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住宿浙江最良心的古镇,曾经盛产绍兴师爷,如今最出名的是N多美食

说到水乡风貌的古镇,江浙一带比比皆是,乌镇,西塘,同里,周庄……不过游客想要游玩,往往得先花上不菲的门票价格,动辄上百元,然后等进去了,又会发现,商业气息远远大过原本的乡土味。 今天推荐的,是浙江绍兴的安昌古镇。如果只是想看小镇风情,完全
原标题:浙江最良心的古镇,曾经盛产绍兴师爷,如今最出名的是N多美食说到水乡风貌的古镇,江浙一带比比皆是,乌镇,西塘,同里,周庄……不过游客想要游玩,往往得先花上不菲的门票价格,动辄上百元,然后等进去了,又会发现,商业气息远远大过原本的乡土味。今天推荐的,是浙江绍兴的安昌古镇。如果只是想看小镇风情,完全免费,如果要进景点参观,联票也不贵,每个景点还单独售门票,价格更是便宜到几乎忽略,堪称商业社会下的良心古镇了。关键是,古镇里住着的,几乎都是当地人,还一直维持着原本的生活方式,跟那些充斥着商业味道的古镇,迥然不同。到安昌古镇的时候,近黄昏,一抹斜阳照在临河的房子上,白墙,黑瓦,翘起的飞檐,小巧的乌篷船,廊下的红灯笼,都染上了一层暖色。虽然是周末,但因为时近黄昏,游人散去,小镇慢慢沉寂安详起来,有着半圆桥孔的廊桥倒影在水里,是圆满的月亮形。同行东西伙伴看到河边摇船的乌毡帽大叔,说:啊呀,我几年前来,还拍过这位大叔,拿他做了我游记的封面呢!说着在手机上找出那篇游记来,大叔看到了,笑得十分开心,跟路过的熟人说:我的照片都上网了呢!我要不要也拿大叔的照片做个封面,过两年再来,让大叔再高兴一次呢?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历史上的安昌曾经商贾云集、经济发达,同时也是连接方圆百余里的产品集散地,“挟水运之利,仗物产之丰”,成为数百年间整个浙东地区的商业重镇。站在桥上看过去,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繁华气息。小镇的入口处,是家叫“仁昌”的酱作坊,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有名的品牌。据说这家的酱油,最少要卖到40元一斤!走进后院,场院上密密麻麻排满了戴着“斗笠”的酱缸,蔚为壮观,浓郁的酱香气扑鼻而来。老街依河而建,全长近两公里,河的南面为民居,河的北面是商铺,两岸古桥相连。河南面的街道,都有带着顶棚的长廊,俗称风雨长廊,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怕,可以自由互市。站在河北面看过去,各种店铺作坊鳞次栉比,乌篷船划过河面的欸乃声,水乡韵味无处不在。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说安昌是绍兴师爷的故乡,真是名副其实。不过到了今天,安昌最出名的,却是这些挂了满街的腊鸭、腊鹅、腊肠、酱鸽子……等土特产了。据说这些腊货的由来是这样的:安昌为浙东经济重镇,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往来不息,时至腊月也不能回家过年,于是安昌百姓就用各种当地习俗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等传统美食应运而生,直到今天,当地的百姓也把腊月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来过。安昌腊肠一年四季都有,又以冬季制作的为最好。一进腊月,更是家家门前都挂满了,你如果来到安昌,不带点回去,简直是天理不容的事儿。腊肠都是当地百姓手工制作,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晾晒风干。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几乎成了安昌古镇独特的风景,多少摄影师都慕名而来,专门拍摄这一场景。酱鸽子晒得油光发亮,看起来,似乎不用蒸熟,就可以大快朵颐的样子。还有剖开成两半的鱼鲞,迎着光,发出金红的颜色来,别提多诱人了。笋干,梅干菜,各种菜干、鱼干,也是小镇的特色,凑近了,就有股特殊的清香。乌篷船在河里来来往往,船上的人看风景,却不知道自己也成了岸边人的风景。靠河的街道边,摆着桌椅,可以吃饭,喝茶,发呆,聊天。初冬的风尚没有寒意,要壶茶,坐在廊檐下,晒晒太阳,一个下午就这样闲适地溜过去了。古老的拱桥横卧在水上,桥身攀满了藤萝,如花衣。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比那些出名的古镇逊色啊!我多想坐在这张摇摇晃晃的小竹椅上,荒度余生。老街上,有新人在拍婚纱。留下这样纯中式的独特记忆,也是很美好的事啊!安昌古镇,下一次,再来看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Xg9qd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