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手纹的女人命好她一辈子单身,却写下了最经典的婚姻爱情观

“女王背后的女人”:新版10元英镑纸币上的简·奥斯汀肖像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而这一生命力的根源
原标题:她一辈子单身,却写下了最经典的婚姻爱情观“女王背后的女人”:新版10元英镑纸币上的简·奥斯汀肖像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而这一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早在200多年前,简·奥斯汀便极具洞察力地定义了什么是完美的婚姻。01婚姻的本质是生意?现代社会最深入人心的观念之一,是理想婚姻当以爱情为基础。但在历史上,婚姻的本质是生意。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对于英国上层阶级来说,如亨利八世和他六位王后的恩怨所展示的那样,婚姻是巩固权力和获取金钱的工具。对于中下层阶级而言,从男方角度出发,娶妻主要为了传宗接代;从女方的角度来看,嫁人主要为了三餐温饱。双方有意向后,开始商谈具体事宜,最终达成结婚协议,明文规定女方带来多少嫁妆、男方每年给女方多少零用钱、生儿育女以后财产如何分配等等,然后携手走进教堂。换言之,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和作为亲密情感的爱情是相互独立的。中上层阶级女性要找到理想的丈夫并不容易,因为和其他市场相同,婚姻市场也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不仅女方看重配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男方亦然。贵族家庭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希望找富商的女儿,以便改善经济状况;富商的儿子希望找贵族的女儿,从而提高社会地位;乡绅牧师家庭的男青年同样倾向于找条件对等的配偶。奥斯汀的三个兄弟都得到了很“好”的婚姻:被富有亲戚收养的弟弟爱德华继承了财产,迎娶肯特郡男爵的女儿;詹姆斯成为牧师,和一位公爵的外孙女结为连理;亨利则娶了表妹伊莉莎——一位法国贵族的遗孀。她的姨妈却被迫远赴印度,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结婚。美貌为她赢得富有的丈夫,却没有给她理想中的婚姻。16岁时,奥斯汀以姨妈的经历写了一个故事,女主人公凯瑟琳愤怒地问道:“你们觉得对一个天资聪颖、感情丰富的女孩来说,嫁到孟加拉,和一个独断专行的男人结婚,失去任何决断的权利,而那个男人可能是暴君,可能很愚蠢,或者是愚蠢的暴君,这很幸运吗?”02要想遇到一个达希先生,你就必须自己创造一个1796年一月,奥斯汀刚过完二十岁生日不久,认识了邻居埃萨克·勒夫罗伊牧师的侄儿托马斯。他们在公共舞会上倾盖如故,此后数次相逢情投意合,以至于简在写给姐姐卡桑德拉的信里提到,她认为托马斯很快将会向她求婚。但勒夫罗伊太太发现两人相见恨晚以后,唯恐每年只有20英镑零用钱的简·奥斯汀拖累侄子,立刻打发他去了伦敦。托马斯很快移情别恋,三年后迎娶富家女,并于1852年就任爱尔兰王座法庭首席大法官。奥斯汀对这段恋情久久不能忘怀,直到1798年11月17日,她还向姐姐抱怨勒夫罗伊太太前来做客,却一次也没有提到侄子的名字,她自己则“骄傲得什么也没问”。或许是出于自我补偿心理,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给了女主角伊丽莎白一个最圆满的结局。在这部为她赢得最多声名的小说中,奥斯汀描绘了三种婚姻:第一种以科林斯夫妇为代表,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第二种以维克哈姆夫妇为代表,始于性吸引第三种以达希夫妇和宾格利夫妇为代表,在优渥经济基础上拥有爱情。简·奥斯汀借助精妙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叙事能力,令人信服地证明,只有第三种婚姻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幸福。她对这种理想婚姻的刻画极其成功,乃至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一项调查中,达希先生力压风流倜傥的詹姆斯·邦德和无所不能的超人,成为英国女性最想约会的虚构人物——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仍然没有超越其划定的范围。在托马斯之后,奥斯汀曾答应一位家产颇丰的绅士的求婚,但翌日便反悔了。就算写下了“几乎每段感情都混杂着感激或者虚荣的成分”,她还是无法容忍自己为了生计身陷缺少爱情的婚姻。而在姐姐卡桑德拉痛失未婚夫决定一辈子独身之后,她做出了同样选择。后来,她给了寻求婚姻建议的侄女如此忠告:“要想遇到一个达希先生,你就必须自己创造一个”。03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却写下许多经典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负盛名的《傲慢与偏见》不仅诠释了深刻的爱情婚姻观,还是一幅19世纪英国乡村风土人情画卷。许多简·奥斯汀在其中精心描画的细节,随着时光流逝已渐渐变得晦涩难懂。对于想要一窥那个时代风貌的后世读者来说,实在有些遗憾。为了更完美地翻译这部作品,译者李继宏亲赴英国、美国考察和查阅数以千计的资料,研究18、19世纪的英国文化,历时三年终于将这个译本打磨完成。希望通过生动的译文和尽可能详细的注释,让读者能够欣赏到较为原汁原味的《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和她的作品带给每个人这样的启示: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THE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AA3L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