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秋夜宴这一场中秋夜宴是《红楼梦》最后的繁华

《红楼梦》写到第七十五、七十六回的时候,贾家已经显露出败落的迹象,然而就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段贾府阖家中秋赏月的大戏,唱尽了这个百年公卿世家最后的繁华与风雅。贾母超凡脱俗的品味、林黛玉和史湘云的才华与悲剧命运,在这两回中展现
原标题:这一场中秋夜宴是《红楼梦》最后的繁华《红楼梦》写到第七十五、七十六回的时候,贾家已经显露出败落的迹象,然而就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段贾府阖家中秋赏月的大戏,唱尽了这个百年公卿世家最后的繁华与风雅。贾母超凡脱俗的品味、林黛玉和史湘云的才华与悲剧命运,在这两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八月十五夜里,大观园正门大开,门檐下挂着羊角灯。羊角灯听起来俗气平常,其实在当时是很珍贵的物件,因古代没有人造玻璃,而羊角具有防风、防火、透光的特点,且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只有皇家和真正的大贵族才用得起。大观园中的嘉荫堂是此次中秋祭月的地点,嘉荫堂名为“堂”,足见其宽阔敞亮,贾家在月台上焚上斗香(把多股线香攒聚在一个香斗内,呈宝塔形,可参考富贵竹的造型,焚烧起来烟火旺盛),点燃蜡烛,陈设好瓜果和月饼。贾母率家人祭月,此时的气氛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大观园中宛如人间仙境。贾母是金陵史家的大家闺秀出身,品味高雅。待祭月完毕,贾母指出“赏月在山上最好。”因此一大家子转移到了凸碧山庄上的大花厅,开始吃酒赏月。当时男女不同席,女子都坐在屏风后,只有贾母作为大家长,不必避讳,可以坐在前厅大圆桌的主位上。贾母环视一圈,发现出席的子侄比往年少了很多,大圆桌空了一半。贾母是老年人,顿时觉得十分寥落,因没有外人,就让屏风后的女子都出来坐,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玩击鼓传花。玩了几个回合,贾母见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在座,孙辈们都很拘束,更不如往年热闹了,于是把两个儿子赶去休息,让孙辈们可以松快松快。待贾赦、贾政走了,贾母又命人把大圆桌撤了,在台阶上铺上毛毡子,大家坐在一起赏月。此时一轮圆月正在当空,月下赏桂花,分外精彩。接下来,贾母又显示出了她的不凡品味——既然赏月,不可没有音乐。而音乐太多太嘈杂,就失了雅致,最好是一个人吹笛,且要站得远远的,让那笛声悠悠扬扬地传过来,越发衬托得一派明月清风、天空地净,令人心旷神怡、万虑俱消。贾母这边赏月听笛,林黛玉和史湘云却半途就出来散心了,两个人下了山,走近山下湖畔。史湘云为了开解黛玉,邀她一起作诗联句。两个人在湖边的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明月,水中一轮明月,交相辉映,一阵微风吹过,湖水荡起波纹,令人觉得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中,顿觉神清气净。在这里,她们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绝妙的句子,清奇而悲凉,正是二人命运写照。贾府最后一个中秋夜宴,是繁花似锦下的幻灭,是花开荼蘼的无可奈何——这种感觉,还有两部电影曾完美地表达出来,一部是维斯康蒂的《豹》,又译《浩气盖山河》,另一部是索菲亚科波拉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又译《绝代艳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绝代艳后》2006《豹》1963作者:楚秀才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x75W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