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恭毕敬还是必恭必敬那个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

常宝华先生离去了, 昨日的微博热搜下, 是许多相声曲艺人的哀悼。 可能有许多读者对常宝华先生比较陌生, 但是大家一定熟悉, 常宝华先生的孙子——常远。 常远至今都记得自己15岁时, 和爷爷在一所大学演出后, 爷爷把他叫到了后台,
原标题:那个让郭德纲毕恭毕敬的老人去世:这世道,还有几人会说真正的相声?常宝华先生离去了,昨日的微博热搜下,是许多相声曲艺人的哀悼。可能有许多读者对常宝华先生比较陌生,但是大家一定熟悉,常宝华先生的孙子——常远。常远至今都记得自己15岁时,和爷爷在一所大学演出后,爷爷把他叫到了后台,当着好几位明星的面,让常远站在大厅中央。“他叫常远,是我的孙子,刚才他说了段相声,下来还有脸问我说得怎么样,这位少爷说的就不叫相声,嘴里那么不清楚。”后来,常远上了曲艺学校后,又几次被当众当面批评,于是渐渐与爷爷的关系疏远了,“我其实是挺喜欢在舞台上演出的,只是不喜欢跟爷爷一起演,因为压力太大了。”这一辈子,常远都没被爷爷好好夸过,即使是《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总决赛前,常远将准备好的节目带到爷爷眼前,老爷子还是那么一句:我也没觉得哪里好的。常远当时眼泪唰就下来了。相声,真的有那么难说吗?相声,起源于晚清旗人的八角鼓,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加入了,口技、变戏法、讲笑话等表演形式。原本只是江湖卖艺人的一种表演,就成了一门养家糊口的生意。后来,清末著名艺人穷不怕(朱绍文)——相声行公认的祖师爷,一改之前表演形式的单独成章、毫无关联,将其以一条主线汇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曲艺门类,并有了自己的名称——相声。北京天桥的穷不怕雕像两三岁的时候,常宝华就被带到剧场,当时叫杂耍园子,看那些小演员练功吊嗓子,很多名家的段子他都听过。八岁时,常宝华到北京启明茶社当学徒。隔年就开始登台表演。相声同其他曲艺形式一样,有着严格的师承关系。穷不怕是第二代相声传人,后来,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马三立先生,是第五代相声人,而常宝华就是第六代相声人。为什么非要严格的排资论辈呢?因为过去的传统手艺人生活没有保障,完全靠手艺才能使全家有碗饭吃,所以技艺不轻易外传。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一旦徒弟成名,同时师父年纪大了,会很快就被人取代,少了生计。即便行业讲究严格师徒的规矩,但常宝华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人,他无心于获大奖,成明星。作为一位知名艺术大家,常宝华认识不少军内外的高级领导,可他从来没有利用特殊关系,为自己或家人办一点个人的事情。相反,他对扶植新人,不图名利,甘做伯乐,如现在的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就是在常宝华先生的帮助下,走上专业道路的。不仅如此,老先生还一直致力于改革传统相声的形式,过去传统相声,因为需要吸引观众,收赏钱,必然三俗:各种脏口,荤口,伦理哏。比如,早年拿搭档及其家人逗乐,还有大量的荤段子,而电视等大众媒体,是不可能让你堂而皇之讲荤段子的。德云社之所以吸引很多人花钱去听的原因,就是小剧场里能有很多荤段子,能博人放肆开怀。但常宝华却一直坚持,相声界一定要反三俗!因为相声不应该就是大蒜,它也可以是咖啡。为此常宝华对郭德纲的提点和警醒,始终没有停过。2010年郭德纲弟子打记者事件,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相声界集体“沉默”,常宝华是少有开腔议论此事的圈内人,“这是一个失误、一个教训,凡事都不能过度”。他对郭德纲说:“目前的相声,算是喜忧参半吧,有喜有忧。喜的是,相声演员多了,队伍壮大了,不是过去的七八条枪了,忧的是,像郭德纲这样的少点。”在常宝华先生看来,目前的相声作品,新的有不少,但是好的少了。那么什么是好相声呢?就是听完了以后,经琢磨。给与观众一定的思索。退一步说,这就是纯娱乐的相声,没有思想性的相声,即便如此,它所宣扬鼓励的,也应该是真实高尚的东西。常宝华先生当年,就是讽刺相声的一面大旗,《帽子工厂》是其代表作品,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在常宝华的感召下,讽刺相声一时流行于大江南北。87年春晚姜昆与唐杰忠合作《虎口遐想》,便脍炙人口。88年的《电梯奇遇》,更是把单位人浮于事,遇事则躲的官僚做派,讽刺的淋漓尽致。相声这种民间艺术,天生便与讽刺密不可分。虽然其逗乐以民俗故事为主,但穿插些讽刺一些时事,亦是民间之心声。也因此,在清末与民国初期,都因为得罪过权贵而被打压过。可是针砭时弊,是相声之所以能有深度的一个重大原因。不信?君不见如今相声的衰落,是否与失去了讽刺功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常宝华先生经常强调:“我们的相声就是反映生活的,反映老百姓接地气的生活,是替老百姓说话的。”现在经常收听广播的司机朋友,年轻时就爱听相声广播,打发无聊的时间,现在呢,最热衷的还是那些老段子、老相声。因为如今失去了讽刺意味的相声,已经逐渐丧失了生命力,丧失了其特质,被一些歌颂太平的小品所取代。而时过境迁之后,再看相声,有谁还记得那些歌功颂德的相声?又有多少讽刺相声四处流传。当然,写好一段相声并不容易,不仅自己要创作好剧本,更要锻炼好曲艺的基本功,吊嗓、念唱、背经典段子,一个都不能少。可惜的是,现在的相声演员,在浮躁的现实下,都热衷于早点成名成腕。对基本功的锻炼,不屑一顾。就拿如今热播的《相声有新人》来说,屡屡被爆出抄袭网络段子,还巧立名目,搞“公式相声”,自夸自己依靠公式,一年内就能创作数百个段子。可是,这些段子真的好笑吗?这些相声,有人愿意听第二遍吗?我想,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能成为经典?更多的,是在考虑怎么“晋级”,怎么“博眼球”。对此,常老先生不厌其烦地告诫后辈们:“当初要不是出于我的肺腑,又怎么能够写出兵的生活呢,我在艇上当过操作兵,我在舰上当过炮兵,我请问现在的相声演员,谁有那么三个月半年,去这样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各种人,各种事物呢?”是啊,能一个月火的,干嘛去熬一年呢?现在的人,最喜欢引用张爱玲话——出名要趁早。但出名之后呢?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像常老先生一样,只想着认认真真地给观众说段好相声,一说就是一辈子?-END-(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知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Kk0Q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