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时代时代变了,“IP电影”的盛世走了

无论是回望过去的暑期档,还是远眺即将到来的国庆档,“IP电影”这个曾经在电影市场中呼风唤雨的资本怪物,如今却一步步迈入萧索的凉秋。仔细梳理“IP电影”盛衰史册,我们将会发现它们逐步走向崩溃的蛛丝马迹。 来源:第十放映室 ID:dsfys
原标题:时代变了,“IP电影”的盛世走了无论是回望过去的暑期档,还是远眺即将到来的国庆档,“IP电影”这个曾经在电影市场中呼风唤雨的资本怪物,如今却一步步迈入萧索的凉秋。仔细梳理“IP电影”盛衰史册,我们将会发现它们逐步走向崩溃的蛛丝马迹。来源: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你会在什么时候,觉察到时代的改变?当《西游·伏妖篇》票房乏力的时候,我知道,周星驰一呼百应的那个时代去了。当《爵迹》在市场上铩羽而归的时候,我知道,郭敬明的粉丝帝国在急剧坍塌。而当《爱情公寓》好于0%的冒险片和喜剧片时,我知道,那个“IP电影”的盛世走了。无论是回望过去的暑期档,还是远眺即将到来的国庆档,“IP电影”这个曾经在电影市场中呼风唤雨的资本怪物,如今却一步步迈入萧索的凉秋。关于“IP电影”的记忆,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那些青春的、奇幻的故事色彩不减。而当我翻开关于“IP电影”光影相册时,惊讶地发现,那些尘封的愤怒依旧炽热,而那些飘逝的感动也依然清晰。今天,我将仔细梳理“IP电影”盛衰史册,寻找它们逐步走向崩溃的蛛丝马迹。自掘坟墓故事先从暑期档的一场骂战说起,主角就是《爱情公寓》。《爱情公寓》的宣传物料十分稀少,正式预告片只有一条,在影片的官方故事简介中,对盗墓元素的主题亦是丝毫不提。在宣发策略上,主创们苦心孤诣地掩饰故事原貌,更多是在强调“原班人马,十年重聚”(实际上只有九年)。影片在上海备案立项时,名字还叫《新次元冒险家》,信息注明由汪远执笔编剧。也不知道是何时起,影片突然间改头换面,披上了《爱情公寓》的外衣。他们十分骄傲地说,这是给观众准备的惊喜。殊不知,他们正是以这般鸡贼的方式,狠狠地糟蹋了所有观众的情怀。在冰冷赤裸的现实世界中,情怀就像是一剂温暖的良药,它能治愈都市人群的麻木病症,也能抚慰红男绿女的万缕忧愁。曾经那些守着电视傻傻发笑的少年,如今早已长大成人,他们花钱进入影院,或许只为邂逅一种熟悉的回忆,再度捡拾起遗失许久的青春碎片。但一部没有立体人物,没有清晰逻辑,没有流畅叙事的“三无电影”,却将所有情怀党内心所怀揣的欣喜与期待,最终都变成了不解与愤怒。《爱情公寓》刻意放大情怀因素,同时模糊影片的内容本身,他们是宣发策略游戏中的精明玩家。上帝给了善于套路的他们一个开门红:首日豪取3亿票房,然后……就再没有然后了。他们值得享用的狂欢,也就仅此而已。“爱情公寓”+“盗墓笔记”这样的超级IP作品,最终以一种极为悲情的方式,为暑期档的IP电影展演,画上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句号。但遥想几年前,IP还是影视行业一个火热的词,各种影视制作都围绕“IP”大做文章。2015年11月,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甚至豪言:“IP为王,不再请专业编剧”,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IP为王只要是个IP,都能改编成为电影。过去的几年,我们真真切切地经历了,这般疯狂追逐IP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我们走过的光影旅途中,有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电影《何以笙箫默》《小时代》;有奇幻网文改编的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有流行歌曲改编的电影《栀子花开》《同桌的你》;还有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甚至还有用初中英语课本改编的电影《李雷和韩梅梅》。但凡青年消费群体的回忆中,有任何一点点值得称之为“情怀”的东西,基本都逃不过资本伸出的魔掌。2014年,互联网巨头BAT全数进军电影产业,互联网思维颠覆电影生态的劲风吹起。而互联网公司瞄准的第一个猎物,就是“IP”。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现在所提到的IP,常指具有互联网IP价值的知识产权。资本为何如此热衷于IP?看了2013年的年度票房榜单,或许你就会明白。2013年电影票房榜在国产片方阵中,第一名是“还星爷一张电影票钱”,第三名是“致青春”,第五、六、七名都是知名导演的成熟作品,第八名是一匹黑马,而第九名,名字叫做《小时代》。情怀称雄,IP为王,粉丝经济泡沫四溢。赵薇和郭敬明联手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追随者们蜂拥而上,他们也已经顾不上那门后到底是天堂,还是深渊。在尔后掀起的这场IP改编电影的浪潮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热门网文。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和狂欢性等特质,而这些属性恰好与当下互联网生态下消费群体的口味吻合,于是在互联网商业思维的主导下,影视行业掀起了一阵网文IP抢购狂潮。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试图垄断网络小说IP资源,而阿里巴巴的“阿里文学”也不甘示弱,迅速加入战局。无论是青春题材小说,还是热门玄幻网文,其影视改编版权都被迅速瓜分,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便在影院中邂逅了一部部形形色色的国产青春片,以及满屏粗粝特效质感的古装玄幻题材影片。在各路雄厚资本的助力下,2015年内地票房排名前100位的国产电影,IP电影就占据24席。陷入迷局试想,在一个“IP+明星+概念”就能创造出票房神话的时代里,谁还会冒着失败风险去启用原创剧本,而短视的资本也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以为这就是电影产业的未来。短短几年时间,IP改编电影从初生的萌芽状态,转为迅速占领大半个电影市场,最后又以一场场惨败的方式,渐渐冷寂下来。在这一场浪潮轮回中,市场观众变得愈发理性,不再为“国产青春打胎片”和“国产奇幻巨制”随便买单,而对于很多电影创作者来说,IP电影究竟该如何真正赢得市场认可?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其实从去年的暑期档开始,很多IP电影的市场表现就已陷入挣扎。如严谨遵循“IP电影制作手册”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悟空传》,全面套用“大明星+大IP+大制作”的创作逻辑,最终的票房却是差强人意,落点分别在5.34亿和6.96亿。对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悟空传》这样的恢弘史诗题材影片,需要有严密且系统的世界观构建,并尽快争取到观众的情感认同。奇幻小说往往用数百万字的篇幅来完善架空世界的细节,而电影却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这就对电影文本的提炼,以及服化道的美术表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好莱坞正是凭借超高水准的电影工业体系,以及美轮美奂的视觉美术呈现来征服观众,如《魔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相比之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邀请了安东尼·拉默里纳拉(奥斯卡最佳视效奖得主)作为执行导演,但影片还是因为浮夸的画面风格,以及色彩失去调和的美术服装而遭受影迷诟病。而《悟空传》又因在故事意涵表达上与原著背离,小说的金句在片尾只以PPT的形式呈现,并未渗透进电影文本中,令粉丝大呼失望。如果说去年的电影市场,让IP电影感到一阵秋寒的话,那么今年应该就已有不少人,嗅到一丝凛冬的气味。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影片,是“大IP电影”的开山鼻祖之一,曾经将“粉丝经济”的魔力无限放大。虽然影片流露出的拜金主义倾向,遭到了主流文化的抵制和驳斥,但在书迷粉丝群体的支持下,四部《小时代》影片,最终还是顽强拿下了累计17亿的票房成绩。后《小时代》时期的郭敬明,将自己的幻想文学作品《爵迹》,再度改编成为电影。同样是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并搭配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明星阵容,但《爵迹》却在市场表现上触了礁。投资近2亿的《爵迹》,最终票房止步3.8亿,而《爵迹2》至今仍未正式定档。紧接着,以《爱情公寓》为代表的大IP改编电影,不仅输掉了市场票房,更输掉了口碑和人心。侯孝贤曾说:“资本追逐IP,每个人都想着要把一个个项目尽快变现盈利,电影的文化属性在井底。每个人都在问这部影片的票房怎么样,但是没有人去问这部影片好不好。”“爵迹”无迹近些年,各式各样的IP电影集中轰炸大银幕,他们姿态万千,却又内心诡异,他们在聚光灯下纷至沓来,又在吐槽声中仓皇而去。在这场追逐IP的浪潮中,有一个人的成败悲喜贯穿始终,同时他仿佛也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他就是郭敬明。拍完《小时代》的郭敬明,正站在名利的巅峰,他用华丽的票房成绩证明,自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商业导演,纵使背负巨大的舆论争议,他依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理所当然的,郭敬明很快宣布自己下一部电影作品的计划:《爵迹》。《爵迹》采用100%全CG技术来构建每一帧画面,在国内现有电影工业体系下,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够无视困难逆行而上的人,不是充满着信心和勇气,就是盛载着自负与野心。很明显,郭敬明属于后者。双子座的郭敬明,以抒情式的优美文笔著称,但在另一面,他又是一个极其好胜的人。在《小时代》遭遇口碑溃败之后,他渴望用新的电影作品惊艳世人,并重新证明自己。欣喜的是,他确实证明了自己,而遗憾的是,他证明了《小时代》,真的不是偶然。刚刚对镜头语言运用开始熟悉的郭敬明,就试图开始用电影构建自己的文学幻想帝国,急躁的心态也是当时IP电影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着急购置IP版权,着急敲定明星演员,着急写完改编剧本,也着急快点大发横财。《爵迹》融合了IP电影常见的奇幻和青春元素,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IP电影常见的问题,以下我做三点分析。首先,很多IP电影粉丝向过于严重,缺乏对路人观众最起码的耐心和礼貌。在《爵迹》中,郭敬明用支离破碎的叙事,一点点来描绘整个奥汀大陆的世界体系,许多观众在看完全片依然会处在懵逼的状态之中。一是他们不明白故事的主线是想讲什么,二是他们压根也记不住角色拗口的名字。银尘,神音,天幽束花,特蕾娅,幽冥,麟零,鬼山缝魂,鬼山莲泉,苍白少年,苍雪之牙……吃了一卡车核桃的你,来记一遍试试?这些纷繁乱目的名字,有西方幻想作品的元素,也有中国鬼神文学中的字眼,中西混杂的奇幻命名方式,这也反应出电影和小说文本中,消灭风格边际而过度幻想化的问题。客观来说,《爵迹》的故事其实是有主线的,但是郭敬明并没有去强化主线。塑造人物和推进叙事其实并不矛盾,鲜活人物的塑造往往可以在叙事推进中完成,如《我不是药神》中,徐峥带儿子一起吃包子的情节。本已入不敷出的徐峥,在为儿子买鞋时却表现的十分慷慨,这既表现出了徐峥重情重义的一面,也将徐峥对儿子的深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为后面叙事的推进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但郭敬明却将这两者割裂开来,散漫的情节和拖沓的节奏,致使影片的戏剧冲突变得十分模糊,观众很难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而打,同时也记不住哪一个鲜活的人物。其次,很多IP电影过于注重追求单一的视觉炫技,从而忽略了与电影文本的内在联系。当一只只患有关节炎似的大鸟划过天空时,我相信,那种难以言喻的糟心感,会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在《爵迹》中,除去人物的面部细节捕捉以外,无论是人物形体还是场景渲染,都体现出了一种无比糟糕的粗糙感。偏偏郭敬明很喜欢用很多大广角镜头,进行电影场景空间的构建,这也体现出郭导蜜汁自信的艺术风范。在凌乱且缺乏逻辑的剪辑下,影片中动作镜头表现出的笨重和迟钝感,其效果也直追国产广告页游的平均水准。又或许,这种质感虚无的特效美术,只是为了契合影片缥缈不定的主题。嗯,没有错,一定是这样。最后一点是影片主题与原IP主旨的叠合与拓延问题。电影《爵迹》近乎完美地展现了原IP中的一些糟糕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依靠观看一次《爵迹》,观众将很难意会到郭敬明到底想要讲什么。但不用担心,这部电影被网友戏称为“全国第五次智力障碍人口普查”,其实真正该担心的是,那些看懂了的人。跳跃的叙事逻辑让影片呈现出碎片化的特质,不仅未能展现出原著世界的原貌,同时让人物的情感诉求也只停留于表面。要知道,抒情可是郭敬明的拿手好戏。但我们除了看到主人公沉吟一段段如诗的独白以外,剩下的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全部失焦模糊。再见了,IP电影在“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下,资本热钱大量涌向具有强烈网络狂欢属性的IP,亦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一。但IP开发在多方资本的裹挟之下,往往会致使IP本身的文化属性残损,娱乐消费属性被无限放大。在这套工业制造体系下完成的作品,大多丧失了艺术个性追求和文化审美品位,无论是青春片里的高度柔光下的盛世美颜,还是奇幻片中气势恢宏的场景构建,他们都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却忘记了要用好故事去打动观众的心。很多资本力量强势介入艺术创作,将艺术探索和商业逐利本末倒置,所谓IP电影,最终只沦为粉丝经济捆绑下的挣钱工具和娱乐时代的快消产品。前漫威主画师瓦尔特·迈克·丹尼尔说:“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中国目前的IP不能叫做IP,只能叫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死亡,但IP不会。”当制作方在选择一个IP时,如果只看重粉丝群体的数量和各种快速变现的可能,往往就会忽略最为关键的艺术审视和表达,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下拍摄出来的电影,也大多违反了艺术规律和美学规律。与此同时,粗制滥造IP改编电影的盛行,还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怪象,IP电影源于原创好剧本的缺失,而IP电影又会挤压原创剧本,使得原创变得愈发艰难,长此以往进入恶性循环。IP风行之下,仍有坚守电影艺术本位者。如曹保平的《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都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而香港导演梁乐民、陆剑青耗时五年打造原创剧本的《寒战》系列,同样在市场取得不俗成绩。我们并非抵制“IP电影”,IP没有错,IP电影亦没有错。我们抵制的是过于浮躁的电影创作心态,将艺术创作等同于简单的商业贸易,让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敬畏心蒙尘。情怀是个好东西。它是照进遥远记忆的一抹暖色夕阳,为每个人荒芜的过往布下难忘的风景。那些年曾经令我们感动的事物,如今能够在一方光影空间中重现,本该是一件极具幸福感的事。可后来,情怀这件事变得愈发离奇。我们常常所见到的,皆是冰冷锋利的符号与工具,它们试图用僵硬且机械的方式,勾兑出我们的感动和眼泪。但它们越用力,我们就越恶心。IP也是个好东西。我们记忆中那些鲜活的小说和故事,都隐藏着一段繁盛灿烂的青春密码。但可惜,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利用一个好东西,他们所追求的,也多是快速圈钱的捷径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于是,他们越努力,他们就越失败。如今暑气渐散,若是阵阵秋凉能够荡涤尘世的浮华,该有多好。愿天降一刹流火,将人间所有的虚妄与野心烧为灰烬。从今天起,告别所有迷信,让所有油滑的套路统统失灵。而我们,只做好电影的“脑残粉”。你如何看待IP电影?—FI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XN3V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