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旅行滇西北:天高云淡拉沙山山肴野蔌品乡愁

天高云淡拉沙山 1. 去年秋天进山,旅途颇为颠簸,然而超凡脱俗的拉沙山却让人念念不忘。 今年秋天,临近国庆长假之时,看着办公桌上那一盆有些羸弱的小盆景,突然惦记起兰坪那一座偌大的云岭拉沙山,脑海里浮现出那一盆盆大自然所创造的妙不可言的
原标题:旅行滇西北:天高云淡拉沙山山肴野蔌品乡愁天高云淡拉沙山1.去年秋天进山,旅途颇为颠簸,然而超凡脱俗的拉沙山却让人念念不忘。今年秋天,临近国庆长假之时,看着办公桌上那一盆有些羸弱的小盆景,突然惦记起兰坪那一座偌大的云岭拉沙山,脑海里浮现出那一盆盆大自然所创造的妙不可言的大盆景。山里的朋友发来微信,说柏油路已经修通到山下的期井村委会大山箐组和冷山组,从兰坪县城出发半小时车程就能到,于是心下痒痒。盼望着,国庆长假就到了。把过去走进拉沙山时断断续续发表的图文,又翻出来看看,当时美好体验瞬间浮上心头。于是决定组亲友团,出发。果然一路通达,山好水好空气好,路好人好心情好。期井河2.静静的拉沙山脚下,期井河流过大山箐,流过冷山,流到兔峨乡境内就汇入了南香炉河。这条河是澜沧江重要支流之一。河谷里的茶马古道,幽幽曲曲,时隐时现,古老的廊桥还在诉说着啦井、期井、下井、老姆井的昔日盐业辉煌。不断往拉沙山高处走,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交替出现,绵延起伏,阴处多为林,阳处多长草,林草连接地带,云雨变化气象万千。一群大自然的精灵——滇金丝猴,就安逸地栖息在这里。过去,大山箐村背后的拉沙山,有个打板场。顾名思义,打板场是本地人伐木锯板子的地方。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山“打板”的人没有了,伐薪烧炭的人没有了,这里成了熊出没的地方,成了滇金丝猴的乐园。拉沙山3.靠山吃山,吃什么呢?现在,山民到山里找菌子,挖竹笋,摘蕨菜,采药材,然后晒干了,舍不得吃,就留给进山的游客吃。地里种上芸豆和荞麦,村边的林子里放养土鸡,也舍不得吃,就留给进山的游客吃。山外的人,惦记着拉沙山的好,就进来了。你在山民家吃到的,可都是地道的山珍,别处吃不到这个味。路修好之后,进来看山看水、养身养心的人多起来了。过去伐木和打猎的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向导,开上了越野车。山民们深深懂得,保护好山,保护好水,就保住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之源。冷山赵家小院4.记得五年前,第一次和村干部结伴,用三天时间徒步丈量了拉沙山一遭,拍回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回味的影像资料,陆续写下了一些说拉沙山好的文字。后来,在百度上搜索“拉沙山”时,我看到了熟悉的山水。和一座山的距离,就这么近。能为拉沙山做的,就是把这里的山美水美人美展现给世人。我曾在一册《仙境拉沙山》的扉页上,写下了一段话:离开城市,夜宿大山箐,让自然为你按下删除键,将江湖纷扰或庙堂悲喜瞬间清空,寻回纯粹的自我。饮数杯山民自酿的“冷山玉液”,且微醉。无雨的夜晚,你尽管夜观天象,思接千载;有雨的黄昏,你只应倚窗听雨,将满脑的婉约词赋顺一边轻轻吟哦——整个云岭拉沙山就安静地沉睡在身边,夜静得出奇,大山箐里的白族山民院子,离喧嚣的城市,有无限遥远的距离……天马行空自由自在5.多年来,一些野生动植物专家陆续走进大山箐,钻进拉沙山,并将这里的神秘自然,作为自己毕生的研究对象。野生动物专家黄博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和黄博士聊山中滇金丝猴群落的那些故事,会让人对自己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多几许特别的理解:那灵长类动物的种群世界里,强势者一夫多妻,弱势者寻不着配偶的故事,是如此扣人心弦;那生老病死中的动物温情世界,是如此打动人心;那种群聚散中的奥秘,与人类竟如此惊人的相似;那生命习性的变迁给人以无限启迪……一座拉沙山的自然故事,成了进山人的永恒记忆。上回,我和黄博士在山里邂逅,对他的研究精神颇为敬佩,喝着酒,在山风中,我似乎听到了来自大自然心灵深处的赞美——对人类从破坏走向保护的赞美。现在的村干部,开始认真思考乡村旅游的事情了。他们的接待能力,也慢慢有了特色,线路选择啊,饮食特色啊,休闲方式啊,都能琢磨出一些门道了。看到拉沙山下的这些变化,让人心头着实高兴。滇金丝猴研究专家黄博士山气日夕佳6.带着亲友团,在高山草甸上自由呼吸,孩子们在山坡上无忧无虑的呐喊,追逐。眼前的拉沙山给人以无穷乐趣和无限自由。抵达期井村西山小组的时候,当年的彝家老朋友、曾陪我走遍整座拉沙山的那个人称力大无比的“二烈”兄,已将最可口的洋芋烧好了,一碗拌了山胡椒的辣子,香味扑鼻。几年不见,聊得开心。听二烈兄说,他已戒酒两年,牛羊养殖收入不再买酒喝了。听到这两年里的故事,让人心里特别暖和。老朋友“二烈”拉沙山湿地7.下山,一路拍山摄水。清澈的河流,从山中走出,如此自由自在。白鹡鸰在水边起起落落,为大自然的单纯添上了几笔诱人的灵动。晚饭前,我顺着清澈的河流,走着。夕阳下,从拉沙山的原始森林中漏下的阳光,照在河谷里的玉米地上,照在河边的格桑花上,照在正在吃草的小马身上,多好的景色哪。河水哗哗作响,白云在头顶移动。在大山箐山谷中,我想起了小时候徒步进山走亲戚的那些朦胧片段。三十年了,从徒步一整天抵达这个寂静的山谷,到如今半小时抵达,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让人心不断安稳。牧归8.回到农家小院,饭桌上,我看到了久违的竹笋、蕨菜、芸豆、荞饼……满满地,全都是乡愁的味道。主人家开玩笑地说:这些山珍,可都是在老黑熊、滇金丝猴嘴边争过来的。喝的是冷山玉液。冷山,是拉沙山东侧的山头,是一个村庄的名字。白族山民自酿的苦荞酒,甘冽清醇,人称冷山玉液,也是名副其实。且回城,一路看云岭云。声明:民间制作,公益推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BXYL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