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想象父母变老的样子不敢想象,30年前的南京,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30年听起来很长,其实也只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小时候经常听父母念叨着30年前的生活是怎么怎么好,那似乎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也因此让没有经历过的这一辈人对这段时光格外的好奇。 30年前,这里有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也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
原标题:不敢想象,30年前的南京,竟然是这个样子的...30年听起来很长,其实也只是弹指一挥间罢了。小时候经常听父母念叨着30年前的生活是怎么怎么好,那似乎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也因此让没有经历过的这一辈人对这段时光格外的好奇。30年前,这里有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也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岁月,下面不妨和我一起回忆那段时光吧。30年前的生活,是大写的幸福那时候的生活还没有被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娱乐设施很少但每天却过得快乐又充实。那个时候俯瞰整个南京新街口,依旧车水马龙。随着一家又一家的百货开业,这里成了居民逛街买货的好地方。那时候,新街口的工人电影院就在了,心情好的时候约上小伙伴看上一场电影,一周的烦闷都烟消云散了呢。那时候,跟着爸妈逛得最多的公园还要属玄武湖公园。在很多老南京人的记忆拼图里,一定有一块是与玄武湖鸭子船有关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去玄武湖不坐一次鸭子船,就不算来过玄武湖。那时候,玄武湖公园的参观券才只要2毛钱哩。那时候的汉口路、堂子街是有名的旧货市场,风光无限,想淘旧货的,是绝对不会错过这里的。那时候,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可以晒被子了。五颜六色的被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候,一台黑白彩电就能承包好几个家庭的所有娱乐,边看边说着家长里短,好不热闹!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打着地铺,扇着蒲扇,三五成群的几个人聚在一起打打牌,别提有多惬意了。那时候,一家人吃过饭,孩子们嬉闹玩耍,大人们说着一天的收获,一家子人会聚在一起交流,不像现在人们下班回来各玩各的,那时的陪伴是真的触手可及的。那时候,街坊邻里都很淳朴可爱,平日里能帮忙的一定会伸出援手,到饭点邻居间还时不时会送点刚出炉的菜。尤其到了晚上睡觉,是真的可以不用关门,因为根本就没有小偷。30年前的学习时光,简单却快乐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诱惑,不管什么事情都做得格外认真,少了点浮躁,却多了点专注。放了学,巷口一把椅子一把凳子小脚一翘,就在家门口写起了作业,不出一会儿就能把作业完成的妥妥帖帖。放到现在弄一把专门的学习桌工作台也不一定看得进去一页书。那时候不像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上完学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其他人甩在身后。写完作业,宅在家里看电视的特别少,通常都是小伙伴在街道上一喊自己名字就飞奔出去了。马路边玩跳格▼跳皮筋▼围在一起打弹珠▼儿时的那些小娱乐现在再想想还会郁闷当时怎么就玩不腻呢~可是当收拾房间看到以前留下来的卡牌、弹珠,还是会自个儿一个人回忆半天,舍不得扔掉。那时候春秋游,也是上学时代最期待的一件事了!要说去的最多的地方一定是中山陵、朝天宫了。每逢这时,总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尤其是朝天宫棂星门前的那个“石头滑梯”,“哧溜”一声而下的欢笑声,仿佛伴随了自己的整个童年。等长大了些,吉他、写诗、书信,还有看似笨拙的交谊舞,都成了在物质较差的学生时代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那段学习的时光还真的是简单又快乐呢。30年前的交通,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方便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如果实在不想骑自行车的话还有人力三轮车,差不多也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了。那时候,爸爸送孩子上学骑得最多的就是28自行车,指的就是轮子直径为28英寸的自行车。回想当年二八车的辉煌,三转一响的大件之一,完全不亚于现在小轿车的存在,每个拥有它的人那都是很自豪的。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当时觉得老爸骑起来都刷刷带风,望着他的背影,满满都是安全感。除了自行车,80年代的南京公共汽车,造型就十分新潮,无论配色,还是线条设计,甚至放在今天,我也觉得不会过时。80年代南京街头跑的车都是“大辫子”、“大通道”,也就是有轨电车和铰接式公交车。蓝白的配色,还拖着长长的大辫子,很是可爱。不过印象里有轨电车也时常出现故障,坐过“大辫子”的人十有八九都遇见过司机下车去扶“大辫子”的情况。那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是南京唯一的过江大桥,是南京最重要的过江通道。除了过江,大家也把大桥当做散步、约会、春游的景点,全国人民来到南京都要和大桥合张影。图源:@哈拉是只猫大桥的出现让轮渡需求逐渐下降,70年代南京铁路轮渡就已经停航了,但是汽渡和客渡依然存在,要知道轮渡这时候还是南京人过江的一种重要方式。图源:西祠胡同@石都人那时候江心洲、燕子矶还船来船往,往返中山码头和浦口码头的宁浦线更是繁忙,很多人都还是通过轮渡的方式上下班的。那时候去武汉、上海或者重庆,还是坐轮渡比较方便,经常是从南京港客运码头,也就是老南京人说的“四号码头”出发。图源:西祠胡同@ffkfnbr到了80年代末,那时候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未来过江方式会发生很多变化,现在码头这里不像当年如此昌盛,渐渐变成了很多人的拍照胜地。还有如今已经搬迁的中央门汽车站,在30年前,它可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站,也是很多人踏上南京的第一个地方。30年前的美食少,但都是人间美味那时候,10元钱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每次去买东西不仅要钱还要粮票。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跟妈妈爸爸去赶集,然后缠着爸妈给你买糖葫芦、买爆米花、买零食,虽然吃的不多,但在心里面每一样都是人间极品!小时候,吃炸爆米花总是又担心又害怕,总是捂着耳朵跑得远远的,但是当吃到刚出炉的爆米花,不要太幸福,一路走一路吃,快活似神仙。那时候,老手艺人做的麦芽糖,老远就能闻到香甜的味道。吃一次粘牙好久,但还是馋的不行。两根小木棍,伸进装糖稀的罐子里一蘸,就裹成一个大大的“棒棒糖”,一口下去,心都要甜化了。平日里,不去赶集的时候,就喜欢放学后玩累了坐在巷口,盼着卖冰棍的自行车。马头牌冰棒在那个时候可是紧俏货。最贵的奶油冰棒也才五分钱一根,舔一舔就过了一个夏天。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土豪”,引来所有小伙伴羡慕的目光。那时候,烧饭还是用灶台,饭粒黏在锅底,香香脆脆的就成了锅巴,嘎嘣嘎嘣的,越嚼越香。还有以前拜年常带的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虽然包装很普通,但味道是真的好。还有很多记忆里的吃的现在已经渐渐看不到了,不过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味蕾眷恋却是永远也忘不了的。这些老照片,让我们回顾了30年前的南京城一点一滴,恍然如梦不知这30年里中是否有你曾经的“想当年”是否也承载过你的青葱岁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BD5Q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