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小香猪这么小的荷兰,充当着一个与它国土面积不相匹配的世界角色|艳遇图书馆

▍以下内容编辑整理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抵达的第 40 个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某种程度上看,她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和同构。 当 17 世纪的荷兰作为一个“海上马车夫”勾勒
原标题:这么小的荷兰,充当着一个与它国土面积不相匹配的世界角色|艳遇图书馆▍以下内容编辑整理自单向空间和蜻蜓FM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艳遇图书馆抵达的第40个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某种程度上看,她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和同构。当17世纪的荷兰作为一个“海上马车夫”勾勒它的全球贸易版图时,阿姆斯特丹也一跃成为彼时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如今,荷兰是全球第一个承认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阿姆斯特丹则发展成了一个多元的自由之城。在许知远看来,她和上期的长崎分享着相同的历史感,两者都是不同文明间破除彼此边界、相互交流传统的一部分。(以下为第四十站《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邂逅之音:Amsterdam】“它唱出了我心目中的阿姆斯特丹这么一个港口城市的魅力”来听一首大卫·鲍伊这位iconicsinger的歌,就叫《阿姆斯特丹》。因为要去讲阿姆斯特丹,就找了这首歌。我对大卫·鲍伊没有那么强烈的热情,至少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觉得他是20世纪几个最了不起的音乐家、艺术家之一了,他的个人风格和音乐才华,都让人震惊。但是我很喜欢这首歌,它唱出了我心目中的阿姆斯特丹这么一个港口城市的魅力。《Amsterdam》收录于大卫·鲍伊1972年发行的专辑《TheRiseandFallofZiggyStardustandtheSpidersFromMars》【邂逅之城:阿姆斯特丹】“曾经的全球贸易网络中心”上次我们讲了长崎,其实阿姆斯特丹和长崎有相似的感觉,它曾经也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城市。在17世纪,荷兰是世界霸主,阿姆斯特丹是它的中心,是当时全球贸易网络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欧洲霸权的首都。但是现在的荷兰早就不是曾经那样一个国家了,它变成了一个很happy,很多元的欧洲小国;阿姆斯特丹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多元文化的象征,一个宽容之城。阿姆斯特丹城内的运河印象很深的是我沿着它的那条运河走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建筑,我的朋友跟我说,那是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遗址。那一刻我觉得非常的穿越,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贸易公司。这么小的荷兰,充当着一个与它的国土不相匹配的世界性的力量。【旅途荐书: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人怎么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和记忆?”作者:[荷]伊恩·布鲁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2015-9-1今天我要读的这本书叫《罪孽的报应》,一本很有趣的书,关于人怎么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和记忆的一本书,是混合了历史、游记和社会心理分析的著作,也非常有文学性,写得很漂亮,作者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伊恩·布鲁玛。【艳遇大师:伊恩·布鲁玛】“探讨日本人的战争意识和他们的战争阴影”伊恩·布鲁玛是对我影响很大的几个作家之一,我20多岁看过他写的各种游记——关于菲律宾的,关于韩国的,关于日本的——很有意思。后来我看过很多他在《纽约书评》上写的文章,还有幸给他的《零年:1945年》写了中文版的序。荷兰作家、历史学家,《纽约书评》前主编伊恩·布鲁玛伊恩·布鲁玛在去年成为了《纽约书评》的主编,最近因为一场scandal他辞职了,这个丑闻是跟#metoo运动有关系的。具体的细节我不太了解,我想他是在这场社会风潮之中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或者政治不那么正确的话,他被迫下台了。为了写《罪孽的报应》,他去日本和德国做了很多旅行,跟很多人交谈,探讨他们的战争意识,他们的战争阴影。很多片段都写得非常的精彩和漂亮。比如日本人是战争中的失败者,他们其实很少会记住那些加害他国人民的历史,反而会强调自己受伤的记忆,尤其是原子弹对他们造成的特别强的创伤。《桂河大桥》剧照,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缅甸边境的一个盟军战俘营伊恩·布鲁玛写道:所以我就说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同。为什么我今天讲到阿姆斯特丹没有怎么描绘这个城市,其实是想传达一种感觉,这期应该跟上期的长崎混在一起听。我们会看到文明之间不同的勾连和联系。也会看出当年的荷兰的商业帝国的另一面。这个帝国是高度逐利的,但可能也是失于内在张力的,而且和亚洲这些国家进行这么大贸易产生的腐化,这种腐化对于当时的荷兰共和国自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精神对日后的荷兰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设立办事处而我们今天讲起出生在荷兰的作家伊恩·布鲁玛的时候,他是一个亚洲问题的专家,他又重新去勾勒日本的精神是什么。我就特别喜欢整个历史中这样的流动性、文明之间彼此的边界的破除。而且我有时候感觉荷兰这样的一个小国,当它的自我中心意识经过这么多年历史被摧毁之后——因为小国嘛,它们经常会很难以形成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意识,会去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是不是给它一种巨大的自由呢?现在来读这本书的其中一节:在我成长的那些年,对谁是我们的敌人,从来就没有疑惑过。当然,敌人是苏联。但以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荷兰小男孩的见识而言,这个敌人未免有点遥远了。事实上,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敌人不是苏联,而是德国鬼子,他们是漫画书里面的恶棍。我小时候在海牙那地方就看这样的书。没错,我说德国鬼子是指所有德国人,而不只是纳粹。德国人在1940年至1945年占领过我们,这之后我们的敌意是针对德国民族及人民的,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意识形态。是德国人侵占了我们的家园,他们强迫我父亲在他们的工厂做工,他们把碉堡丢弃在我们的海滩上,就像巨大的石头蛤蟆,黑黢黢,潮呼呼的,还散发出一股尿骚味儿。我们是不许进到那里面去的,听说有一些不听话的孩子进去了,结果让生了锈的德国手榴弹给崩了。老师给我们讲德国人怎么坏,以及他们自己怎么英勇。听上去似乎所有老辈儿的人,都参加了抗战。除了上街街角上那个卖肉的家伙,因为他是“通敌荷奸”,他那儿的肉谁都不买。再有就是那个摆烟摊的女人,她曾有个德国情人,大家也不去她那里买烟。漫画书里的德国人大致有两类,胖胖的,慢条斯理地逗人笑的一类。在好莱坞电影里,戈特·伏娄伯把这类人刻划的淋漓尽致。还有一类是瘦子,一肚子坏水,戴着单片眼镜,专门拷问人。就像电影《卡萨布兰卡》里面那个最爱说“有办法叫你开口”的康拉德·威茨。在这些东西中,敌人总是又坏又笨。戈特·伏娄伯的电影泛滥成灾,模仿希特勒的丑角表演更是比比皆是,搞的连德语本身也成了笑柄。弄到最后,连我们都不肯好好学德文了。教德文的老师采取守势,巴巴地请出歌德和里尔克,试图唤起我们对这一语言的热情;无奈效果不佳,因为戈特·伏娄伯和希特勒们已经抢先在我们心中把它糟蹋了。艳遇图书馆第四十站邂逅之城阿姆斯特丹随身音乐Amsterdam—大卫·鲍伊旅途荐书《罪孽的报应》艳遇大师伊恩·布鲁玛(以上内容节选自《艳遇图书馆》第四十站)更多内容,请在蜻蜓FM的APP搜索“艳遇图书馆”收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0qAYd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