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新文化百年巡礼(35):他原意取自“沧海一粟”,却终成一世人杰

新文化百年巡礼(35):他原意取自“沧海一粟”,却终成一世人杰 35. 刘海粟,1896年出生,1919年时23岁。 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人,原名刘秀芳,一个女人名。 然而一个有着女人名字的男人做了很多有着男人名的男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出来
原标题:新文化百年巡礼(35):他原意取自“沧海一粟”,却终成一世人杰新文化百年巡礼(35):他原意取自“沧海一粟”,却终成一世人杰35.刘海粟,1896年出生,1919年时23岁。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人,原名刘秀芳,一个女人名。然而一个有着女人名字的男人做了很多有着男人名的男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1912年,年仅16岁的刘秀芳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该校后来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再后来并入上海大学,成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可能他也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女性化了,作为一个校长这个名字有点拿不出手,于是自己改名为刘海粟,取自苏轼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一个人甘愿自己把自己当成一粒沙子,意味着没有人会击败他。在这个学校里,他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情。第一件:首创男女同校,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男女同校学习的现象。想千年前祝英台为了求学,必须女扮男装才可以入学堂,而现在,中国女人再也不用女扮男装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上学了。这个社会震动比美国实现黑白人同校的震动都要大。即使在被称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大学,也是在十年后的1928年罗家伦任校长时才实现男女同校。第二件事情产生的社会震撼性更大:首创裸体女模特进行人体写生,聘到女模陈晓君,裸体少女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画室里。这事情一经报道,全中国的卫道士们大惊失色破口大骂。从此刘海粟顶上了一个“艺术叛徒”的美名。他不以为然,乐享其名。一个人青春年少,志存高远,蔑视世俗,特立独行。实为大丈夫。大丈夫之气魄,大丈夫之行为。当全中国人都在义正词严满腔愤慨志同道合同仇敌忾地叱责这个艺术叛徒时,有一个人光明正大正大光明地支持他声援他,邀他做演讲,请他办画展。是的,除了蔡元培,还能有谁?刘海粟一生都十分敬仰和感激蔡元培,多次说过:“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蔡元培,真的是一个海啊。海纳百川,于是百川归海。就连辜鸿铭那个怪老头都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他自己,另外一个是蔡元培。对说自己好的人好,普通人大概都能做到;对说自己不好的人好,普通人基本上都做不到,而能做到的人,那一定是有容乃大的人,而蔡元培显然是这样的人。比如他和鲁迅,应该说,蔡元培算是鲁迅的恩人,如果没有蔡元培的提携和帮助,说不定中国不会有“鲁迅”,而只有一个默默无闻籍籍无名的周树人,无论是早期教育部的工作还是后来北大的工作以及再后来的一些工作机会,都是蔡元培直接提供给鲁迅的。但是鲁迅好像对蔡元培并不感冒,至少在表面上,有时还冷嘲热讽话里藏刀。但蔡元培仍然对鲁迅帮助多多,评价高高,毫不芥蒂。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说你蔡元培怎么这么傻呢?有人专门给他写信,说你应该也骂骂鲁迅啊。人们往往都是通过内省的方式来试图理解别人,如果你通过内省的方式发现对方完全不能理解的时候,那说明他和你不是一路人,他的偏好函数效用函数价值函数可能和你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不能理解蔡元培,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那就太容易理解了。鲁迅与蔡元培,他们一个是剑,一个是鞘。鞘深深地明白,剑一出手必见血,利剑能一剑封喉毙人于顷刻之间,但利剑也会伤了自己手。如果鞘都容不下剑,那么这个世界上哪里还能放得下一把剑?鲁迅的文字,是超时代的。睿智如蔡元培,怎会看不出来。他怎么会弱智到用自己的极高威望来毁灭这把剑?刘海粟说“世无蔡元培,便无刘海粟”,但我同样认为:世无元培,难有鲁迅。没有完全统计过蔡元培一生提拔和建树的人有多少个,但根据刘海粟本人的话,显然蔡元培应该算是他的第一恩师。正是通过蔡元培,刘海粟认识了胡适、梁启超、陈独秀、徐志摩等一帮时代弄潮儿。徐志摩比他小一岁,两人差不多大,都是个性与才华兼备之人,互相惺惺相惜,情投意合。有一天,徐志摩愁眉苦脸地找到刘海粟,说哥呀,兄弟我看上了一个女人,想娶她当老婆。那你就娶啊,你这么帅,又这么有才华难道那女的还不答应么?不是女的不答应,是事情不好办啊。为什么不好办呢?因为她有老公啊。啊?那这是有点不好办啊。所以我想让你出面帮我解决啊。为什么我就能帮你解决呢?因为她就是您的学生陆小曼啊。(未完待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Q2gg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