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去世孙子要做的事【非虚构故事】爷爷去世后,奶奶成了“累赘”

死亡 2019年的第一天,爷爷在倒下的前一秒,替奶奶削完了人生最后一块南瓜。递到奶奶手里后,他就猛地一晃,两个手趴在了厨房外的墙上。 爷爷之前就因为脑血栓进过医院,20多天前,才刚犯过一次病。那晚,奶奶扶着爷爷在寒夜里走了近1小时,到了
原标题:【非虚构故事】爷爷去世后,奶奶成了“累赘”死亡2019年的第一天,爷爷在倒下的前一秒,替奶奶削完了人生最后一块南瓜。递到奶奶手里后,他就猛地一晃,两个手趴在了厨房外的墙上。爷爷之前就因为脑血栓进过医院,20多天前,才刚犯过一次病。那晚,奶奶扶着爷爷在寒夜里走了近1小时,到了6里外的诊所。挂完水回到家后,已经是凌晨三点多。奶奶想要给父亲他们打电话,却被爷爷拦了下来。“再过几天不就过年了吗?别让小孩来回跑了。”20天后的这次发病,情形更凶险。爷爷上次脑血栓以后,医生就说过,这病如果再犯,十有八九救不了。奶奶赶忙跑到堂屋里将椅子搬出来,把爷爷扶到椅子上坐下。“你坐在这,我去叫人。”爷爷摆了摆手。奶奶和小爹一起把爷爷抬上三轮车,先是送去村医院,然后叫来了救护车。跟着救护车来了两个医生,看了以后一起摇头,让赶快打电话让孩子,说就是马上送到医院抢救也撑不到下午5点了。“撑不到5点也得去,有一口气就得救呀!”当时奶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只是想让我们与爷爷见最后一面。到了医院照过CT,医生拿着片子给奶奶看,还是那句话,“脑子里到处都是血了,救不回来了。”4点50,姑姑到了。她拽着爷爷的手哭:喊“俺爷,俺爷……”可爷爷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两分钟后,医疗器械电子屏上的数字就没有了,医生进来把氧气拔掉,告诉奶奶:“人走了!”除了姑姑,没人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孤独“来看我什么?怎么看我俩都是一样的苦命人!”从爷爷得了脑血栓之后,奶奶为了照顾他吃了不少苦头。从每天伺候穿衣、大小便,到照顾饮食、陪着跑医院……最终却也只多留了爷爷10个月零13天。奶奶慢慢将王婆婆搀扶着坐在椅子上,“雨天,路滑,就不要到处乱走了!”“不出来走走我急呀!我一个人住那小屋里,六点多就上床睡觉,到天亮不知道要醒多少回,往旁边一摸,空空的,不要提多难受了。”王婆婆的老伴生前患有严重的哮喘,夜里犯病时能咳上大半夜。王婆婆以前时常在外面说,老伴要是走了,她也能睡个安稳觉,语气中透露着极度的嫌弃。但去年10月,老伴摔倒在厕所,命悬一线时,王婆婆是最慌张的那个。她不顾腿脚不便,趿着拖鞋在村里大跑大叫,唤人来拉她老伴。王婆婆将老伴的头抱在怀里,使劲掐着人中,嘴里叨着:“留他一条命吧!”。但她老伴还是在摔倒后6小时,离开了人世。“那天中午他削南瓜,我看他拿不住掉了好几次,我还吵他什么都做不好。”爷爷脾气急,奶奶则是个慢脾气,两人会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拌嘴。种花生时,爷爷嫌弃奶奶种得太慢,奶奶则会觉得爷爷种得不精细;包饺子时,爷爷为了快点包完总会将肉馅塞得满满的,奶奶却宁愿多包一会,也要放得正合适……俩人为数不多的共同点,是鼾声都出奇大。奶奶总说爷爷的鼾声像火车喇叭,能震得墙开裂。我打小便同爷爷奶奶住在一屋,所以很清楚奶奶自己入睡后也会打鼾,只是爷爷每每说起,她都不承认罢了。两人结婚50多年,爷爷总是全家最后一个入眠的,为的就是不让鼾声吵到奶奶和我们。可爷爷去世后,我陪在奶奶身边,却很少听到她再打鼾了。老家的冬季,天总是黑得很早。奶奶畏冷,而且从不爱看电视,每天晚上8点前,我们就熄灯上床。可通常过了许久,我也听不到奶奶的鼾声。起初,我怕她身体不舒服,会拉灯看看,但鼾声总会在灯亮的那一瞬间又响起来。可关上灯没多久,鼾声又没了……小屋爷爷点点头。“可等我打开门,就再看不到他了。”奶奶总觉得,这个梦是爷爷在抱怨她,最后没让他的遗体,躺在自己的这间小屋里。1998年,因为给两个儿子盖房子的大小差异,奶奶和大伯母的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没办法,爷爷只能重新盖了一间土砖、茅草搭的房子,带着奶奶和姑姑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还将仅有的8亩6分地分给了大伯和父亲,自己靠租别人的地过活。直到2005年,他俩才靠着两个儿子的接济将房子翻新,换上了红砖青瓦。爷爷生前对奶奶说:“我哪天要死了,就睡在俺们这屋当门!”可终究没随了爷爷的愿,死后他的遗体运到了大伯家,遗照也是挂在那。因为大伯觉得,按照爷爷的想法来,他会被全村人骂不孝。因为屋子四周都没人居住,爷爷去世后常会有人来问奶奶,一个人睡会不会害怕。奶奶总是摇头,她总拿同村的六姥太做比较,“俺六婶都99岁了,自己也照样住原来那小屋里。”六姥太是村子里守寡最久的人,她住的屋子后墙都已经歪了,用了6根粗木棍顶着,屋顶的瓦碎了一半,只能用茅草与塑料布盖着。奶奶说,那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六姥太和儿子分家时盖的,只是搬过来没几年,老头子就去世了。那以后,六姥太就一个人住在那,坚决不搬去与儿子同住。爷爷去世后,我陪奶奶去看望过六姥太。当时她正在做饭,小屋里有床也有灶台,她自己站立不便,不能炒菜,无论什么东西都只能蒸着或煮着吃。那天,她正在热一个馒头和儿子送来的两个卤鸭腿。“你还一个人住那屋吗?”“嗯!住久了,搬走不习惯。”爷爷生前不止一次地对奶奶说,他活着可以种地,骑三轮车带奶奶看病、买菜,他要先走了奶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爷爷觉得一身都是病的奶奶没了他的看护只会慢慢变成累赘,被人厌弃,正如六姥太那样。六姥太有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大女儿也已经78岁了。去年夏天,六姥太晚上睡觉不小心从床上跌下来,直到第二天一早才被小儿子发现。所有人都以为她闯不过这关,连寿衣都替她穿上了。可就那样昏迷了两天后,她竟然醒了过来,张着嘴要水喝。慢慢的,身体竟复原了。六姥太试过寻死。她腿摔断那年,偷偷喝下了大半瓶盖的农药,被送到镇医院洗胃抢救。因为儿媳来探望她正好撞到,没让她喝多,再加上那瓶农药因为过期太久,毒性减弱了不少,最终并未致命。“那次死,我就觉得我看到俺家老头了,他背对着我,吵我不干人事,不愿意收我。说我再这样,就算去了也不和我做两口子……”那天傍晚,六姥太第一次拉着奶奶讲起这些事,她一定要奶奶拿一块鸭腿回去吃。“把自己照顾好了,不要想其它的,这条命再苦也别轻易丢。”包袱由谁照顾奶奶,成了几个子女共同的难题。大伯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两人都是各自家里的顶梁柱,若要抛弃外面的工作留在家照顾奶奶,靠种几亩地,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他们考虑再三,最佳的方法就是奶奶跟着他们一同外出打工。不只母亲,伯母也不愿意照顾奶奶。爷爷“五七”的前一天,奶奶提了些鸡蛋给大伯母,想着她也可以吃,爷爷“五七”也可以用。但当晚,伯母又悄无声息地将鸡蛋提了回来,摔在了水井旁边,然后一声不吭地走了。“五七”当天,她在爷爷的坟前大闹了一通,当着亲戚的面扯着哭嗓子叫喊:“我在你们张家受了30年气,没受过一点好,现在还要被累赘拖累!”“你们看,就这样,我能跟着你们去外面吗?”除了担心被儿媳们嫌弃,奶奶很抵触跟着去陌生的地方。她怕自己只会用土灶烧饭,家用电器都使不习惯;也怕子女白天上班,自己和操着当地方言的老人聊不到一起,连个说话的伴儿都没有。暂时说服不了各自的媳妇,大伯和父亲想让姑姑暂时照顾奶奶。姑姑是奶奶的养女,出生三天被抱到家里来的,虽然大家从未向她隐瞒这段身世,姑姑也从没提过要寻亲,但她和家里还是有着很大的隔阂。姑姑比大伯和父亲小了十多岁,等她读到初中,大伯与父亲已经相继成家。爷爷奶奶微薄的积蓄已经花得所剩无几。姑姑读初三那年,生了一场大病,持续高烧接近半个月,最后肺部也被感染。因为治病,家里又花了一大笔开销,姑姑也因此跟不上了复习进度,最后只考上了一个很普通的职高。可姑姑不甘心,想复读一年。爷爷连200多元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当时大伯正在厦门打工,伯母本就不喜欢爷爷奶奶,自然一分钱也没借,反而嘲讽姑姑没念书的命。找到父亲时,我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和别人一起贩花生,被骗了钱,自身都难保。无奈之下,父亲卖了自己的自行车,也只有50块。“丫头,别念了。实在供不起你!”姑姑闹了很久,摔碗、绝食、甚至想要跳河,但终究没能把书读下去。2002年,姑姑去苏州打工了。到2009年她再出现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留守奶奶冰箱里一直放着一块鸡胸肉,一袋晒得半干的咸鱼。可她一直不把鸡肉拿出来煮,咸鱼既不吃也不晒,也不让别人给扔了。同村的金玲婶子来家里玩,偶然打开冰箱看到了那块鸡肉。“阿婶,阿叔买的这块鸡肉你怎么还没吃?”当着我的面,奶奶面露尴尬,结巴着回应:“忘了,放在那忘吃了。”第二天中午,奶奶将鸡肉煮了。她放了很多的冬瓜干,没放生姜和辣椒,将它们煮得软烂,一切按照爷爷生前的口味。可即便放在冰箱里,鸡肉还是坏了,嚼起来有些发酸。奶奶尝了一块,“一个多月了,留不住……”(图片来自网络)感怀于心不吐不快愿意分享给大家这里有45万微信粉丝和百万纸媒读者可以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创作要求:非虚构,真情实感,文字好,有力量。一经采用,将视同您授予报刊文摘编辑部版权。我们将支付稿酬。投稿邮箱:baokanwenzhai@126.com如在其他微信号原创首发,请给本号(ID:baokanwenzhai)开白名单。真实姓名+能收到汇款单的联系地址+邮编+联系手机。来稿众多,编辑可能来不及回复,10个工作日后未收到回复可自行处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Mlg5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