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疫苗事件:你的生命取决于他人的选择

如果要列举最近你无法忽视的关键词,想必「疫苗」当属第一。 谁也难以预料,原本该是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会接触到的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原本该是让人体获取免疫能力、对抗传染性疾病的有利武器,却变成了每个中国人谈之色变的恐惧。 这一针生物制剂的“
原标题:疫苗事件:你的生命取决于他人的选择如果要列举最近你无法忽视的关键词,想必「疫苗」当属第一。谁也难以预料,原本该是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会接触到的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原本该是让人体获取免疫能力、对抗传染性疾病的有利武器,却变成了每个中国人谈之色变的恐惧。这一针生物制剂的“造假事件”,却让我们再度面临一次冲着孩子而来的灾难,面临一次社会恐慌,一次信任危机。我们愤怒、焦虑、恐惧,但这一切不应打断我们理性的思考。疫苗造假:你的生命取决于他人的选择讲述|梁文道1整整十年,我们再度面临冲着孩子而来的灾难今天是《八分》节目的第一集,我的同事们认为我应该讲一些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比如说疫苗,说说看我的观点。我还能有什么观点呢?不妨先回顾一下往事——整整十年了,2008年的夏天,媒体开始曝光“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其中有这样一个人物,叫做郭利。他有两个结石宝宝,是几十万“毒奶粉”的受害家庭之一,他也代表了很多其他受害者去控诉涉事的厂商,但最后他反过来被告敲诈勒索,罪成,入狱五年。直到2017年,也就是去年,才又改判无罪释放,这段期间他的妻子已经与他协议离婚。郭利在狱中创作的一副画作:由于不能十分确定女儿的样貌,因此只能画背影(中国新闻周刊)也是2008年,有这样一位记者,叫做简光洲,任职于当时还没有停刊的《东方早报》,他是第一个点名指出三鹿奶粉问题的记者,被很多同行认为是媒体的良心,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可2012年,他辞职了,离开前在微博上留下这么一句话:“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关于奶粉事件,其实更早的时候,2006年,就有一个有良心的奶站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了,叫做蒋卫锁,他站出来,将所目睹的种种让人恶心的现状举报了,但2012年他却不幸遭袭遇害。以前还有一个人叫做高敬德,中国药品打假第一人,2011年上访之后,他却“因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去世了。关于疫苗问题,2010年其实就已经出现过一些疫苗乱象,有一位调查记者叫王克勤,他在《中国经济时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抨击山西疫苗问题,后来他被调岗,而签发他这篇报道的总编辑在第二年被人解职。2017年,我们14亿人口的大国也只剩下175个调查记者了。这些事情我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有必要吗?2008年,正好也是我这个节目的前身——《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开播一年多之后的事情。那时候我还在写很多时事评论,许多跟我一起写时事评论的同行在那个年代,我们被人叫做“公共知识分子”,现在这个名字被简称为“公知”,基本是骂人的话,我们大家也都不怎么写了。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度面临一次冲着孩子而来的灾难。2对于接种疫苗,我们潜在的恐惧无疑,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愤怒、很焦虑、很恐惧,但是这些恐惧不应该打断我们理性的思考。大家担心疫苗、恐惧疫苗,别的国家一样有这种担忧,所以我就想到了今天我将介绍的这本书——《免疫》,它的作者是尤拉·比斯。尤拉·比斯是现在在美国名校西北大学任教的一位老师,西北大学以医科著名,但是她教的不是医科,不是免疫学,她甚至不是念理科的,她是驻校作家,教人写作。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外行人”所著关于疫苗的书,却会得到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名人的强烈推荐呢?那是因为,她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立场出发,她不止是一位年轻作家,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一位年轻妈妈,怀孕了,要生小孩了,难免要担忧孩子的未来。担忧孩子的未来就包括,该不该接种疫苗?要接种哪些?要接种多少种疫苗?她之所以这么担忧,是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地区这几年有一股声势浩荡的运动,就是反疫苗运动。他们之所以反对疫苗,并不是因为疫苗造假,也不是因为疫苗无效、甚至疫苗有毒,而是他们认为疫苗本身就对人有害。他们有观点认为,有些小孩为什么会有自闭症?就是因为早年所种的疫苗导致的。这些说法,坦白讲其实经不起科学的严格考验,但是仍然十分流行,也许是因为我们人类对于接种疫苗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一种很潜在的恐惧。尤拉·比斯分析,我们接种疫苗最主流的方式就是注射,注射是怎么一回事?那是将一个金属针尖的异物插进了我们的皮肤,过程中我们还会感到疼痛,随之注射进一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那是外来的异物进入到我们人体之内,这难道不是一想起来就很可怕的一件事吗?更何况疫苗是什么?疫苗不是什么药到病除的特效药,恰恰相反,它正是那些需要预防的病毒本身,只不过这些病毒或者是被减弱了效力的活病毒,或者就是死去的病毒,它的作用在于刺激起我们人类对这些病毒的免疫力、对它们产生有效抗拒的反应。可是这件事情你又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我们人类身上早就有大量的病毒了,人类基因组里,其实有相当数量古老病毒的残骸。这些残骸被我们组织进了人体基因之中,其中一些甚至构成了我们之所以能够存活下去必要的部件,具有重要的功能。再说说这种接种疫苗的历史,其实非常古老,比如说人类史上一种最恶名昭彰的传染病——天花,一口气几乎灭绝掉美洲大陆上九成的原住民人口。可是印度人,根据他们的梵文典籍的记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也许可以透过一些病人身上长出的硬块皮痂,把它切下来,晒干了,磨成粉,然后再把它注射进另一个人的血液里,用以对抗天花。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活体接种天花疫苗的记录,甚至后来还十分流行,办法就是找一个天花患者,在他身上的浓包抽取一些浓血,然后注入到另一个人身上,这个做法也许有效,但是也十分危险,说不定还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直到十八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牛痘,终于我们才慢慢控制住了天花,今天使得它彻底绝迹,全世界只剩下两个样本保留在两个国家的实验室之中。3接种疫苗,远不只是个人问题我们要注意,疫苗这件事情永远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不是说你是不是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希望他不受病毒感染,你就帮他接种疫苗他以后就没事了。并不一定,因为任何一种疫苗都可能没有办法如愿生出足够的免疫力。但是有趣的地方在于,免疫的关键在于“群体免疫”,也就是说,只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社群有足够多的人去注射同一种疫苗的时候,由于病毒要在不同人身上来回跳动,要在不同数组之间转换,病毒的传播难度就大大提高,甚至逐渐会停止该种病毒的传播散布,这正是一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事。我们注射疫苗,不止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孩子,也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孩子,保护其他人的身体。唯有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才能够有效的建立起一套由我们全部人共同组成的“群体免疫”这道屏障、这道长城。如果越来越多人担心疫苗的功效,甚至由此选择不接种,短期内他们的孩子可能不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其他人保护了他的孩子。但是,一旦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搭顺风车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道“群体免疫”的长城,墙角就会被挖空,它的效用就会失败。在一个没有足够多人数去接种同一种疫苗的社会里,少数几个人即使接种,也都会面临疫苗失效、将会被病毒侵害、感染的情况。这让我想起来《免疫》这本书里,最让我感触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作者尤拉·比斯的姐姐跟她讲的话:“你并不拥有自己的身体,我们并不是那样的,想想看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我们的身体并不孤立,并不独立,我们的身体健康永远取决于其他人作出的选择。”没错,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健康取决于其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当然我也有我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手上其实都握着其他人的性命,我能不能够信任我身边的人,能不能够信任这个社会,把我的生命交到他们手上呢?一个好的社会,应当是一个让人愿意相信他人的社会,愿意把自己生命中很大的一部分交托给其他人,甚至是交托给陌生人的社会。·八分·“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是由梁文道和看理想团队共同打造的一档全新文化类音频节目。作为读书节目的延续,新不再局限于书籍的推荐,而是从阅读的态度为起点,开放更多梁文道的精神私货——除了书,还有电影、音乐、影视剧、艺术作品……而这些精神私货也都会从理想回到现实,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都是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媒介。新从当下出发,文化现象、社会趋势、热点话题,甚至就在你身边的人和事,你都可以从梁文道的独特视野中重新审视。突围当下媒体对社会情绪的煽动,来回于冷热之间,以激发独立思考和对价值理解的另一种可能。节目不变的依旧是梁文道这个很会说话的男人,每期用八分钟的时间,展现出的博学睿智的头脑和风趣平和的人格魅力。他以自身修养和坚定的文人精神,为我们建立起宽广而精密的社会连结和参考坐标系。《八分》每周更新2集(每周三、周五)看理想微信公众号及看理想小程序,同步更新▼转载:微信后台回复“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Z7vO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