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男孩被逼自杀,妈妈的一段话让整个朋友圈惭愧……

来源|视觉志 作者 | loop 前几天泰国出了这么一件事,一名高中男生因为饱受校园欺凌而选择自杀。 当时几乎整层楼的人都在围观,更有很多起哄的人对着他大喊—— “有种你就跳啊!” 来自四面八方的哄笑声把男生逼入了绝境,于是,绝望
原标题:又一个男孩被逼自杀,妈妈的一段话让整个朋友圈惭愧……来源|视觉志作者|loop前几天泰国出了这么一件事,一名高中男生因为饱受校园欺凌而选择自杀。当时几乎整层楼的人都在围观,更有很多起哄的人对着他大喊——“有种你就跳啊!”来自四面八方的哄笑声把男生逼入了绝境,于是,绝望的他从教学楼五层跳下,当场死亡……而他受到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娘炮”……这件事发生后,很多人都在网上讨论,有人认为男孩没有做错,是传统认知杀死了他,也有人认为男孩活该,谁叫他不像个男人?而看着这些嘲讽和叫骂声,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很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恶毒粗俗的话语却能获得那么多支持,这真的正常吗?因为“娘”我死在了厕所而关于这件事的讨论,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则短片。这则短片是蔡依林在演唱会上播放的,是一个关于“玫瑰男孩”的故事。图片上的人叫叶永志,1985年出生。他是个很温柔的男孩,从小就懂事体贴。当父母回家时,他会很担心地说——“妈妈你快去洗澡吧,青菜我来炒就可以了,你已经好辛苦了。”他觉得妈妈工作很累,每天都会给妈妈按摩来放松身体。甚至连他妈妈的同事都夸他——“你家儿子真懂事,顶上我们家三个了。”在家的永志很正常,他学习用功,人也体贴,甚至连邻居都很喜欢他。可就是这样一个阳光温暖的男孩,却一直在忍受着校园欺凌,而懂事的他从来不跟家人提起,直到国小三年级时,永志的班主任找到永志的妈妈——“他不正常,赶紧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老师说他不像个男人,所以,他不正常。永志的妈妈惊呆了,我儿子哪里不像男人,哪里不正常?!可她还是听了老师的话带儿子去了心理医生那里,没想到心理医生直接了断地下了诊断结果——“你儿子完全正常,那些说他不正常的人才是真的不正常!”既然专家都这么说了,永志的妈妈便放下了心,依旧让永志去上学。他以为儿子在学校过得很开心,却没想到有一天,虚弱的永志递给她一张纸条——“妈妈,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当时,屡遭欺凌的永志真的撑不住了,以前的他一直忍着,这次终于选择告诉妈妈。在学校,永志不敢去上厕所,因为别人嘲笑他是娘娘腔,会趁机强扒他的裤子,检查他是不是个男生。同学们每天都让永志难堪,老师却对此视而不见。失落的永志却只能一个人站在那里,忍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嘲讽和羞辱。“你是女孩子吧?”“拜托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娘!”“去死吧,娘炮!”看着委屈的儿子,永志的妈妈心疼极了,她找到学校,可是校方并不理睬。直到2000年4月20日,永志死在了学校的厕所,那时,他年仅15岁。因为害怕欺凌,永志几乎不在下课时间去厕所,他是选择在下课前五分钟去。是意外吗?是自杀吗?是人为吗?没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而当大家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中。而永志妈妈怎么也没想到,早上还和自己开心道别的儿子,等到再见面时,却已是阴阳相隔……“在急诊室里,他的鼻子和口一直在流血,止也止不住……”而还没等到警察赶到,学校就已经擅自清理了厕所,所有的血迹都被抹去,现场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证据。“学校跟我说你儿子有心脏病……我说你去看看他从小到大的健保卡,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他们当时叫我过去,说已经判了无罪了,叫我盖章,我当时就抓狂了,我绝对不服。”所有人都跟她说你的小孩是生病而死,但她从来不信。可不管真相如何,如果没有同学的嘲笑,没有每天的霸陵,永志也不至于只敢在厕所无人时去如厕,以至于事情发生时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又有谁敢说,他的死,不是校园暴力间接造成的呢?校园暴力可以有很多种理由,有些成绩差的孩子会受欺凌,有些生病的小孩会受欺凌,有些穷家人的孩子也会受欺凌,而这些小孩,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叶永志也是这样。15岁的他可能直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喜欢干净是错?待人友善是错?说话温柔也是错?就因为他没有和男同学们一起打球撩妹,他就不是男人吗?语言可以杀人的,有些话传久了,歪理也会变成真理,结果便是人云亦云。所有人都说他娘,他们拼命地用性别去嘲笑他,用流言去压倒他。人们只想看他落魄的样子,连老师也是如此。没人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很温柔,很有教养,他懂礼貌,体贴身边的每一个人。可这些,完全没人在乎。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娘炮这个词越来越常见,长相精致是娘炮,做事细心是娘炮,不谈恋爱是娘炮,不打球不喜欢体育也是娘炮……我曾见过满身肌肉的男人当街暴打女友,也曾见过被朋友们嘲笑是“娘娘腔”的男孩每周去敬老院。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资格通过外貌就随意地给别人下定论。你想成为荷尔蒙爆表浑身充满阳刚之气,没问题;你渴求女生那样精致细腻的生活方式,也没问题。可是,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样子,或者你觉得别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你都要学会去尊重另一面的人。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在“娘炮”这个词语被滥用的今天,有多少温柔的男孩,正在被悄悄“杀死”。真相永远比认知更恐怖看到这里,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不服气——“我只是说他们娘,没有男子气概,我伤害他们什么了?”这是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事情。的确,大家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然而没经历过的人却永远都不会知道,和认知比起来,真相究竟有多恐怖。我上高中时,同桌是一个很温柔的男生。我的数学成绩不好,他经常会偷偷帮我补课,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总能看到他递来的热水。他为人友善,做事细心,无论对谁都非常尊重,他大概是我学生时代碰见过的最好的同桌。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却在班里被嘲讽了三年。男孩子都喜欢球类运动,一下课便带着篮球涌出教室,即便不打球,有会跟着去凑热闹瞎起哄。可他不一样,相比起球类运动,他更喜欢安静地看书。刚开始同学们还会叫他一起,他每次都礼貌地回绝,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搭理他了。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娘炮”成了他的代名词,一开始大家只是私下说,后来则是明目张胆。而当一件事被所有人默认时,欺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同桌很爱干净,于是就总会有爱挑事儿的男孩故意把饭菜洒到他身上,然后一脸嘲讽地说——“小媳妇生气吗?想揍我吗?”因为不打球,体育课时他不太活跃,有些人就故意把球踢到他脚下,然后装作无意地说——“哦不好意思,我忘了女生不踢球。”有些遇到一些很过分的情况,同桌也会反抗,可是周围没有一个人帮他,因为人们只想着一件事——娘炮也敢打人吗?而只要他动了手,周围的男生便会涌上来,叫嚣着,嘲讽着,用尖酸刻薄的语言羞辱他……我看着他这样,心里也很不舒服,可是我能做什么?我很清楚,只要我帮他说话,我就会被全班人集体孤立。他很喜欢弹吉他,校庆的时候老师帮他报了名,结果演出时,观众席却是一片嘘声。久而久之,他变得极其不自信,身高185的大男孩走路时却总是低着头,驼着背。他喜欢亮色,以前总是穿些黄色、绿色之类的衬衣,后来全部改成了灰白。全班的人都孤立他,嘲笑他,甚至有调皮的男生故意把他和一些女生联系在一起,借机起哄。而那些女生,则会立即做出一副很嫌弃的表情,巴不得和他撇清关系。有时我会悄悄地安慰他,他也只是小声说他没事。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想的,但在我眼里,他比班里所有人都配得上“男子汉”这个称呼。毕业后,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前几天他结婚了,对方是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他俩都是普通家庭,打拼了几年,现在在一个二线城市攒了一套首付,每月一起还房贷。和高中时相比,他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好。有满意的工作,有相知的爱人。他的妻子和我说,结婚后两人的压力更大了,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挣加班费,眼睛里全是血丝,她看着心疼,可又拦不住他。有时候闲聊,我会故意开玩笑——“他高中那会儿看爱情片都哭!”然后他妻子会一脸随意地说——“原来他高中时就这么温柔啊…”不一样,又怎样?这个世界有主流,也有非主流,而“娘娘腔”、“男人婆”等,就是非主流的存在。因为和大部分人有着不同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他们则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家总对男孩子说,你要像个男人。可究竟什么才是男人?无非是背后的主流意识在作祟。李银河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性别刻板化已经不可取了,有很多打破性别印象的情况在大量涌现。在我看来,一个人是否是男子汉并不取决于他的爱好,也不取决于他穿什么衣服。只要他不伤害别人,他懂得自尊自爱,遇到困难不逃避,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那他就是男子汉。不禁想起吴京的一句话——“我认为衡量一个男人的标准,不要从外形去衡量,更应该看重他的气质和责任,去衡量他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是啊,就像我的高中同桌,即使他整个高中都在嘲讽中度过,可现在的他却依然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他孝敬父母,疼爱老婆,拼命赚钱养家,这样的人,又怎会是娘炮?你可以选择不去理解,但不能容许自己去不尊重和伤害。关于娘炮这个词,我们一直都低估了它所产生的危害。一人说,两人说,都不要紧,就怕三言两语变成了口口相传,那么它就会成为鼓励大家去恃强凌弱的存在。在当今社会,一个男孩明明没有罪,却被众人辱骂、欺凌,仅仅是因为他长相阴柔,缺少阳刚之气。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大家觉得他之所以被攻击,是因为他是娘炮,所以他活该。同桌有罪吗?叶永志有罪吗?他们只是在生活方式上和主流审美有一点不同,可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需要承受那些不堪的侮辱和欺凌?就算无法忍受他人的生活方式,但也请尽量学着去尊重。恶语伤人六月寒,你可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认同,但不能用恶毒的言语去嘲讽和羞辱。尊重彼此间的差异,是这个社会最大的包容。比起阳刚之气、男子气概,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个男生是否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是否敢于对不公正进行反抗,是否愿意朝梦想努力,是否愿意为家人奔跑。真正的娘炮不是那些长相清秀喜欢打扮的人,而是遇事胆怯、欺软怕硬,平时大男子主义却又没有担当的人。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就算不能理解,也没有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不要让主流审美成为语言暴力的帮凶,因为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社会总有些和你不一样的人存在。而比“娘娘腔”更可怕的,恰恰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教育部】曾专门发文:小学字写不好,到了初中高中更改不过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x224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