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郭氏【文韵长乐】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下)

汾阳 汾阳郭氏入闽 王庙 汾阳王庙历代都有修葺,元至正辛卯(1351年)重修,明洪武甲戌(1394年)知县杨以忠重修,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蒋以忠重修庙道。崇祯十三年(1640年)圮,知县夏允彝捐俸修建,署县丞事翟国麒为新神像。乾隆
原标题:【文韵长乐】汾阳郭氏入闽和长乐汾阳王庙(下)汾阳汾阳郭氏入闽王庙汾阳王庙历代都有修葺,元至正辛卯(1351年)重修,明洪武甲戌(1394年)知县杨以忠重修,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蒋以忠重修庙道。崇祯十三年(1640年)圮,知县夏允彝捐俸修建,署县丞事翟国麒为新神像。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大雨溪涨,庙宇损坏,里人重修后座并前楹。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大殿,增祀汾阳王第六子驸马太傅郭暧。咸丰十一年(1861年)增祀汾阳王之孙(郭暧之长子)御史谥文愍郭铸。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徐承禧以修筑南门衢路余款将汾阳王庙内木桥易为石桥。庙内主体建筑前中后三进,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庙貌巍峨,雕栏曲榭,水阁重楼,擅一方之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寺僧不戒于火,付之一炬,仅余后座,即今之汾阳祖殿。解放后庙貌进一步破败,文革中一度废为牛栏,文物碑刻损毁殆尽,至1981年修复后座汾阳祖殿,重塑金身,在一二进废墟上搭建简易戏台,成为露天戏院。1990年在原露天戏院的基础上构筑汾阳礼堂,1994年旅美华侨及乡民献资再修汾阳祖殿。2001年将汾阳礼堂扩建成两层的汾阳大殿。现一层为戏院,二层和汾阳祖殿供奉汾阳王。正龛主祀汾阳王,右龛附祀太傅公郭暧,左龛附祀文愍公郭铸,边上配祀树客。配享的还有汾阳忠武王驾前一太监、二太监、陆丞相、卢丞相、一番将、二番将、总管爷、谢将军、辛将军、太傅公驾前辨将军、邓将军、文愍公驾前张将军、杨将军以及千里眼、顺风耳等。祖殿上挂满“功楷第一”“恢复两京”“纲目一人”等匾额。汾阳王庙传说很多,略举几例。汾阳王驱倭保民事家喻户晓,《长乐县志》载:“嘉靖间,倭薄孤城,从高瞰下,靴尖可踢,围中数万生齿,谁不岌岌者?王显其灵,旌旗耀于壁垒,金鼓以齐步伐。夜则灯火明灭,行枚杂遝,隐见庙中。倭以有备也,惊而宵遁。此城守人所共见,传至今不衰。”庙中配祀的树客(木材商)的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相传明洪武年间重修汾阳王庙,汾阳王显灵化身乡老,亲自到闽北采购建筑木材,木材运到后,汾阳王化身交付了木材款,树客回家后钱钞全部变为冥币,树客急火攻心,不日而亡,乡人哀而怜之,感其灵异,遂增塑其像,配祀于旁。其他如庙中上演《打金枝》,狂风怒掀戏台帐幕;郭铸托梦显圣遂享附祀等皆耳熟能详。汾阳王庙原为郭氏家庙,后逐渐被当地民众视为保护神,奉之极虔。每逢汾阳王神诞和驾前各将军诞辰,乡人总要献戏庆贺,沐恩弟子叩谢神恩,每年献演戏剧也总有大几十场。当地已有汾阳王庙,乡境称为汾阳境,又分为汾阳大社、汾阳祖社、汾阳东社,合称汾阳三社,境内许多东西以汾阳命名,如汾阳溪、汾阳亭、汾阳井、汾阳桥、汾阳公园、汾阳市场、汾阳新村、汾阳酒坊、汾阳日杂店等等,旅居美国的长乐人还在美国建立了汾阳会馆,用以联络在美国的长乐人,汾阳王也成为联结海内外长乐人的纽带,汾阳会馆并将会员芳名刻碑立于长乐汾阳王庙的银杏休憩乐园内,汾阳会馆会员们争先恐后为家乡公益事业献资献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文/林廉编辑/林倩转载请注明出处你的赞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音频和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AlLB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