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非遗时代楷模北京榜样|李东方:以非遗技艺延续国宝生命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为李东方左一题词致贺。千龙网发 李东方年轻时在敦煌洞窟中工作照。千龙网发。 34年前,26岁的北京姑娘李东方第一次踏上敦煌的土地。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在此后24年里,她将扎根敦煌,用世界文化遗产珂罗版技术复制一
原标题:时代楷模北京榜样|李东方:以非遗技艺延续国宝生命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为李东方左一题词致贺。千龙网发李东方年轻时在敦煌洞窟中工作照。千龙网发。34年前,26岁的北京姑娘李东方第一次踏上敦煌的土地。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在此后24年里,她将扎根敦煌,用世界文化遗产珂罗版技术复制一座座洞窟中的壁画瑰宝。珂罗版临制,是一项诞生于西方的印刷技术,19世纪末传到中国,它结合了现代照相技术,与现代胶版印刷相比,层次更加丰富细腻,尤其是在宣纸上印刷中国字画,能够保留笔墨的神韵,其逼真传神的表现是其他印刷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有时甚至连书画作者本人都无法准确分辨。“1974年,我一毕业就被分配进了国家文物局,是第一批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学习珂罗版的人。”据李东方介绍,珂罗版这门技术需要手工操作,相当于还原书画作者的绘画步骤,因此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对色彩的辨识以及绘画功底等要求也非常高,所以真正掌握这门技艺人一直都很少。结缘敦煌李东方与敦煌结缘,源自1983年《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当时,日本画家平山郁夫访问中国,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在观赏过莫高窟的壁画后,平山郁夫就提出想用日本的方式复制敦煌壁画。消息见诸报刊后,李东方觉得日本人能搞复制,中国人自己也能。就这样,二十多岁的李东方主动请缨,得到批准后,她和师父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于1984年7月30日到达敦煌莫高窟。这段延续国宝生命的传奇故事,就此开始。李东方告诉记者,去时根本没想到那边的条件那么恶劣。“晚上到处黑漆漆的令人害怕;刚去时院长招待我们,请我们吃沙丁鱼罐头,这已经是最高级的款待了;洗澡更成了奢侈,两个月没痛快洗一次澡;流鼻血是常事,老抱着水瓶喝水也不管用。后来熟悉了之后,那边的工作人员跟我说:‘你刚来那会儿,我们都不敢跟你说话,怕你哭。’”李东方说。在洞窟的两个多月里,李东方每天不断地拍摄、比对、涂色标、修版。两个月后她带着做好的版回到北京,将壁画还原到纸张上,然后再拿到敦煌对照原作反复修改,前后8个多月才完成第一张珂罗版壁画临制作品。惊艳出世“当时这张画做出来以后,美术所的专家拿着画在112窟反弹琵琶的洞窟集合,当把这幅画贴到墙上的时候,融为一体,看不出来哪块是我做的,哪块是墙。”复制的反弹琵琶由国家文物局呈送到中央文物扩大会议上,中央责成国家文物局作为技术性试验项目在敦煌研究院建立珂罗版工作室,开启了珂罗版工艺间接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历史。从1984年至2008年,李东方对敦煌莫高窟的九个特别精选的洞窟及壁画局部进行了精心复制。复制的敦煌壁画作为文物资料被国家相关部门永久留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耗尽芳华二十多年的戈壁生活,耗尽了李东方的青春年华。由于饮食营养无法保障,最劳累的时候,她曾出现短暂失明的症状。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李东方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整整67万元。她至今仍住在三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坚持每天上班往返60多公里。国家文物局得知此事后,拨款10万元奖励李东方,她又将这笔钱一分不剩地投入到壁画复制中。“我用这笔钱挑战了003窟千手千眼观音图的临制工作。珂罗版的最大尺寸一般就是50×60厘米,千手千眼观音图绘制在大约4平方米的墙壁上,远远大于这个尺寸。”李东方告诉记者。在进行84张珂罗版底片的分色制版后,还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拼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12个月后,李东方的团队才将这件稀世国宝终于从墙壁上“移动”下来,为世人瞩目。1998年就有日本商人出1700万想要买李东方复制的5种敦煌壁画,她断然拒绝,她说,这些都是国家文物,不是她个人敛财的工具。心系传承中华文化,命传一脉。依托珂罗版技艺,李东方还实现了让《三希贴》《明解增和千家诗》《富春山居图》等国宝两岸合璧展览的夙愿。合璧作品的实现,既完成了两岸华人的百年夙愿,也见证了两岸人民牢不可破的文化纽带,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和平统一的美好心愿。为此,李东方于2017年获评首届两岸四地毕昇奖暨第六届中华印制大奖“杰出人物”。“一幅珂罗版画也就印30-50张画,这张玻璃就没用了,所以说这门技艺太珍贵了。”李东方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个濒临灭绝的版种传承下来。“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我就是想着多坚持一年,就多培养个人,让多一点的人来做珂罗版,这么好的版种,不能在我这一代消失了。我还想在大兴区做一个珂罗版博物馆,把流失海外的那些国画,用我们这个技术去复制回来,也算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我的两个心愿,所以我一直在坚持着。”四十多年,李东方在珂罗版专业领域的追求也使得她获奖无数,2016年,她获得全球华人影响力人物“文物保护终身贡献奖”。2015年—2017年参赛作品连获中华印制大奖“毕昇奖”唯一艺术品“金奖”。延续国宝生命的非遗技艺正在李东方这代人的努力下走向辉煌。“对于珂罗版,我是干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担心了一辈子,但是终究是爱了一辈子。我想要让珂罗版技术继续传播、发展、传承下去。”(文/千龙网记者宋鹏飞)作者:宋鹏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3YBy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