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波兹曼txt【娱乐至死】无法原谅的“范冰冰”们,就在刚刚娱乐至死,悄无声息......!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 娱乐至死,悄无声息! 就在大家还在热议“范冰冰”们时, 娱乐圈毒瘤对中国的影响, 就已经显现出极其可怕的后果了! 看看刚刚公布的诺贝尔奖, 小小的日本竟又有科学家获奖, 进入21世纪后,日本诺奖得主人数,
原标题:【娱乐至死】无法原谅的“范冰冰”们,就在刚刚娱乐至死,悄无声息......!来源:德国优才计划娱乐至死,悄无声息!就在大家还在热议“范冰冰”们时,娱乐圈毒瘤对中国的影响,就已经显现出极其可怕的后果了!看看刚刚公布的诺贝尔奖,小小的日本竟又有科学家获奖,进入21世纪后,日本诺奖得主人数,已超越英国、德国和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奖大国!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莉森。相关讨论也随之而起:“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家获得奖项?”“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啊,太牛了吧。”每一句,都深深刺痛着我们的神经……为拉近中国人与诺奖的距离,于是,有人研究起诺奖得主跟中国的关系,结果发现,我们虽不生产诺奖得主,但是我们生产诺奖媳妇儿啊!德国的托马斯•苏德霍夫,是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拿奖的消息一公布,中国许多媒体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纷纷写道:“中国科大女婿,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奇怪?德国科学家获奖,跟咱中国有什么关系啊?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托马斯的老婆陈路,是中国科大毕业生,但她早已定居美国,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由于陈路的老家是江苏无锡,不少媒体还将托马斯称为“无锡女婿”,而托马斯看到报道后没有说什么,只是哈哈大笑。2014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时,美国人都还没来得及高兴呢,远在安徽的蚌埠第一中学,就先挂出了这样的标语,醒目极了:原来,他的妻子吉娜是中国人,曾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网友们调侃道:“热烈祝贺我老家北京隔壁的隔壁,安徽蚌埠一中的女婿获得诺贝尔奖”。女生们就更感慨了:“看来学得好不如嫁的好啊”。再看看下面这个就更夸张了。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跟成都女孩魏莉华在伦敦相爱了,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国内媒体得知消息后,就纷纷称呼他为“中国准女婿”,后来他到四川演讲,各大媒体版面赫然写着:《“四川女婿”诺贝尔奖得主来川演讲》。对此现象,美国侨报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女婿”获诺奖?少一点阿Q精神!是啊,泱泱华夏,难道想拉近跟诺贝尔奖的距离,只能靠没有尊严地沾亲带故吗?如果学校都这样功利,又如何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为何日本一个弹丸之地,就能把中国科研远远甩在后头!?近几年,总有人说日本衰退了,日本已经不行了,但日本远比我们想象得还需要去警惕。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贝尔奖?这个恐怖的问题,其实在几组数据中就能弄懂。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显示,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大学副教授为55.6万元,大学讲师为46.2万元,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而日本学士院的院士,定员150人,他们的待遇有多优厚呢,看看下面的数据:据2015年日本学士院财务报告显示,发放院士工资3.34亿日元院士差旅等补助经费4.36亿日元。而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水平的中国院士呢,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5688元,年薪基本只有20万人民币,很多时候,都要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发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而我国之前研发经费仅占GDP的1%,发达国家一般都有2%,直到2017年,加大投入,才占GDP总额的2.12%。而日本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申请经费,不必层层审批,立即就能拨下来。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不拼校友,也不拼女婿,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反观中国企业跟科学家就相对疏远了,施一公教授和饶毅教授,曾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写道:为获得资金支持,相当比例的中国研究人员,花过多精力拉关系攻关项目,却没有足够时间参加学术会议、讨论学术问题、从事研究或培养学生。可以说,整个日本社会都崇拜科学家。日本政府甚至将崇尚科学,作为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货币上印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学者,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告诉日本国民,谁是更值得全日本崇拜敬仰的人。在日本孩子眼中,学者是令人尊敬的先生,而问中国的小孩最想做什么职业,答案全是当网红,当明星,那些学者院士,不过是些老掉牙的老人,甚至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当明星,因为这职业来钱最快,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可据日本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人心目中,187种职业,大学教师才是大家梦想的职业,职业威望得分为83.5,而演员的分数是最低的,58.2分。日本的明星收入并不高,比如日本一线当红花旦新垣结衣,在电视剧里的片酬是多少呢?一集170万日元,折合10万人民币不到……即使是日剧天王木村拓哉,片酬也只有200万日元。而中国的这些所谓明星们呢,演着最烂的戏,拿的是天价片酬,还敢偷税漏税。昨天,还看了一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榜单:看完之后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什么时候我们的科研专家、文学大师,要和网红、演员同框竞选?而范冰冰这次被罚8.84亿元,8.84亿元是什么概念啊!有网友总结:相当于《人民的名义》赵德汉,贪污的一整面墙乘以四;相当于你每天中五百万彩票,要连续中半年;相当于一百个年薪30万的白领,不吃不喝工作30年;就算你年薪20万,你得从大禹治水就开始工作,到2018年才能勉强赚到8亿。触目惊心啊,何等可怕,又何等荒谬!如果这笔钱能用在,中国的科研人员身上,又会是什么结果……而当很多国家疯狂追求GDP时,日本却悄悄在科研上领先全世界,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调查,全球创新企业TOP100,日本就占了40家,美国居然还排在它后头,总计35家,另外几家则是法国、德国、瑞士的企业。而且日本专利授权率有80%,核心科技专利已占世界第一80%以上!而全球各大高科技公司用的核心部件,几乎都来自于日本,有人说,如果没有日本,无论苹果、三星,都至少倒退10年,日本在科研界的地位已经难以撼动!而这次的诺贝尔奖得主,刚拿到奖金1亿1500万日元,就全部都捐给了京都大学,鼓励年轻研究者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国民思想举动,想让日本不出诺奖都难啊!有人说,诺贝尔奖不就一个奖吗?有什么好稀罕的。可它,代表的是世界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啊!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真正科技实力!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有科学有财富那是强者,没科学没财富就是弱者,弱者会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华民族曾经落后,被打的教训仍历历在目,被日本侵略的痛,我们如何能够忘记!可今天很多人觉得,不买日货,去砸日本车那是有骨气,可真正的雪耻,真正的志气,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究竟应该是什么?!中华民族是无比优秀的民族,中国人的智慧与聪明从来不容小觑,一直以来,正是靠着,来自中国等世界各国优秀人才,美国才造就了今日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而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而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好在,当下中国,还有崔永元这样敢说真话的勇士们,还有打击“范冰冰”们,国家要铲除,娱乐圈毒瘤的决心与行动。我们的领导人曾如此说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如今特朗普让华人滚出美国,我们就立即开放了10年签证,欢迎全世界的中国人才“回家”,中国梦激荡起最大的“海归潮”。中国人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遥远?我想说,一点都不远!只要我们能让,真正的中国精神回归,能让中国精神真正的被,付之行动,成为其使命,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看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人人都能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那么,中华民族真正雪耻扬威的那一天,就不会远了!加油,中国!(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尤小刚:娱乐至死,这是精神鸦片传媒内参导读:娱乐热并不代表有文化,这几年娱乐很热闹,文化在滑坡。娱乐至死,使得观众根本就忘掉了民族,忘掉了国家,忘掉了责任,这是精神鸦片。——尤小刚来源:电视指南杂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执行主编:温静今年8月,六家制片公司和三大视频网站联合抵制演员高片酬的限价声明言犹在耳,《天盛长歌》剧组又向数据造假强势宣战了。对于当下的影视产业来说,天价片酬、收视率造假和平台欠款是压在电视剧产业身上的三座大山,尤其是片酬越限越高,收视率越来越水,都给影视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要么看戏,要么看钱”,这是演员圈内的一句行话。看钱成为一种流弊,攀比片酬,坐地起价;这也是一个数据说话的时代,衡量的标准就是收视率和点击量。就像高片酬不能真正衡量一个演员的价值,“数据为王”的前提也是数据是真实的,如果你所倚重的是假数据,那么,你所付出的代价会更惨痛。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近年来,媒体关于抵制高片酬和收视率造假的报道、争论与呼吁从未停止,行业内针对收视率新规的探讨、设立与反思也从未止步。面对这样的产业现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导演在采访中,也显得尤为痛心。他坦言:“希望影视文化产业能够很好的发展,这个愿望和初衷我不怀疑,我觉得要有信心。但是确确实实我们还有一些体制上的障碍,我们也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甚至于我们有可能在执行上还会有些本末倒置。但是这都不影响矛盾暴露和问题的解决。我相信这个解决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我也相信能解决。”访谈实录:收视率造假是破坏市场机制的温静:近期各方都在呼吁抵制演员高片酬和收视率造假,这是否也是电视剧制作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尤小刚:好多问题没有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热点爆发。就像假数据的问题,假数据愈演愈烈,现在前几位的卫视却还在这拼数据。网络媒体水军的可信度越来越差,一个戏能到一百几十亿点击率,中国一共才多少人口?都是拿钱买的。其实都是资本介入了影视行业后为追求暴利,他们形成的非规范的产业链,这里面当然就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都是见不得光的,所以它爆发起来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是正常的,让行业感觉到不堪其负也是正常的。温静:这些都可以说是资本进入引发的乱象了。尤小刚:因为资本是趋利的,资本在趋利的过程中,把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非规范的潜规则都发挥到影视制作这个行业里。所以演员的高片酬成了他们的标的物,假数据也成为了他们的标的物,这些都是买卖。但我们简单的把这些潜规则的现象、不正常的现象都归结于所谓市场?不对。它非规律化,非规范化,不能称其为市场。相反的,应当说它不是市场机制,它是破坏市场机制。刨除个别热点戏,几大卫视都一样,收视率就0.3,过了0.3的,多多少少是买的。原来我们反对假收视的时候造假的开价是30万一集,现在据说已经到100万一集了。假收视成了一个非常发达的产业,甚至成了奇货可居的产业。温静:收视率这个确实需要行业自律,买来的收视率既无法具有本来的参考价值,也破坏了市场机制。尤小刚:唯独比较干净的是中央台,反正市场上也不看它的收视率,那就自得其乐。举个例子——《开封府》,给哪个台哪个台不要,最后中央台八套一播,收视率2.7,这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看。它零宣传,片子好口碑自然也就出来了。温静:您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是不是这样的现象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尤小刚:很痛苦,这些年尤其痛苦。究竟什么是好的?究竟什么是丑的?没有具体标准。因为收视率往那儿一摆,你经常就糊涂了,怎么这么烂的戏收视率那么好?怎么这么好的戏居然没人要?温静:现在,制作行业因为这一系列原因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尤小刚:一直都是制作业在承担。所以假收视越卖越贵,越来越难操作,导致很多人退出了为电视台生产,这就是这几年为什么网剧发展的原因之一。解决“阴阳合同”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怎么解决“税后”温静:目前来看,制作一部电视剧,是不是整个的投资配比重心其实还是演员片酬?尤小刚:现在因阴阳合同查税,所有的工作室都停止开发票,究竟怎么查?查到最后又查到制作公司头上来了。因为很简单,我们的税法允许“税后”就是比较值得商榷的。个人所得税是你拿多少交多少,自己申报,你要是瞒报了就叫漏税,怎么能够允许公然的标上你拿的这笔钱是“税后”呢?40%的税,谁敢交?他已经拿1个亿了,40%你要拿出将近1.5亿。只要公权部门不承认“税后”,不允许“税后”,那就是对制作业最大的支持。温静:所以现在压力基本上都在制作公司这边,是否很多戏也搁浅了?尤小刚:对,制作公司现在搞不清楚该怎么操作,只能不开戏。原来演员有工作室,那点税对他来讲凤毛麟角,他也愿意交,他觉得交了安全。作为制作公司讲,跟工作室签合同,你给我开发票,我堂堂正正进生产成本,稍微贵一点我也认了,对不对?这还算是一个办法。但是它跟阴阳合同不一样,演员工作室的这种优惠的税率,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初级规范,至少比“税后”“漏税”要规范多了。但就是因为“税后”两个字才会出现大小合同。温静:您觉得“阴阳合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后”吗?尤小刚: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说话,但是背地里都觉得崔永元多事。这个眼界就太狭隘了,本来就是业内都明白的事,不说它也存在。当然这也和大家提了半天意见没用、没解决有关系,大家只能承认现实中的不合理了。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现在还有人去关心《手机2》的问题了吗?没有了。人们关心的是你在吵架的时候说出来的东西。这个就很简单,在大家最热、最义愤填膺的时候,我们就把为什么会出现“阴阳合同”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从我看来,开个工作室比不开工作室还好,至少是规范的前期,他交了6个点的税,比一分钱不交,全做假账要强多了吧。温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比喻很贴切,也确实由崔永元把阴阳合同这个事放到了大众的面前。尤小刚: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大禹他爹鲧治水,是采取堵的办法,到最后洪水四处泛滥,把鲧给杀了,让禹来治水,禹治水就是疏导,千流归大海,有了规律了,所以治水成功,从而形成今天中国由西向东的水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们现在就是“鲧治水”,就是堵。所以从公众媒体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应该能在最热的时候,发出相对客观、冷静的声音,这个媒体就是正确的媒体,但正确的观点说出来能不能火我不知道,因为跟着起哄架秧子有时候才容易火。温静:为了避免流量演员的高片酬,是否制作一些小成本的剧投到网络呢?尤小刚:关键是播出平台要不要,这个认识大家都有,但是谁也没法这样做,因为还牵扯到广告商的问题,还牵扯到流量演员,但这种流量是盲目的,并不是理智的。这种盲目的东西,是它的一个既成事实,平台也得考虑吧。还有我们整个的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章法,因为这里是有空子所以才钻,像股市有空子就会形成股灾,房市有问题就会形成房灾,尤其是影视剧这样意识形态产品、文化产品,更不是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应该在变革中痛定思痛,曲折向前温静:《电视指南》今年7月份有一篇梳理电视剧六十周年的报道,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别好的经典名作,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好的作品越来越少了。尤小刚:你不能不受数据的挟持。你要用数据来证明它的成功和存在,可这里面虚假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对数据管理不够严格。不少人主张,就是把人工调查都去掉,广电系统大数据公布就完了,没有数据不行的,至少这样比较客观公正。温静:其实行业特别需要听到您这些观点。尤小刚:有的时候不合时宜,我已经说多了,说多了经常矛头会指向我,大家现在都讲究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说那么多干什么?确确实实像你所说的,干了一辈子了,感触很深,觉得怎么这样了?明摆着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东西,怎么那么大行其道?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什么,我们搞的作品,究竟文化内涵在哪里?究竟我们的作品给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启迪?对这个社会进步有什么样的宣扬?怎么都看不到了?斗来斗去,把所有的恶都发掘出来,大家看得津津乐道,然而所有的善大家都觉得是说教?这不能不说是悲哀。温静:现在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市场需要的?尤小刚:现在有些所谓很时尚的作品、大腕云集的作品,所谓的“头部作品”似乎只有把我们的价值观给破坏了,才能够引起一片关注,这不是恶习吗?这个恶习是谁造成的?我坦率的说,媒体有责任的。博眼球,非要是人咬狗才报道,狗咬人就不想报道。所以娱乐热并不代表有文化,这几年娱乐很热闹,文化在滑坡。娱乐至死,使得观众根本就忘掉了民族,忘掉了国家,忘掉了责任,这是精神鸦片。我坦率的说,鸦片战争虽然打完了,最后中国人还是抛弃了鸦片,但精神鸦片现在还存在,我们在拼命的吸食。温静:这些问题是电视剧产业正在发生的,也是必须去面对的。您怎么看这些问题的解决出路?尤小刚:当下在变化,人们在呼吁,我们要从更大的宏观格局来看。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怨天尤人,它会找到正确的途径往下走的。现在在热点上,谁也不能够说现在就开药方。发烧并不一定是坏事,发几个高烧免疫力就提高了,生命力就增强了。温静:对,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尤小刚: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出现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就冒冒失失的下结论、开药方,不是好事儿。我觉得自省一下有好处,制作业该自省一下了。痛定思痛,这是一个沉思的时刻,而不是一个吼叫的场合。我们该审视自己的行为,管理部门也要思考如何管理,制作业应该想想,是谁把这些价格推高到这个程度的?是怎么推高的?明明是苦果子,却抢着往下咽。短视逐利,心口不一,怨天尤人,恶意竞争,只能是作茧自缚。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xQGW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