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慧屏 V65&让电视“十年不过时”,华为智慧屏胜算几何?_智能

是不是感觉你们家中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的确,在这个 “快消” 时代,家电厂商们恨不得消费者能够年年换新。不过也有一些 “头铁” 厂商,逆势而为,他们更希望通过周边生态和系统的升级来让自家产品

原标题:让电视“十年不过时”,华为智慧屏胜算几何?

是不是感觉你们家中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的确,在这个 “快消” 时代,家电厂商们恨不得消费者能够年年换新。不过也有一些 “头铁” 厂商,逆势而为,他们更希望通过周边生态和系统的升级来让自家产品始终保持 “常青” 状态。

在这次的华为智慧屏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就提出了一个 “十年不过时” 的概念。确实对于数码产品来说,每代新品硬件上相比起前代基本都有所提升,往往这也是最刺激到前代产品用户内心的时候。而 “常用常新”、“十年不过时” 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大痛点,但最终怎么实现这个美好的想法又是值得探究的深层问题。

整场的发布会回顾下来,就发现华为这次相比起以往产品的硬升级,更加注重关于产品的软升级上。特别是,华为未来整个 IoT 布局是基于他们在 2019 年推出的鸿蒙系统上去实现的。

鸿蒙系统本身就是华为的下一步大棋,它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面向多智能终端和全场景设备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来实现整个硬件生态的无缝连接。但之前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还很少,所以今天华为已经预装鸿蒙系统的智慧屏等新品,正是建立整个鸿蒙智能IoT生态的起点。

大部分设备厂商搭建智能家居的入口都是基于智能音箱,而华为的鸿蒙IoT则比较少见地选择自己的智慧屏来做生态入口。那是因为鸿蒙的“常用常新”概念需要一个可以承载更多纬度操作的设备来实现。

从智能音箱到可视化智能操作终端,其实这是一个符合IoT设备发展潮流的改变。回看这些年智能家居的设计和进化,也不难发现智能音箱的语音操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绝大部分设备连接、自动化命令、智能家居的联动等等,都需要使用手机来充当主要的操作入口。所以近来几年的智能音箱也开始往带屏幕设备的方向去发展,语音指令作为一个便捷的操作方式当然还是必须的,但形态确实就没必要仅仅限定于音箱设备。

回到智慧屏,其实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电视这种大家电肯定都希望能够有长久的使用时间,不出问题一般都不会特意换成新产品。老旧的电视虽然没坏,但系统落后、缺少优化、卡顿、与新硬件不兼容等,都成为老用户心中的刺。而这四个“不过时”具体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呢?真的可以做到 “十年不过时”?

如何实现不过时的跨屏体验

根据 《2018年客厅观看调研报告》 显示,每天就有 44.8% 的用户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投屏功能使用大屏幕观看。虽然用户看电视的热度在 2018 年有所下滑,但又在 2019 年初触底反弹,2019 年底是重度电视用户已经达到 51.49%。很明显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投屏体验提升,越来越多人愿意在大屏幕上观看视频内容。

投屏功能作为智能电视一个常用功能,华为这方面又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据了解,华为智慧屏遥控器上的NFC一碰投屏相比起其他品牌的投屏功能要完善更多,就算不是在同一个WiFi网络下,都可以快速投屏。支持60帧投屏和隐私投屏(暂时只有Mate40系列手机支持),减少投屏时弹出信息的尴尬。

而智慧控屏2.0,可以把智慧屏内容完全投射到手机上,用户在手机端就可以直接操作智慧屏的内容。最方便的就是能够直接用手机端来对电视端输入文字,常规的智能电视在使用遥控器输入文字时体验非常差,这确实可以解决用户的一大痛点。

而且它的跨屏图库功能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在同一WiFi下任意从其中一端查看另外终端里面存储的照片,如果日后支持鸿蒙的终端更多,在跨屏、投屏的体验上确实能有不错的延伸。

IoT 生态可以持续接入吗?

IoT 生态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各家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各大咨询机构的数据,在 2015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平均数就达到了 100 亿个,预计在 2020 年就能够达到 300 亿个。《2020-2026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 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 2009 年的 1700 亿元跃升至 2016 年的 9300 亿元,所以 IoT 生态目前还是一个急速发展且拥有巨大竞争空间的领域。

华为很早已经开始布局智能家居生态,华为自家推出的智能硬件基本上都自带 HiLink 智能连接。通过与国内外的各个家电领域的知名品牌合作,目前已经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智能家居产品。也面向消费者提供了华为智选商城,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相关智能产品。再配合智慧屏自带远场拾音能力和超大的屏幕,更加方便智能家居状态的展示,也可以使用遥控器来直接操控智能设备。

上面的部分国内其他厂商做智能家居生态的其实也都可以实现,并不是难事。不过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可以让华为智慧屏与智能音箱一起搭建分布式音响系统,组建一个媲美家庭影院的音响组合。智慧屏本身就已经包含了高中低频发声单元,但由于电视本身的内部空间极为有限,影响了发声单元的发挥。而通过鸿蒙系统,配合华为 Sound 系列智能音箱,分布式音响系统就可以让各个设备相互配合作用。Sound 系列智能音响也具有灵活性,可以围绕电视的不同位置摆放,通过异构融合网络、自发现组网和动态时延校准这些功能让智能音响和智慧屏有更好的连接性能和播放效果。

华为的 HiLink 已经从智能家居生态逐步进化为全场景 IoT 生态,同时华为又是行业中少有的具备云、端、边和芯能力的公司,各个纬度的优势相互结合,从多方面赋能第三方合作商。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华为整个 IoT 生态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交互还跟上吗?

对于产品人机交互功能方面,新一代的产品自然会比前代产品有更好的改进。所以前代产品又应该怎样去维持交互上的新功能?

华为的做法是:优先保证目前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然后再去做扩展。

华为推出的华为智慧屏 S 系列支持 1080P 高清视频通话,自研的华为畅连也可以直接打通各个智慧屏设备。大屏呼叫大屏、手机呼叫大屏、大屏呼叫手机等都可以实现。同时华为也首次将多方视频通话应用与智慧屏中,最高支持 4 方 45 分钟的免费通话。而在企业端更是提供了专属的加密会议室,最高支持 100 方同时在线,最多显示 16 方视频通话画面。

从这些功能策略来看,华为智慧屏交互能力已经覆盖了家庭和商业会议两大领域,而扩展的部分,则是交由日后更多周边硬件的升级去完成的。

例如华为智慧屏 S 系列还新增了远程看家功能,在家中电视处于熄屏或者开机状态时,可以用手机远程调用智慧屏可拆卸摄像头查看家中情况。这种可以扩展的模块化设计,之后要推出 3D 深感摄像头捕捉动作或者推出体温摄像头直接用于发热检测,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实用配件。几乎是想要什么功能,日后都可以通过扩展插件来配合使用。

家庭大屏能够保持潮流?

因为 2020 年初疫情爆发的原因,居家隔离和居家工作,使得国内影视资源需求量暴增。有数据指出,在 2016 年 Q3 - 2018 年 Q2 移动 K 歌月活人数从 7845.7万 增长到 18566万人,涨幅达到 136.6%,疫情期间看来家庭娱乐更需要得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华为智慧屏除了整合国内四大视频平台资源,实现视频内容即点即播,免去了在各个视频应用之间切换的繁琐,也方便家里长辈操作。另外华为智慧屏S系列也和全民K歌合作开发智慧屏K歌的新功能,支持与手机直接分享,而且可以与全民K歌应用互通K歌记录。K 歌功能的增加,无疑也加强了智慧屏在家庭影音娱乐中的地位。

此外华为智慧屏 S 系列基于鸿蒙系统分布式技术新增了全新的分布式游戏功能,在智慧屏运行已经适配的游戏时,可以利用手机来代替游戏手柄进行操作。例如一些需要使用重力感应或陀螺仪的游戏时,可以利用分布式能力自动调用手机的触控屏或者陀螺仪进行操作,为用户带来更有临场感的游戏体验。

智慧屏也覆盖了家庭全年龄段的教育场景,通过丰富的 AI 互动课程、游戏化激励学习成就机制、随堂练习巩固等方式打造智慧家庭教室。

各种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内容生态加入,还有分布式技术的支持,在影音娱乐的丰富程度上,华为智慧屏确实有自己的打法。

鸿蒙能否撑起整个华为 IoT 生态?

鸿蒙系统这种分布式技术其实对于常规系统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优处,就是可以通过各种华为智慧屏去实现互联操作。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视、平板、PC 都可以互联在一起,如果有关注过 12 月 16 日的华为推出的手机鸿蒙 2.0 系统,那么就更清楚这些屏幕设备相互连接带来的好处了。手机不方便处理文件可以一键切换到平板或者电脑上继续操作、手机设好导航,熄屏之后导航信息会自动投射到智能手表上,这一切的智慧屏无缝体验,确实是鸿蒙系统的功劳。

鸿蒙系统的跨屏幕、跨设备并不是只是简单的屏幕投射功能,在之前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就展示了部分专门针对鸿蒙设计的第三方应用,例如一些购物APP可以直接把手机直播画面投屏到智慧大屏上,但是直播UI能根据大屏幕自动适配,甚至能把购物连接生成二维码方便手机扫码购买,同时手机屏幕可以解放出来进行其他的操作,与投屏画面互不干扰。

鸿蒙系统与智能家居的连接也非常方便,只需要使用安装了鸿蒙系统的手机开启NFC并触碰支持鸿蒙的智能产品上的鸿蒙NFC标签,就可以快速适配建立连接。建立了连接的家居产品可以在常用设备页面里面快捷操作,面对不方便操作的老人家还可以通过用手机再次触碰智能家居NFC直达产品控制页面。

这些展示出来的,仅仅是鸿蒙生态的一部分,在日后如果有更多的设备接入鸿蒙系统,那么对于整个鸿蒙生态来说自然会更为丰富。

在鸿蒙系统的支持下,华为智慧屏在整个 IoT 生态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其实从这次的发布会不难看出,华为并不是打算给智慧屏打造了一个新的智能生态入口,而是希望利用鸿蒙的分布式技术,让每个智慧屏都能够成为入口。“常用常新” 的概念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已经可以靠目前发布会的场景式体验来窥见一点未来。整个 IoT 生态的不断升级、不断进化、不断扩展,这也是华为鸿蒙智慧屏相比于传统智能硬件系统升级的优势。

软消费升级用户会不会买单?

很明显华为的智慧屏想往 “3C领域的特斯拉” 方向走,硬件都给你配全,后续通过不断OTA更新增加新功能、新特性。这其实是一个从 “硬消费” 过渡到 “软消费” 的变革,也符合现在科技产品的发展潮流。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断更新的 OTA 升级其实就等同于厂商对这款产品和这款产品的用户在乎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不仅仅是手机行业,就连现在的新品牌互联网汽车都往整车 OTA 更新的方向走。毕竟 OTA 能够更快速地解决产品系统的 BUG,有时候还能给用户带来一些实用的新功能,从各个行业来看,互联网产品的软消费改革用户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家电行业的软消费升级,华为这个方向还是非常具有前瞻性。

以华为的气魄性格,只要认定要做一个方向,那就会以全部精力拼命死磕。我们也非常乐意看到真正有益于消费者和扩展市场的产品出现在眼前,而 “常用常新” 的概念自然也是各大 IoT 厂商日后要攻占的领域。而这一次,华为抢到了有利的位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WQAJ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