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窑址考古|千年窑址问鼎

4月12日,被称为“考古界奥斯卡奖”的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揭晓,“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榜上有名!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遗址示意图 图/网络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青绿色的秘色瓷,是存世稀少的瓷器珍品。因其皇
原标题:考古|千年窑址问鼎"考古奥斯卡",秘色瓷神秘面纱将揭开?4月12日,被称为“考古界奥斯卡奖”的中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揭晓,“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榜上有名!慈溪上林湖后司岙遗址示意图图/网络“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青绿色的秘色瓷,是存世稀少的瓷器珍品。因其皇家背景,虽名声很大,却一直笼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在法门寺地宫秘色瓷惊世发现30年后,其烧造窑址引发举世关注,这是否意味着,其神秘面纱即将被全部揭开?遗址出土的青瓷残片图/网络青瓷中的极品“秘色瓷”是一种古代青瓷,因为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如冰”、“似玉”的美感。它是中国制瓷技术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达到的第一个高峰。秘色瓷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使用而出名;恰恰相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并没人见过它,它只存在于人们美好的想象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秘色瓷图/网络中国有不少诗词吟咏过秘色瓷的美。最著名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秘色越器》。这也是迄今发现秘色瓷最早的文献记载。诗句中的“越窑”道出了秘色瓷的诞生地。唐代著名的瓷器号称“南青北白”,“南青”就是指产在南方的越窑瓷器。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远望上林湖边的后司岙遗址图/网络历史上的越窑是中国青瓷最重要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它存在于今天浙江余姚上林湖为中心的上虞、宁波一带。这里战国时属越国,唐代为越州,故名“越窑”。考古调查显示,此范围中有古代窑址近200处。如今在古窑址附近的上林湖边,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碎瓷片,一直从湖里铺到岸上。湖边堆积着大量瓷器残片图/网络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东汉年间出现了原始青瓷,后来进一步发展为青瓷。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晚唐、五代时达到鼎盛,至北宋中期衰微。秘色瓷之所以被抬高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在制作技术上难度很高。青瓷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全靠对窑炉火候的把握。窑炉火候的把握体现古人智慧图/网络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秘色瓷的产生,营造窑炉中的还原气氛是关键。在这种气氛中,釉料中的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呈现较纯净的青色。反之釉料中铁元素还是氧化状态,釉色青中泛黄,就还是普通青瓷。当然,秘色瓷所用的瓷土也更细腻,釉料经提纯也减少了杂质,并通体施釉,装在特制的匣钵中入炉烧制,这才诞生了青瓷中的极品!秘色瓷净瓶与装烧匣钵残体图/网络皇家专供之色何谓“秘色”?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神秘的颜色”,或是“说不清楚的颜色”。不过认真起来,关于这个奇怪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唐人陆龟蒙最早称之为“秘色”,从其诗文看,大概也是以颜色来命名的。但宋人认为,五代时吴越国钱氏政权控制越窑,令其专烧供奉用瓷,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料配方及制作工艺均保密,故名“秘色”。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官”字款匣钵图/网络另外后人还有不同看法。认为“色”除了理解为“颜色”外,还可以解释为“配方”。“秘”为“机密、保密”之意,故所谓“秘色”为“保密的釉料配方”。历史的真相无论是哪种解释,有一点是确定的:秘色瓷是中国最早的一种专为皇家烧制的瓷器,与一般越窑青瓷不同,精美而高贵。给胎体上釉的瓷器制作工人图/网络并且,秘色瓷烧制数量很少,又不在民间流传,以至于在后世的一千多年中,世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甚至有人曾质疑这种瓷器是否存在过!我们现在说起“秘色瓷”,对它还有几分神秘感,其实在古代,这种神秘感更强。毕竟,我们是见过实物的,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而古人没有这种机会!法门寺的大发现震惊了世界图/网络千年翠色惊世界现代人有福气,绝迹已久的秘色瓷竟然又重现人间!那是1981年8月,一连多日的暴雨中,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已有1100年历史的西安扶风法门寺宝塔塌掉半边,还剩半边摇摇欲坠。当年坍塌一半的法门寺旧塔图/网络对这个旧佛塔,当地政府决心拆除重建。1987年清理地宫时,传来了惊世大发现:塔基上发现一眼用石板盖住的深井,用电灯一照,井下一片金碧辉煌!被打开的法门寺佛塔地宫图/网络考古人员对佛塔地宫进行发掘清理,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还有14件精美的古代瓷器。相传佛祖圆寂119年后,笃信佛法的天竺国国王阿育王把佛祖遗骨舍利分为8.4万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称之为佛祖真身宝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法门寺地宫中的佛指骨舍利图/网络更难得的是,地宫中还有一块唐代《衣物账碑》,实质就是一张藏品清单。其中的瓷器赫然写作“秘色瓷”,这令古陶瓷专家眼前一亮!秘色瓷出土时有13件被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还有一件八棱净水瓶放在地宫后室第四道门内,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瓶口被一颗大的水晶宝珠覆盖。这个瓷瓶应该是作为特殊用途的供奉法器。出土时装在盒中的秘色瓷图/网络这些瓷器器型规整,造型简洁,胎质细腻,釉色纯正,晶莹润泽,有“青玉”般的质感。其中有几个碗碟,在光线照射下明澈清亮、晶莹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正如五代诗人徐夤对秘色瓷的描绘:“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无人怀疑石碑记载的真实性,因为这些物品正是皇家供奉佛骨之物。这也正好契合了秘色瓷的皇家身世。地宫里的八棱秘色瓷净瓶图/网络关于法门寺供奉的佛骨舍利,历史上还有一桩公案。公元819年,唐宪宗派使者去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养,长安一时掀起信佛狂潮,大文学家韩愈不顾个人安危写下《谏迎佛骨表》极力劝谏。结果宪宗龙颜震怒,要处死韩愈。虽有大臣说情,韩愈仍被贬官为潮州刺史。在南行路上,郁闷的韩愈写下了著名的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法门寺举行的佛事活动图/中新网仍有谜团待揭开法门寺地宫的重大发现,让人们亲眼看到了在世间消失千年、仅在诗歌中传颂的秘色瓷。从此“秘色瓷”不再是传说!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瓷器的神秘面纱已经被完全揭开。或许,人们在法门寺地宫中看到秘色瓷时,心里就已产生了疑问,如:生产秘色瓷的那个越窑到底在哪?秘色瓷釉料配方有何玄机?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烧出这种瓷器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图/网络只是,当时的人要揭开这个谜,还要再等将近30年!对此考古学家一直在努力,他们希望用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的方法破解秘色瓷产地的秘密。浙江上林湖窑址群是唐宋时期越窑青瓷最为重要的生产中心之一。窑址群包括四个片区——上林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上林湖周边及水下遗存分布图/网络从1990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作,先后对上林湖越窑窑址群进行了详细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终于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后司岙窑址附近采集到了与陕西扶风法门寺秘色瓷相同的碎瓷片!遗址出土的秘色瓷碗与垫圈图/网络2015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队,对后司岙窑址及后司岙水域实施了主动性田野考古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湖底发现存在古建筑基址图/网络至2017年1月,该遗址共发掘出包括龙窑炉、房址、釉料缸等在内的作坊遗迹,清理厚达4米多的堆积层,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残片!终于,秘色瓷的产地之谜、烧造过程之谜等被直接揭开!不过,知道它“出生”在哪,并不意味着已真正了解它了。围绕秘色瓷,还有很多谜团待解。诸如配方之谜、烧造年代、发展历程等。发掘出土大量瓷器碎片图/网络上林湖后司岙遗址正在建设博物馆、遗址公园;问鼎“考古奥斯卡”后,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开展对秘色瓷的研究。目前秘色瓷研究主要局限于国内,且研究者并不多,人们对秘色瓷的工艺特性和文化内涵还知之甚少,要彻底揭开秘色瓷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一些时日。不过,应该为期不久了!法门寺地宫里的秘色瓷碗图/网络现代青瓷向古人智慧默默致敬图/网络本文转自小文来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0OOE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