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国高考作文不同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学生第一时间写的高考作文,名师优文选评

展开全文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展开全文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生第一时间写的优文】功成于勤,行积于劳三中高二吴若妍亲爱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功成于勤,行积于劳。“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如斯言,劳动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追溯古今,从《诗经》中女子的“夙兴夜寐”,到《观刈麦》中农人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诗一言皆渗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我认为,热爱劳动这样的优良传统,正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所需传承的。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又总是会蔓延着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学习为重,劳动浪费时间;科技进步飞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我要说,这些都是怠惰的借口。诚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皆是日新月异。但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却不是我们能够丢弃的。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蒙昧人。”对劳动的不屑一顾,对勤勉的嗤之以鼻,酿就了躁颓靡的风气。将科技进步作为自己不愿前行的借口,将劳累辛苦当作自己怠惰的理由更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应有的表现。要知道,科技进步并不直接为我们带来我们的文明,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唯有扎根在人类精神传统土壤中的人,才能够真正摆脱蒙昧;唯有珍视传承优良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劳动观念在我们心中逐渐淡薄的现象,实质上是在大时代的飞速发展下,隐藏的懒怠心理在作祟,也是畸形的价值观的表现。从社会看,体力劳动者地位日趋降低,“扫街”“搬砖”成了地位低下的代名词。但其实清洁工人与建筑工人正是最堂堂正正的自食其力者。从个人看,日常生活因为智能化的发展而趋于便捷,更不说明“劳动”已经过时,这只是时代为我节约了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投身于新的创造性的劳动。同学们,劳动不应以时代为界,其本质是文明的。在劳动风气江河日下的今天,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拾起劳动的灵魂,用劳动检验我们的人生态度,考验我们的能力与风骨。“劳动是最美的法则,也是最美的果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复兴,就从我辈开始。敞开心怀,付诸行动,功成于勤,行积于劳。我倡议:让我们一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陈原老师点评】这篇文章紧扣题目的任务要求,把握了演讲稿的文体规范,表现出鲜明的对象感与时代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在分析热爱劳动的原因时,能从社会现象的表层深入到理性思考的深层,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作者始终紧扣材料中的表象,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认为“劳动不应以时代为界,其本质是文明的”具有发人深省的时代意义。文章语言晓畅,言说具体,是一篇佳作。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点评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今年高考作文仍然秉承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但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从立意上看主题已定:歌颂劳动的意义,体裁已定:写成演讲词,思路已指明:正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反说,纠正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错误想法。提供的材料真是纲举目张,考生只要循路识斯真,不偏离题意和要求就可完卷,说难其实不难!但如何才能写得更好?要知道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要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不要讲套话空话要亲切感人,有内涵有文釆。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见识与情怀。真诚地写自己之所想,要表达我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文明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在行文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同学的错误认识的批评要和风细雨,如“学习忙不要劳动”“科技进步了有人工智能了,不需要劳动”“有钱了不要劳动”,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想法,要耐心说服不可盛气凌人,说清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此时可讲讲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讲讲古今中外名人的论述,如有名人曾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等。当然,不一定要逐条批评,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的生活,才更感动人!今年高考命题,命题者已将骨架搭好了,我们只要先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打箅怎么演讲,怎样才打动人,哪种演讲容易落于俗套,哪种演讲更有创意、写得有血有肉即可!高考作文是传统传承,离开文化的传统,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精神内涵,也无法遇见真的语文教育。今年高考作文题第一句就是“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可见作文训练应该和这个伟大的传统对接,让学生不断认识一个民族的风华!7日上午11:30,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全国汉语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伟说:“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ammadeinChina’(我是中国造)!”小齐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运动口号:‘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我没什么体育特长,但经常锻炼身体!”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中南大学劳动筑梦,复兴之重中南大学大一黄焯濠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筑梦,复兴之重》。时光荏苒,翻开五千年历史长卷,回首一路风雨一路行的里程,中华民族依托强大的劳动精神和伟大的劳动人民,坚持不懈披荆斩棘,走过了惊涛骇浪,走过了沧海桑田。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今日我们提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它必定要在全国人民的劳动中实现。中国未来的辉煌,也必将于劳动中铸造!此正所谓“劳动筑梦,复兴之重”。毋庸置疑,热爱劳动是我国亘古不变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仍为古代坚毅的圣人而感动!愚公、大禹他们用不懈劳动诠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底蕴;我亦为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而慨然!上海供水抢修工邱天培不畏寒冬抢修水表解民急,“蛟龙号”钳工顾秋亮夜以继日实现“丝”级精密度操作……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们用平凡的双手和感人的精神来创造不平凡的世界。古往今来,前仆后继,正是劳动铸造了一切辉煌。然而,在我们呼吁“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都应受到珍惜”之时,有人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于是,游手好闲之辈涌现,剥削劳动阶级者频出,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试问世上哪有不劳而获之说?畸形的劳动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散播开来,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苗头一旦蔓延,中华复兴之梦将何去何从?今天,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我们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理应继承先辈们的劳动精神,将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智慧传承下去,永世不朽。诚如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中华复兴梦的实现,终由劳动所筑,也必因劳动人民而成。为此,面向复兴中学的全体同学们,我提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继承劳动精神,于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积极投身筑梦实践中,做中国梦的缔造者。复兴之路,你我同行,劳动筑梦,复兴之重!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写作感悟:题目考察新时代下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考题呼应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代主题。写时不易离题,但写出好文却不是易事,应时刻紧扣“劳动”主题,同时联系“复兴”一词,将二者结合展开论述。广州大学非劳动无以致远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16级冯蔼雯复兴中学的同学们:你们好。“夙兴夜寐,扫洒厅内”,热爱劳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从未断绝。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社会上却出现了许多不理解和不尊重劳动现象。我认为,非劳动无以致远。古时候,我们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可见劳动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养成的习惯。远古时期,当人类还只是类人猿的时候,由于气候变迁,类人猿的一支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了最初的劳动,采摘和狩猎。正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使他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前肢变成了灵巧的手。也正正是处于方便劳动、协调劳动的需要,类人猿才开始创造语言、制造工具甚至学会砖木取火。猿脑也正是因为这些一系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才进化为人脑。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类人猿没有踏出劳动的第一步,我们人类今天的一切又从何谈起呢?可见,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是从劳动开始,类人猿才开始进化,人类才开始成长。反观近现代,脑力劳动对人类文明的建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冶铁技术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蒸汽机的使用开启了社会化生产的全新篇章;原子能、电子计算器的发明运用宣告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这些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都在告诉我们:非劳动无以致远。只有通过劳动,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步履才能不断向前。另外,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风气的形成也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过去一个月的五一劳动节期间,媒体平台上转载的32双劳动者的手使不少人为劳动者的事迹而动容,社会上随之掀起一股向劳动者致敬的风潮,许多人又重新开始关注社会上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如果人们都能在向这些劳动者致敬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许多默默努力的劳动者,而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就会散发着慢慢的正能量了吗?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做好眼下的每一件小事,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因此,我在这里热切倡导各位同学,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做到在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生活中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热爱劳动,牢记八荣八耻中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非劳动无以致远。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吧!谢谢大家。指导老师:林晖陈楚敏写作感悟:作为一名汉语师范生,本次参加高考作文竞写的比赛,看到作文题就觉得很贴近生活,劳动的话题的确是我们社会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年青一代对劳动的看法关乎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分重要,本次作文题目从这点出发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我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时,作文题目要求书写演讲稿的文体,体现了语文的应用性和工具性。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比赛。本文来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B8B5r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