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名言100句孔子的生命智慧——恋生怕死的正解

恋生怕死的正解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12章) 对人的怕死心理作了一番初步的分析,论证怕死只是个由幻影投射而成的假问题。那么真问题是什么?亦即:世人普遍存在的怕死心理,他所怕
原标题:孔子的生命智慧——恋生怕死的正解恋生怕死的正解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12章)对人的怕死心理作了一番初步的分析,论证怕死只是个由幻影投射而成的假问题。那么真问题是什么?亦即:世人普遍存在的怕死心理,他所怕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死亡\"是人心什么经验的投影或象征来切入。因为前文曾说到死亡是人生中根本没有的经验,所以怕死是毫无道理的,除非我们所怕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以死亡为象征的某些人生经验,那才算有理。那么,我们真正在怕的其实是哪些人生经验呢?依我看(或说依孔子的义理),这就是在我们的过往人生中一切失败或失落的经验,包括丧失了钱财、权力、地位、名声,失聪、失明、失身、失恋,失去了所爱的亲人、失去了理想的热情,以至于所愿不遂、所谋失败、所托非人,终于失去自信、失去勇气、失去了生机......而死亡的意思本来就是失去生命,而失去生命就表示一切都失去了,所以,当然非常适合作为一切失落经验的总象征。这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所怕的死,并不是在人生之外的肉身死亡,而是就在人生之中,已曾经历的种种挫败与创伤。如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要解决这愈积愈深的心理恐慌或情结,也不该错认重点,把注意力误放在死亡上,而该正视自己过往历史中的生命创伤,谋求有效的治愈之道。也就是说,这本质上并非死亡问题,更非死后往何处去的问题,而仍然是人生问题。所以孔子才一语道破地说:未知生,焉知死。(当人生正有许多情结待解、创伤当治的此刻,干吗虚耗精神去探索那莫须有的死后世界?)经过这样的分辨,我们才能够回到正题,那就是:为什么这些失落失败的经验((如一朝被蛇咬))会让我们心生畏惧呢?(甚至牵连到怕一切疑似蛇形的事物如井绳,到十年不解。)我们又要如何才能消除这畏惧或说治愈这创伤呢?以孔子的话来说,就是:既然尚未知生,那么要如何去知死呢?原来人生中的每一挫败创伤,都是上天给我们出的一道习题,要我们借着失败的刺激与提醒,去反省改过,让我们因此更了解生命、更拓展智慧、更贞定自我。一直到我们根本扭转了这一次失败的意义,让它从打击者蜕变为促进生命成长的养分,让它从被我们畏惧的对象蜕变为感激的对象为止:原来失败是上天派来的使者,目的是逼我觉悟、助我成长的啊!我们若真能这么真诚而对、用功反省,而最终真收获到这么美好的果实的话,试问我们怎么还会对那失败经验畏惧疑忌,耿耿于怀呢?孟子不是说吗?\"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人所以有德性智慧能力的增长,全是从失败创伤中学来的。)于是我们便可以推知人的畏惧从何来了,那当然就是因为人没有认真回应上天的考验,偷懒逃避掉这成长的课题,而积下人生的债务所致。当然,人会这样偷懒逃避,是一定会给自己找一个合理借口的,通常就是推给明天,说反正来日方长嘛!何必急在今朝?结果日复一日,旧债还未了,新债又日生。到日积月累,也就债多不愁,全推到未来了!等哪一天生命遇到致命的危难,(车祸?癌症?SARS?)忽然发现已经没有明天,于是所有债务一拥而至,人才会惊慌失措,恋生怕死。原来人之所以怕死,是因为人生的责任未了,生命的意义未成,此生虚耗白活,所以不甘心就此死去,而忍不住要留恋残生的。  而反之,如果人今日事今日毕,有一过改一过,生命的成长没有卡住,人生的价值感饱满充实,那是不会怕死,而能安然迎接无常之降临的。这才是怕死问题的正解!出处:曾昭旭.修心孔子的生命智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动手扫一扫,智慧约一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XPWW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