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你可知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 新昌天姥(m
原标题:你可知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新昌天姥(mǔ)山。摄影/吕伟中-风物君语-都知道唐诗三百首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诗句说的都是些什么地方?▼引子何为唐诗之路?▲绍兴西小街。摄影/陈禹在中国,大概人人都会背诵几句唐诗。但是,多数人或许不会了解,中国还有一条唐诗之路。▲新昌大佛寺。大佛寺始建于东晋,寺中大佛座高两米,号称“江南第一大佛”,因此得名。摄影/吕伟中这个名字不见于史册,也没有路标。却有《全唐诗》2200余位作者中的448位到过此地,留下1000余首诗。▲余姚四明湖。摄影/江南李白在这里有叛逆不屈的豪言壮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俯瞰天姥山。摄影/赵建平贺知章在这里有落叶归根的复杂情感。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绍兴会稽山大禹陵。相传,大禹曾“封泰山,禅会稽”。大禹巡狩途中,因病亡故,葬在会稽。会稽山大禹陵也是历代王朝统治者举行国家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摄影/陈达卿李绅在这里有心怀苍生的书生意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晨曦中的绍兴鉴湖。今日的绍兴鉴湖,就是李白诗中“一夜飞度镜湖月”中镜湖的遗存。摄影/蔡敏唐诗之路的主线起于钱塘江畔的杭州萧山,经浙东运河、曹娥江、剡溪南止于天台山,全长190公里。支线则可以通达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因全线位于浙江省东部,也可称之为“浙东唐诗之路”。▲唐诗之路路线示意图。图中蓝色虚线所示,为古镜湖所在地。古镜湖的面积能够达到200平方公里。即使在唐朝河道淤塞、水域面积缩小的情况下,镜湖的面积也足有杭州西湖的11倍之多。制图/刘昊冰浙东这一派钟灵毓秀的精致风光,为什么对唐朝诗人有着如此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呢?唐朝诗人的“追星”圣地▲钱塘一线潮。摄影/赵建平唐诗之路的起点萧山,所处的正是古时越州之地,是越文化的中心。人文渊薮,美景无数,在唐朝时早已是旅行达人的“打卡圣地”。杜甫就“代表”唐朝的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此地风光的喜爱。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杜甫《壮游》▲鉴湖泛舟。摄影/张斌古时的会稽郡、越州,今日的绍兴,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古往今来,她不知道见证了多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乐事。这里水网密布,山岳连延不断,正是乘船游览的绝妙所在。溯江而上,山水相连,情景缠绵,很难让人不生出许多感慨。▲绍兴仓桥直街。摄影/阮琳锋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就生在罗马。比如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杭州萧山),晚年号“四明狂客”,唐朝诗人中最汪洋恣意、豁达爽直的存在。▲跨越嵊州、上虞、余姚、鄞州、奉化五地的四明山。摄影/阿僧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不知道被多少人用来感怀岁月的沧桑。▲位于东阳市、诸暨市、嵊州市交界的东白山。因李白曾登临此山,所以也称为太白山。摄影/Damon被称作“诗狂”的他,嗜酒如命,颇有魏晋名士狂放不羁的遗风。而让他五味杂陈的家乡越州,正因为当年晋室南渡,成为了世家大族、北方移民的落脚地之一,才在中国的版图之上变得日益重要。▲兰亭鹅池。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摄影/王卫民东晋之初,来自北方的士人,初入越地,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与北方迥然不同的湖光山色,也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会稽郡的镜湖(今绍兴鉴湖),当年是方圆过百里的大湖,就因王羲之称赞为“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而得名。▲鉴湖,当真湖面如镜。摄影/蔡敏士人寄情山水,也并非只流连于美景。风光尽收于眼底,口中吟诵出来的却是胸中的一股闷气。▲绍兴宛委山樱花林。摄影/陈达卿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灵运,出身东晋豪族陈郡谢氏,他的祖父就是创建北府军,淝水之战大破秦军的谢玄。或许是造化弄人,谢灵运壮年时正赶上出身北府军的刘裕簒晋。出身世家大族,正由无上荣光悄然变身为一种原罪。▲奉化雪窦山,唐诗之路东支线上的重要一点。山上的雪窦寺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摄影/江南好在他生在越地这山水之间,好在他“天下之才独占一斗”。谢灵运一改东晋玄言诗的故弄玄虚,以山水入诗,一支妙笔写的是风光,也是颓唐。自此,中国的文学史上多了一个名为山水诗的流派。▲上虞覆卮山,因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摄影/阮琳锋对种种先贤事迹的仰慕,正是吸引唐朝诗人络绎不绝到此寻访游览的原因之一。遗世独立的隐居之地中国的文人,常常徘徊于出世、入世之间,也常常因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而苦闷。▲若耶溪畔。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据说这里曾是西施浣纱、采莲的地方。摄影/陈禹李白的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当年他进入长安也是希望一展宏图。不知多少人被李太白的词句折服,其中就有会稽人贺知章。贺比李年长四十二岁,但是二人都是文采飞扬,同是爱酒之人,又秉性相投,一见如故,哪管年龄长幼。贺知章读罢李白诗句,直呼为“谪仙人”,当即解下所配金龟,换酒来与这后辈才子痛饮。▲绍兴西园,吴越国时,始建于龙山(府山)西麓。摄影/阮琳锋不知李白日后展露“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气时,是否会想起当年金龟换酒的贺知章。▲四明湖。摄影/阿僧长安的日子对李白来说,并不一直是愉快的。虽然得以供奉翰林,他却仍是郁郁不得志。难道自己只是个陪君王作乐的文人而已?失意落寞袭来,李白下意识想到的便是浙东的山川河流。▲日出时分的天姥山。摄影/梁柏林早在他年少时,已写下“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诗句。这位中国最知名的诗人,一生中多次游历浙东,只是这一次的旅途,因潦倒而显得有些阴郁。......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剡溪。摄影/尉建新所幸的是,他还是那个“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太白。或许是受到这一方灵秀土地的感召,李白才能有“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悟,才能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肺腑之语。桀骜不驯的李白,失意时选择“逃向”浙东并不奇怪。唐朝时,这里仅仅占了当时疆域的七百五十分之一,却有道教十大洞天中的三处,来此修行、隐居的名士更是不计其数,称此地为人间仙境自然不为过。▲括苍山。在道教十大洞天中,括苍洞府又称“成德隐玄之天”。供图/图虫·创意李白所“梦游”的天姥山,地处唐诗之路的核心地段。白居易曾写道:“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与沃洲相比,天姥山无疑是幸运的,它因一首诗而被世人称颂。殊不知沃洲山也曾是举国瞩目的文化圣地。这里诞生过佛教“般若学”,是晋时全国佛学的中心。一时间高僧、名士云集。▲新昌沃洲湖畔。摄影/赵建平沿唐诗之路一路向南,其终点天台山不仅是道教南宗祖庭,也是佛教天台宗的诞生之地,素来有“仙境佛国”的美誉。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化外之人的足迹是最清晰的印记。与士大夫兼济天下的理想不同。这些隐逸之士,求的是独善其身。这其中,到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循序渐进,还是求而不得的放下,我们不得而知。▲桐柏山桐柏宫。桐柏山在天台山之右,是道教“金庭洞天”。桐柏宫为道教全真派南宗祖庭,其前身是由吴主孙权遣葛玄所建的桐柏观。唐朝时正是其鼎盛时期。摄影/余智伟得道高人如司马承祯,与李白、贺知章、孟浩然、王维等人同为“仙宗十友”。终年于桐柏山隐居修道,也不得不面对三次进京面圣的纠结与惆怅。这种避世隐居的氛围,对于失意文人来说,大概有一种致命的诱惑。他们寄情山水,吟诗作赋,把所有的心绪,或不满,或不平,或乐天知命,一股脑地倾泻在这天地之间。▲天台山国清寺。国清寺建于隋代,寺名意为“寺若成,国即清”,是佛教天台宗祖庭。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年间所建。摄影/余智伟这里能够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并有绝妙文章词句传世,自然是凭借“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景。但是,山水或许在中国人的眼中并不仅仅是山水,更是处世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象。▲新昌镜岭镇穿岩十九峰。摄影/谢南华此时,见山已不是山,见水亦非水。云霞明灭之中,是中国人的浪漫与自由。妙手文章的光芒,一直闪烁在浙东的山水之间,留待后来者的欣赏与驻足。-END-文丨伊森图编丨基森特别感谢丨绍兴市摄影家协会沈洁封图摄影丨张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JzlR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