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诗经这座曾在《诗经》中传唱的山间,隐匿着一个石头部落

八百里伏牛山余峰,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九皋山间,有一座隐藏了600年的原始村落,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可用心走进,便再也不会忘记。 嵩县九店乡石场村,现今,更多的被称为石头部落,这是一座用石头堆砌的王国,荒蛮质朴、原始自然。石径、
原标题:这座曾在《诗经》中传唱的山间,隐匿着一个石头部落八百里伏牛山余峰,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九皋山间,有一座隐藏了600年的原始村落,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可用心走进,便再也不会忘记。嵩县九店乡石场村,现今,更多的被称为石头部落,这是一座用石头堆砌的王国,荒蛮质朴、原始自然。石径、石院、石屋、石桌、石凳、石磨……慢慢的走进,轻轻的触摸,这个遗落的石头世界。▼石头,堆砌着传奇这里的石头,堆砌着传奇。这些传奇,算不上鬼斧神工,却是古朴的技艺、实用的艺术,注定会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成为绝唱。石头在这里不是用来观赏、用来取悦谁的,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部落里的世界是用石头垒成的,石房石屋比邻而居,石院石墙随形而就,石磨石碾随处可见;四街七巷十八胡同,因石而连,参差呼应。翻过连绵的石山,抵达石头部落,然后,在这个石头堆砌的传奇中穿梭,步入一个“石器空间”。石头部落虽没有广厦千万间的豪气,却有着石头堆成的坚硬,足以遮风挡雨。民居是石头部落最基础的元素,一般是由一正两厢组成的院落,石砌围墙,隔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房屋为石木结构,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顶一般以手工瓦或石片覆盖;石屋中间是堂屋,左右两边多作卧室,厢房为厨房、牲畜圈,厢房石壁间多留石窝作鸡窝。院落外,还有一个石头垒成的卫生间。敲开一扇门,走进部落人家,不用寻觅,便能发现各式各样的石器,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磙、石槽……部落的村民就地取材、为了生存打磨的石器,早已磨平了棱角,依旧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方便着部落人们的生活。然而,它们终将在时光中沉淀,渐渐的,成为永恒。▼石头,印刻着历史这里的石头,印刻着历史。这些历史,在人类、国家的历史篇章中,渺小如尘埃,却是石头部落的精魂。石头不言不语,却将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印刻在自己的心里,哪怕隐于山间,被世人遗忘,这里的石头,也不曾忘记自己的来路。石头部落的先人,早在600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明洪武年间,随着大批的“移民潮”,柴起龙、柴起凤兄弟二人带领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处,开山劈路,修筑石屋。就这样,在漫长岁月中,繁衍了30多代,建成了一座石头王国,形成了一个不足300人的原始村落。600年的风云变幻、动荡历史,在闭塞的石头部落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石头部落的历史,更多的,是在一栋栋石屋的建造中,一件件石器的打磨中,似乎平凡到无趣,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最原始的自然。印刻着石头部落更多历史的,是现存最古老的保安楼。保安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柴姓人经十三代人的努力兴建的两层石木结构民居,原有36间石屋,设施完善,有防火池、地下排水系统、卧室、厨房、骡马房、弹药库等,楼上设有瞭望孔,枪孔,楼前是练兵场,旁边有粮草库,历代都有家丁站岗放哨。保安楼最初便是石头部落安全的保障,民国年间成为居民躲避战乱的避难所,解放后曾做过大队部,后分给困难群众居住。如今,保安楼早已没有了现实意义,残败的墙垣,写满了沧桑,却成了石头部落历史的见证。▼石头,谱写着乡愁这里的石头,谱写着乡愁。一面面石砌的院墙,一条条石铺的小道,古朴、沧桑,散发着故乡特有的气息,是遗落了的乡愁。石头,原应是坚硬的,冰冷的,却在600年的生活中,变得柔软,变得温暖。石头部落里,也有断垣残壁、有荒芜沧桑,它在慢慢老去,却也依旧停留在时光里。走在幽深的巷道里,似乎总能听见石头唱歌的声音,总能想起一两个细碎的旧事。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不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第一次抵达的地方,却能在最初走进,便亲切的触摸到淡淡的乡愁,那是太多人弄丢了的故乡。那些石屋里,走出来的有老人,也有小孩;老人在石凳上晒着太阳,聊着家长里短,聊着一天的生活,手中,或许还在做着活计,岁月安然。放了暑假的小孩,奔跑、劈柴、打架,放飞着自我,一如我们曾经的模样。鸡鸣狗吠、牛哞羊咩,是故乡的音符。正午,慵懒的停留,丝毫不觉喧嚣,只是静静的融入这份美好,悄悄的打开尘封的时光。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新浪微博:@觉非行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1eO6e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