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开封铁塔的前世今生

河南开封城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铁塔。说它是铁塔,并非是用钢铁材料建造,因其遍体都是褐色琉璃砖砌成,看上去犹如铁铸,所以从元代起民间就称其为"铁塔"。 已近黄昏,我们走进铁塔公园,夕阳下的铁塔映入眼帘,让人为之一振。铁塔身高55.88米,八角十三
原标题:开封铁塔的前世今生河南开封城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铁塔。说它是铁塔,并非是用钢铁材料建造,因其遍体都是褐色琉璃砖砌成,看上去犹如铁铸,所以从元代起民间就称其为\"铁塔\"。已近黄昏,我们走进铁塔公园,夕阳下的铁塔映入眼帘,让人为之一振。铁塔身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塔身挺拔,装饰华丽,飞檐凌空,悬铃叮当。铁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是因为铁塔已经走过了969个年头,而这期间它矗立于中原大地,历经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仍旧岿然不动。铁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还因为它不是国内普遍见到的木质结构的古塔,而是彩色琉璃砖,遍体雕刻精美的图案,佛像、飞天、降龙、麒麟、花卉……,造型优美,活泼生动。其卓绝的建筑艺术以及秀丽的身姿享誉国内外。铁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还因为塔身的高度在国内当数第一。国内古塔,大都是7层、9层,第一次看到这座古塔13层高很是新鲜。拔地而起的古塔,似一柄锋利的宝剑,直指蓝天;又似一座灯塔,以地标性建筑为过往人们指引方向。说起铁塔的前世今生,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相对比较集中的说法为:在开封曾经有一座木塔是铁塔的前身,用于供奉佛舍利。相传,释迦佛舍利被古印度的国王们均分了,其中摩陀国中的一份在200年后为信仰佛教的阿育王所有。据说他取出舍利分藏在8.4万个小塔内,运送到各地,其中一部分传入中国,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就是因为得到一份阿育王的佛舍利而建造的。五代时期的吴越王将阿育王的佛舍利迎入杭州供奉。后来吴越王降宋,宋太祖赵匡胤就把佛舍利供奉在东京的滋福殿中,后又命人在开宝寺的福圣院中修建了当时被称为“京城之冠”的13层木塔供奉,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塔的前身。这座木塔是由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受命建造的,他经过八年的构思设计和建造,终于在端拱二年(989年)把这座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北倾斜,有人问他缘由,他说京师地平无山,又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铁塔可存七百年不会倒塌。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五十多年。说到铁塔的修建,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开封城东北角的夷山之上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据说与大海相通,人称“海眼”,每天不停的冒着又咸又涩,且又浑浊的海水,使本来就地势低洼的开封城百姓苦不堪言。突然一日古城上空传来:造塔!造塔……的喊叫声,百姓奔走相告。对呀,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眼,可是又改造一座什么样子的塔呢?突见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手中托着一座雕工精细,玲珑剔透的宝塔缓缓走来:“你们要造宝塔,镇海眼为民除害?”“对呀,老人家。”“有志气,这个宝塔就送给你们吧!”说完,老人就放下宝塔,乐呵呵地飘然而去。大家仔细端详着这座小塔,见其结构奇巧、严谨,造型精美华丽,实属世间罕见,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仙师鲁班来点化我们,赐给我们的宝塔啊。于是工匠们按照这座小塔的样式建造了现在人们看到的铁塔。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1049年宋仁宗下诏在距原来的木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样,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用于供奉佛祖释伽牟尼佛舍利。如今的铁塔,已经成为这座古城的名片,鸣声在外。人们慕名而来,仔细地欣赏它优美的身姿,寻找它身上沉淀的历史遗迹,询问它的前世今生……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Qo3j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