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综艺第五季红到第五季,国产综艺我只吹这一部

在我心目中,做得最成功的内地原创综艺只有这一部。 豆友评价它是——“内地最好看的原创综艺节目” 第五季,它终于来了—— 《奇葩说》 U Can You BB 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也是一个“奇葩”的综艺节目。 当语言的艺术与逻
原标题:红到第五季,国产综艺我只吹这一部在我心目中,做得最成功的内地原创综艺只有这一部。豆友评价它是——“内地最好看的原创综艺节目”第五季,它终于来了——《奇葩说》UCanYouBB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也是一个“奇葩”的综艺节目。当语言的艺术与逻辑的真理互相碰撞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成为了《奇葩说》高于辩论比赛的特点。而《奇葩说》中最特别的,在于那些“奇葩”又接地气的辩题——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我不生孩子有错吗?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同性恋该不该向父母出柜?……这些离我们的生活近得不能再近的辩论,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发起灵魂拷问。这也是我一直喜欢着《奇葩说》的最大理由。到了第五季,却发现我最熟悉的《奇葩说》变了。豆瓣评分只有7.2,史无前例最低分。回看第一季,评分高达9.1。对于《奇葩说》老粉来说,不满意的地方太多了。赛制变了,变得更像选秀了。做了全新改版的《奇葩说》,再也不是一上来就噼里啪啦组队打辩论的旧形式,而是把所有的选手打散,进行了最考验实力的1V1辩论。而输了的选手们,有机会被导师们挽回进行复活车轮战,在短短30秒内进行一轮新辩论。这像是穿越到隔壁节目,播出的明明该是新一季——《中国有辩论》,或者《中国新吵架》。到底是辩论还是说唱?导师变了,变得更插科打诨了。“马晓康”的组合保持不变,就是第一、二期里高晓松暂时不在。除了三位老人家之外,导师行列还多了李诞和薛兆丰的身影。李诞的确是一位综艺好手。在短短两期节目里,李诞脱口而出的金句并不比选手们少多少,现场反应极其迅速,不管是褒是贬,总能快速地接住梗并做自由发挥。李诞的存在,让原本只重于“辩”的《奇葩说》更多了些娱乐感。而薛兆丰的加入,则是平衡了这种娱乐感。作为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是典型的呆萌直男、综艺新手,全场正襟危坐,时刻都是一副“乖巧脸”,尚未给节目推进起到太多的作用。薛教授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但也偏是这样一动一静的类型,让原本起总结陈词作用的导师们变得更像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比起被关在“笼子”里四位“老奇葩”的解说,导师们不仅没有进行有意义的点评,就连在选取“壮士请留步”的复活名额时,都显得十分没头没脑。曾经金句百出、沉稳总结的导师们,去哪儿了?最让老粉不满的,还是参差不齐的选手实力和毫无意义的辩题内容。与以往全体作战的方式不同,曾经获得“奇葩之王”的黄执中、马薇薇、肖骁、邱晨成为了教练,头两期被关进了小笼子里充当起了辩论解说员。最能打的人都走进幕后、充当活体弹幕了,那辩论还有什么可看的?正式参战的老奇葩也不少:颜如晶、陈铭、花希、傅首尔、马剑越、董婧、飞飞……能打的,掰掰手指头也没剩几个了。飞飞在辩论中读稿的行为引发热议而第五季的新奇葩,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多读书”和“大声吼”。“多读书”以杨奇函、赵英男、熊浩、詹青云这四位为代表。顾名思义,他们的精彩表现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多读书,真的很重要。”此“读书”非看看而已,是真的读进去、把书本的内容都刻在脑子里的那种。从自我介绍开始,杨奇函就强调了自己真的很爱读书——“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今天比昨天更博学了嘛?”爱读书的杨奇函也在辩论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不断引经据典。面对出身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队教练庞颖,他也毫不怯场地以李光耀的故事抛出辩题内容。辩论全程,古诗词他张口就来,北魏陆凯、唐朝杜甫都派上用场。在话都说不利索的车轮战30秒里,杨奇函更是脱口而出“忠孝仁义”,每一点都有理有据,与口齿不清只会讲大道理的对方辩友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传说中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啊!那些背的滚瓜烂熟的典故和古诗词不只是用来考试的,在随机应变环节能够出口成章,这才是真正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是清华大学毕业,杨奇函善于引经据典,法律专业出身的“平面模特”赵英男玩的是逻辑思维这一套。在关于“男生需识别绿茶的能力吗”这一辩题上,赵英男丝毫没有被对方情感博主的“绿茶理论”带跑,思路极其清晰,从头到尾都在强调“识别绿茶的能力”,同时也不断爆发充满逻辑感又有趣的金句。“你以为我具备了识别绿茶的能力,但是我失去了爱人的能力。”“现在哪有人是纯绿茶,大家都是混合饮料!”情感博主擅长“动之以情”、讲大道理,赵英男虽然站在劣势的直男角度,但他抓住了对方的“情感”漏洞,不断以辩题逻辑去回怼,也成功击溃了对方。但如果要论讲道理,谈判专家熊浩和辩论大神詹青云才是金字塔顶尖位置。熊浩,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站到底》战神、《我是演说家》总冠军。詹青云,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华语辩论世界杯联队冠军及最佳辩手。同为高校法律博士毕业的两位大神,在辩论场上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熊浩和“老奇葩”陈铭的风格很相似,常年四辩,善于总结,经常发出一些“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理论。在“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no”的辩题上,熊浩更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上,再度发出灵魂拷问——“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我们一起发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熊浩和擅长讲段子的马薇薇不同,在于灵魂共鸣,通过一些具有文学性质的、柔软的话术带动全场气氛。这样的辩论技巧,说好听点就是“大爱”,说难听了就是“洗脑”,对方辩友王苹果同志明显就被“洗脑”了。读书人真的全身都在闪闪发光啊。詹青云则是站在情感的另外一面,提出具体的确切事例来论证观点,例如,“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是两万分之一,约等于一个人一辈子被雷劈十八次的概率。”还提到了新婚姻法规定,“像傍大款这种看起来最靠谱的事情,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到赤条条地进去,赤条条地出来。”作为法律工作者,詹青云的辩论技巧是典型的理论案例先行,步步推进,逻辑思维十分强大,绝不是马剑越这种光靠吼的辩论小菜鸟能够挑战的。看完了大神们的精彩发言,我也万万没想到,看了五季《奇葩说》,这一回让我深深思考的竟然与辩题无关,而是——多读书,真的很重要啊。当读书人们在辩论场上散发着知识和逻辑的能量时,却有一群选手辩论全靠“大声吼”。方言选手李思恒,张口就是川普,听都不懂,嗓门还比谁都大。视频博主野红梅,比手划脚,胡搅蛮缠,“熬夜”这俩字全靠吼。话剧演员王苹果,和对方大神熊浩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全程怒吼,音量提高三倍不止,仿佛把辩论当舞台剧来喊了。最厉害的还是赵美蓉大姐,语速快到字幕都跟不上,这一声“嘟嘟嘟嘟嘟”直接把我说耳鸣了……而第五季《奇葩说》最让人崩溃的,还是最后复活赛的每人30秒,集体都在大声喊,实际的气势不够,音量来凑。仿佛我看的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是社会青年大型撕X吵架现场。辩论不应该是吵架,是靠语言艺术对某一问题进行两面性讨论的评估。而当《奇葩说》变成真正的《中国新吵架》时,那我们为什么不上街看泼妇撕逼,反而要对着屏幕被吵得脑子疼呢?但,《奇葩说》终究是一个「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需要接地气,更需要娱乐大众。相比前几季,不管是导师、选手还是辩题,《奇葩说》都增加了自己的综艺感,弱化了“专业辩论”的特征。段子、笑话、影视情节甚至戏精上身,这些专业辩论场上鲜少出现的情形,在《奇葩说》里皆有可能。辩论圈里熟悉的马薇薇、黄执中、陈铭、颜如晶等等也在节目中丢下了严肃,用更为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和对方辩友讲道理,并试图传达价值观,引起思考。而那些鸡汤博主、编剧、公务员、老师,甚至连娱乐圈都查无此人的艺人们,也尝试着迈进了辩论的领域,从门外汉变身“严肃讨论者”。还记得第一季时,爱演戏的肖骁和动不动落泪的范湉湉,他们也和如今的新奇葩们一样,对于“辩论”一无所知,光是斗嘴抬杠就想赢得胜利。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依然很爱演,但是也比以前显得更有逻辑,更能输出观点了。这才是《奇葩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包容所有的“奇葩”,理解所有“奇葩”的语言方式,认同所有“奇葩”的价值观。所有的人都可以完全的做自己,他们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奇葩”,所有的“奇葩”都会变得正常、合理。虽然第五季的《奇葩说》总有一些吵闹,也总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但看着他们渐渐成长,不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吗。期待后面的节目,再度激发我的灵魂拷问。*本文作者:阿呆微信公众号再次改版根据图中步骤设置【豆瓣电影】为“星标”你将不会错过更多好电影▼➣没有一个鬼,但比鬼更吓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X9RL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