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塔福州有一座有灵性的报恩塔

于山是福州的地标“三山两塔”之一。三山是指于山、乌山和屏山,两塔是指于山的白塔和乌山的乌塔。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日山。相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于山海拔52.2米,形似巨鳌,最高点为鳌顶峰。于山虽然是
原标题:福州有一座有灵性的报恩塔于山是福州的地标“三山两塔”之一。三山是指于山、乌山和屏山,两塔是指于山的白塔和乌山的乌塔。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日山。相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于山海拔52.2米,形似巨鳌,最高点为鳌顶峰。于山虽然是座海拔仅为50多米的小山丘,却充满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寺庙、宫观、祠堂、摩崖、碑刻遍布其间,且这里还是免费对外开放游览景区。定光寺就位于于山风景区内,俗称“白塔寺”,坐落在于山西麓,建筑风格为宫殿式。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曾经是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寺内游客、香客极少,更不见僧人,是一处极为幽静的寺院,堪称闹市中的一抔净土。寺内建筑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精巧别致,充满高贵气息,实为游览、拜佛好去处。现存寺庙是清道光年间重建的。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两尊大石狮稳坐门口,那威猛的霸气体现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它高贵、尊严,传承着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威严的石狮和雄伟的大殿,让人浮想着寺院内的气派与辉煌。我国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又称大殿,‘大雄’为佛的德号,因此称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大多是释迦牟尼佛,但也有例外的情形,白塔寺就是根据大乘教理而塑,当中一尊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迦牟尼佛,大乘提倡同尊三世十方之无数佛。法雨堂是人们为纪念后梁时寺僧义收“积薪自焚”、舍身求雨而建的。说的是,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无雨,禾苗不长,这时来了个游方僧义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为民祈雨;3天后,约定时辰点燃柴塔,义收仍坚持不动,随着火焰升起,大雨骤降,义收安然无恙从火中走下。后来人们就建法雨堂纪念义收。进门绕过天王殿,一段明晃晃的白色塔身就从毗盧殿的顶上展现出来。白塔与乌山的乌塔东西相对,构成榕城双塔之景。一白一乌相映成趣。据说白塔有灵性,围着它顺时针转七圈,可以心想事成。白塔原名定光塔,天复二年(902),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造。相传挖塔基时,挖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此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福州千年风俗,八月中秋家家户户摆塔,就是起源于王审知白塔报恩故事。有钱人用银塔,一般用锡塔,穷人也得买个彩绘泥土塔放在厅堂横案桌上,陪有八仙、宝物等等。白塔原名定光塔,天复二年(902),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造。相传挖塔基时,挖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此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福州千年风俗,八月中秋家家户户摆塔,就是起源于王审知白塔报恩故事。有钱人用银塔,一般用锡塔,穷人也得买个彩绘泥土塔放在厅堂横案桌上,陪有八仙、宝物等等。古人有句云:“遥欲临三岛,高能瞰七城”。其规模之大,可以概见。白塔现已成为榕城的标志,但现在为了保护文物,不允许游客登塔。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21b6N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