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外水井修建图纸中国最伟大的地下工程,世界最长水井,修建工人活不到30岁

新疆坎儿井,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水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吐鲁番,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工程之一,建造它的工人难以活到30岁以上。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说法
原标题:中国最伟大的地下工程,世界最长水井,修建工人活不到30岁新疆坎儿井,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水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吐鲁番,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工程之一,建造它的工人难以活到30岁以上。关于坎儿井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2000年前的汉代就出现了,早在《庄子·秋水》就有“坎井”的记载,《史记》《汉书》称之“井渠”。也有说法是波斯(今伊朗)传入新疆,波斯语称为“坎纳孜”。但波斯坎儿井始凿年代仍有待考察,据传比“汉代传入”要晚1000年,仅有几百年历史。但在新疆当地人眼里,坎儿井也有可能是吐鲁番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站住脚,目前为止以“汉代”说法的支持者最多。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坎儿井多是清代陆续修建,其中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不仅可以游览参观,发现坎儿井更多建造过程与历史,同时它仍浇灌着大片葡萄园。在这样炎热酷暑的沙漠地带,坎儿井的修建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参与修建的工人都活不过30岁,每个村落所在的一段坎儿井往往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2000多年历史的建筑过程是新疆地下水利工程的奇迹。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每当夏季天山上的融雪以及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这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在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常年自流灌溉。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也给挖掘坎儿井带来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坎儿井一共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竖井、暗渠、明渠以及涝坝,这是一种十分古老水平式集水用的建筑,特别适合山脉、冲积扇等特殊地区。在这五道林坎儿井有着非常详细的图文介绍以及实景观摩,这个古老的系统是完全靠截留地下的积水,利用重力将地底的积水运输到需要灌溉的农田或者作为生活用水。修建过程里,为了精准坎儿井的方位,人们发明了油灯定位法,木棍定位法等方法。油灯定位法是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工人背对着油灯,始终掏挖着自己的影子,这样就不会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水流能淹没框沿为标准。木根定位法主要在暗渠开掘上使用。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即在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上各悬挂着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根削尖的横木棍,两端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位,地下的工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进行挖掘。在如此没有现代科技防护装置下或盾构机的恶劣环境下,这样古老充满智慧的开掘方式是形成今天坎儿井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地下挖掘空间狭隘,常年阴暗,空气流通少,在一边艰难挖掘的同时,工人的寿命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在天山山脉挖出引水口,人们只能跪在地下进行挖掘,很多人因恶劣天气而活活冷死,也有因为坎儿井洞口突然坍塌而被活埋。由于修建坎儿井的工人大多是年轻人,导致他们平均年龄活不到30岁,这也就是坎儿井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级工程的原因。但即便是活不过30岁,为了后世子孙,为了命脉流长,使沙漠变成绿洲,吐鲁番先民们的付出是令人敬佩,这项艰巨工程的建成不仅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更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它比世界上任何一处文化遗产都显得艰巨复杂。不仅解决了荒凉沙漠的农田灌溉问题,也解决了当地人的生活用水,成为农牧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之一。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G2BJ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