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体系化拥军优属,这里风景正好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显示出巨大力量。40年峥嵘岁月稠,军民鱼水情更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拥军优属有声势,军地协作有力度,破解难题有成
原标题:体系化拥军优属,这里风景正好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光荣传统,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显示出巨大力量。40年峥嵘岁月稠,军民鱼水情更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拥军优属有声势,军地协作有力度,破解难题有成效,改革创新有突破。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折射出拥军优属工作万千新气象。新形势下,辽宁省军区联合地方政府深入开展“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温暖了军人家庭、促进了地方建设、鼓舞了军心士气。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广大军民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就一定能汇聚起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唱响新时代的双拥赞歌。——编者尊崇军人、关爱军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挂在嘴上”到“挂在心上”一张小喜报,沸腾一座城!前不久,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北荷兰村鲁博家门口人头攒动。看到阜新市委副书记刘宏和军分区政委王锐等领导,将“一等功臣之家”的光荣牌匾挂在自家墙上,鲁博的母亲眼睛湿润了。鲁博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步战车驾驶员兼技师、四级军士长,两次在国际比武竞赛中夺魁,两次荣立一等功,是名副其实的标兵。儿子部队立功,父母家乡领奖。同样在这天,抚顺市顺城区人武部部长文军、政委唐国权各带一组人,与民政局领导一道来到11名顺城籍立功官兵家中,送去立功喜报和慰问金。“领导带着秧歌队,敲锣打鼓给我家送立功喜报。孩子当兵8年,让我越来越真切体会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刘帅驿的母亲刘素华告诉记者,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军属更渴望的就是精神上的鼓励。“联动办好暖心事,光荣不再静悄悄。”采访中,省军区司令员张联义感触颇深:“立功喜报‘领’与‘送’,一字之变折射的是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重视与关怀,也是军人家庭社会地位的体现。”曾几何时,该主动送的“军属光荣牌”,在有些地方变成了“要”、变成了“领”、变成了“捎”。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拥军优属工作新局面?该省军区领导对此有深刻思考:改革开放40年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进步,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此,从去年8月开始,辽宁省军区联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以“送入伍通知书、送立功喜报、送优待金,挂光荣军属牌匾、挂光荣烈属牌匾、挂光荣榜,帮困难军人家庭、帮随军家属就业、帮军人子女入学,助力扶贫济困、助力办学兴教、助力生态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同时出台相关拥军优属红头文件,并以辽宁省双拥工作办公室名义对活动的对象范围、送挂时间、帮扶时机、组织实施等细节进行规范,每项应由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标准都作了具体规定。各级联合发文指导,联合求解矛盾,联合推动落实。“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采访中,记者发现,一簇簇盛开的鲜花、一个个深切的关怀、一句句鼓舞的话语、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光荣的人,军人受尊崇、军属有地位的浓厚氛围正在辽沈大地汇聚升腾。拥军优属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后顾之忧”到“后顾为喜”“8名军官家属下岗了。”去年,一个不大的数字汇报,令辽宁省军区领导寝食不安:“都说当兵光荣,有后顾之忧算啥光荣?”“关爱官兵家属,同享社会尊崇。”省军区党委明确提出:要把拥军优属工作打造成系统工程,纵向要覆盖到“入伍、在伍、退伍”军人,横向辐射到官兵后院、后代、后路,所涉及工作坚持齐头并进、压茬推进,形成军地联动、良性循环的拥军优属局面。“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落户手续,真得好好感谢沈阳市出台的好政策。”今年5月28日,在沈阳市于洪区迎宾路派出所,空军某部参谋姜伟的妻子钮畅激动地拨通家人电话。这次随迁落户,她不仅优先办理、优先审批、随到随办,而且工作人员面对面指导,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辽宁省军区领导介绍说,针对改革期间部队移防、军属落户多的实际,省军区领导高度关注随军家属落户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解决方案。今年初,沈阳警备区汇总需求,拿出具体建议,由全市各部门联合办公,推出现役军人随军家属随迁落户“零门槛”政策。针对军人特殊身份,按照“放宽政策、简化手续、提升效率、创新服务”的原则,专门开设“军属服务区”,实行“一站式”办理。这让军属感到社会的尊崇和关爱,也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拥军优属工作做得好,当兵受优待,军人受尊崇,适龄青年自然愿意去当兵。”该省军区政委王边疆告诉记者,省军区党委下大气力把涉及军人军属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摸清楚,将其系统集成捆在一起抓,打破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态势,形成整体抓拥军优属工作的强大合力。“只要军属有需要,就千方百计满足;只要官兵有愿望,就竭尽全力实现。”从去年起,在“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推进过程中,阜新市创造性地设立了“社区军嫂双拥工作站”,聘用熟悉军人、了解部队的军嫂专职负责双拥工作,帮助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拥军优属推进难问题。截至目前,有42名军嫂成为工作站负责人。在她们的带动下,阜新市举行军民联谊活动200余场,为1889户军人家庭悬挂了光荣牌。置身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时代洪流,关心服务困难军人家庭责无旁贷。锦州市双拥领导小组不仅注重帮扶现役困难军人家庭,还将烈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伤残军人家庭、退役老兵中的困难家庭纳入其中。规定每年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人武部会同乡(镇)、街道共同评定帮扶,所需经费由政府单列专项资金和民政临时救助资金拨付,让当兵的人光荣一辈子、受益一辈子。从“后顾之忧”到“后顾为喜”,拥军优属绽放浓浓温情。一路踏访,记者发现辽宁省军区去年联合地方开展的“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绝不单单是12项工作简单的数字罗列和叠加,而是双拥工作、国防教育立体的质变和飞跃。改革开放不忘有功之臣,经济发展不忘拥军优属——从“节日慰问”到“全年走访”“请部队放心,我们一定把这项工作配合好!”一次走访慰问中,个别军属对“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的反应让省军区工作组很诧异。“本是服务对象,为啥成了配合?”尽管这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并非个例,这引起省军区领导深思:拥军优属工作被群众误解,是因为以往有些地方将这项工作当成“任务性”工作、“验收型”工程,群众的信任感和认可度不高。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拥军日。阜新市从1995年开始持续开展“红花两家育,花红两家喜”拥军优属活动;营口市从2013年开始坚持“订单式”慰问,对困难军属、困难退伍军人给予跟踪式关爱;铁岭市借助传统手段,几十年如一日开展“送对联、送慰问金、送法律”拥军优属活动……省军区领导调研发现,这些地市拥军优属基础好,对开展“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的认可度高。“改革开放不忘有功之臣,经济发展不忘拥军优属。拥军优属工作必须坚定不移抓下去,相信通过几年循序推进,优良传统必将继续发扬光大。”省军区领导信心满满。针对“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召开现场会,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规范,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召开座谈会,对如何组织仪式、哪些领导参与、光荣牌挂在什么位置、怎样组织宣传等,逐条征求意见建议,逐字推敲修改,出台实施细则,实现了日常业务规范化、重点工作流程化、检查验收标准化。结合“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活动,省军区推广锦州市古塔区“四步走”常态化拥军优属做法,即:新兵入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召开隆重的送兵大会;元旦前后集中组织悬挂光荣军属牌匾;春节对军人家庭进行慰问,“八一”开展一次矛盾问题大走访、大化解活动。铁岭军分区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全面调查困难军人军属情况,专门制定聚焦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户派人、脱贫成效“六精准”举措,在基层村和社区组建1000余个“帮扶服务小组”,优先帮助驻地军烈属,经常上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组织100多名民兵致富能手与军烈属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设计致富项目;协调当地企业设置“军属服务岗”,优先安置录用贫困军烈属,目前已提供78个工作岗位。“国无防不安,我们要把拥军工作当作‘365工程’,一年365天天天抓,不要等到建军节才想起子弟兵!”前不久,辽宁省副省长崔枫林在活动推进会上表示,省委、省政府将着力实现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建档立卡、政策落实、机构建设、干部包联等“六个全覆盖”,从谋篇布局抓起,建立“天天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组织网络,切实营造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社会氛围,增强军人军属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抓好一项活动、释放一种效应、树立一个导向。辽宁省军区一项统计显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送出入伍通知书1.58万余份、立功喜报3000余份;悬挂光荣军属牌匾1.68万余块、光荣烈属牌匾2300余块、张贴光荣榜1170余张。各地党委、政府走访帮助困难军人家庭1.26万余户,解决随军家属就业410余人、军人子女入学1900余人。图1:为二等功臣田忠亮家揭匾。付强摄图2:为三等功臣马寅翔挂光荣榜。付强摄图3:部队官兵为士英小学的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李刚摄图4:锦州军分区干部付强送孩子到市实验学校就读。李刚摄本版制图:刘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07nqd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