头。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康熙父亲在这里为僧,当时中国著名活佛佛定在这里当方丈,所以他的意思是和尚应该高高在上。一天,康熙在京师微服出行,见一幅字画很眼熟,唤过卖字人询问,方知卖字人乃是自己钦点的第四名进士郭玉明。郭在赴京会试前曾夸下海口,不中状元不返乡。结果中了二甲第四名进士,自感羞愧,无颜见山东父老,于是到白云寺出家。出家后又受不了寺院的清规戒律,便逃到京城,以卖字为生。康熙认他为师弟,又亲自交给佛定大师,并给白云寺鸾驾一副,藏经八柜。从此,白云寺更是名扬天下。白云寺筹乐负有盛名,1952年,隆龙江师傅带领的佛乐队,在全国民间艺术汇演中一举获奖,周恩来总理对他用““筹”吹的佛乐大加赞赏,受到了周恩来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2年5月,应少林寺之邀,为中外贵宾演奏,所奏筹乐被德国国家电视台播放,把这一佛乐绝响推向了世界。千年古刹的神秘传说白云禅寺有一藏经楼,后毁于战火。当初修建藏经楼,佛定方丈可谓不辞劳苦,费尽周折,立下了汗马功劳。“井中运木”这个传说,在当地传得神乎其神。相传,佛定方丈把木料投入井里,等他返回寺院后,又从寺院的井中把木料捞了出来,至今,寺院外的不远处还保留着这一口井。在修建藏经楼期间,曾有一衣着褴褛的老木匠扛着一只竹篮来到寺院,竹篮里放有干木匠活的几大件,说是想找些活干干。领工者看他那身打扮,不像个干活的行家里手,就随便给他找了份活干,说寺院后面有一大堆杨树疙瘩,你去劈开算了。到了中午开饭时间,领工者差人要老木匠到伙上用饭,到地方后却怎么找不到他。领工者来到这里,看到杨树疙瘩都用墨斗放上了墨线,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似的,也不知这老木匠想干些什么。领工者顺脚踢向一个杨树疙瘩,杨树疙瘩瞬间开了“花”,里面是已雕刻好的花鸟虫鱼。领工者大吃一惊,赶紧打开所有的杨树疙瘩,都是盖千佛阁所需的用料,放在上面不大不小,正好是恰切位置。领工者方知这是他们的祖师爷鲁班下了凡,要帮寺院来建千佛阁,纷纷就地叩拜。据说,鲁班是看中了佛定方丈的大慈大悲的胸怀,才乐意暗中帮忙的。佛定大和尚圆寂后,安葬在了寺院的东北角。佛公灵塔上,清楚地记载着这位大德高僧的光辉业绩。还有一个“韦驮化缘”的传说,在当地老幼皆知。相传,康熙年间,寺院僧人众多,加上要救济许多贫困百姓,食盐供给跟不上来,佛定大和尚作为一家之主,感到发愁。这时,韦驮殿里的韦驮菩萨有点看不上去了,就自愿化作了一个80多岁的老僧,敲着钵盂,到睢州(今睢县)城一盐店门口化缘。“师傅,你想讨要些什么?”盐店老板问老僧。“我想讨要些食盐”。老僧答。盐店老板用大碗盛给老僧一碗,“这还不够俺寺院调一顿菜哩”。老僧说。看老僧嫌给的食盐少,盐店老板端来满满一簸箕,心想这下可满足你得而愿望了。“这还不够俺寺院做一顿汤哩”。老僧道。盐店老板心里来了气:你这老僧这把大年纪了,给你少了吧,你不愿要;给你多了吧,又害怕你拿不动。“老师傅,干脆你有多大能力让你使多大能力,能拿多少让你拿多少吧,今天我满足你的要求。”盐店老板也是个爽快之人。老僧就用随身携带的小扁担两头装了两包食盐,轻步而去。老僧走后,盐店老板觉得有些不对劲,自己不应与老僧打这个赌,怕压坏老僧的身体,就立即派手下套上马车去追赶那老僧。老僧扭头看后面有人来撵他,就加快脚步,始终与后面的马车保持一段距离。从睢州城到白云禅寺直走有30华里路程,盐店老板的手下撵到寺院也没有撵上那老僧。手下就向寺院方丈佛定大和尚打听,今天是否有僧人到睢州盐店化缘,佛定方丈给予了否定,但那四包食盐却明显摆在了僧厨。佛定方丈心里有了底,径直来到韦驮殿,见韦驮菩萨的雕像浑身湿了个透,脸色累得通红,汗珠子直往下流。佛定方丈拍了拍韦驮菩萨的肩膀说:“老韦,你辛苦了!”普天之下,韦驮菩萨的脸都是白色的,唯独民权白云寺的韦驮菩萨脸色通红,分明与这次化缘劳累过度有关。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探访千年古刹民权白云寺,正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当天,白云寺笼罩一片祥云中,在暖日普照下尽显乡村恬静之美。典雅和庄严的白云寺,把白云寺村衬托得诗情画意,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使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听禅,看禅,悟禅,所到之处,身心被这里的浓浓禅意所净化。(李海军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Ox0de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