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官网长春吕刚培训手记(五):语文人都应是读书人

长春吕刚培训手记(五):语文人都应是读书人面皮白净,戴着眼镜,显得斯文而又儒雅。上唇的髭须,中间稀薄,两侧稠密,配上颔下的一撮山羊胡,活脱脱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他端坐在讲席上,未曾开口,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迎面扑来,给人感觉,偌大的教室里都氤氲
长春吕刚培训手记(五):语文人都应是读书人面皮白净,戴着眼镜,显得斯文而又儒雅。上唇的髭须,中间稀薄,两侧稠密,配上颔下的一撮山羊胡,活脱脱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他端坐在讲席上,未曾开口,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迎面扑来,给人感觉,偌大的教室里都氤氲着书的芬芳。这是讲座前的孙立权老师给我的初始印象。其实,孙立权老师,我知其名已久,见其面亦久。在我从教之初的时候,去东北师大附中听了一节他所上的关于“批注式阅读”的实验课,那时的他,年方而立,髭须尚无,恰似一位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书生,文雅恬静。而今,廿年过后,孙立权老师已经成了“东北派语文”的执牛耳者。当日,孙立权老师的讲座题目是《读书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谈到读书,孙立权老师总是那么地神采飞扬,言谈举止间,对书的痴爱之情显露无疑。曾见过孙立权老师的书屋——“映雪斋”的图片。放眼望去,列书如壁,以书为枕,皆是各式各样的书籍,宛如进入了一个书的世界。孙立权老师说,他最大的喜好,就是侧卧床榻之上,信手拿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枕上诗书闲处好”,读书的快乐,是只有读书人才能享受到的。孙立权老师自小性好读书,可由于家贫,读书的机会很少。但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总是能够闻嗅到书的气息的。他发现,一些微量尚存的古籍书还会在生活中出现,于是,他开始阅读这些难得的书籍,没想到,竟然从小练成了能看繁体字的本领。甚至,能够大段大段地背诵《三国演义》的内容。由于喜好读书,小时的孙立权老师特别崇拜有文化的人,而在当时的农村,身边有文化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老师,所以,他认为老师是最有文化的。于是,从小,他就立下了当老师的志愿,长大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而语文教师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有着丰厚的读书积累的孙立权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开始大放异彩。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他深刻地认识到,读书,在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呢?孙立权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点:一、读书使教学深刻在讲座中,孙立权老师在讲述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时,以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为例,从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名字入手来分析课文,他说:“切尔维亚科夫”这个名字,在俄罗斯语言里是“蛆”的意思,而蛆多生在粪便、腐肉等不洁的地方,看起来软弱,却又令人反感生厌,而敏感怯懦的主人公,就像个蛆一样,依附在更强大的人物之下生存,没有自尊,没有自我,本是一个令人可怜的形象,却让人心疼不起来。作者契诃夫以此给主人公命名,既揭示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突出了切尔维亚科夫的负面形象。孙立权老师能够想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在读了著名翻译家柳鸣九教授的作品后得知的。可见,这样的解读是独辟蹊径的,孙立权老师用到了语文教学上,在语文教学上,就成了孙立权老师的独创了。而这样的解读,的确使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了,这样的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引到思想的更深处。二、读书使教学创新语文教学经常被诟病“少慢差费”,就是因为积习难改,沉珂太多。虽然偶有花样上的变化,但是,实质上还是那几套老招。而读书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源头活水,唯有读书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在讲座中,孙立权老师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读书达到语文教学的创新。词又叫长短句,《定风波》也一样,句子不像格律诗一样整齐,可是,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背诵《定风波》时,改换一下词的布局,就会发现,这首词,是由两首七言绝句变化来的,只需要在上阙的第三句后面加上“谁怕?”在下阕的第一句后面加上“微冷”,第三句后面加上“归去”即可。知道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在《定风波》的教学上,在朗读和背诵,甚至在分析诗歌等环节都有可创新之处。而孙立权老师是怎样想到这一方法的呢?是因为,他读了顾随的《驼庵诗话》而知的,化用在语文教学上,就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三、读书使教学有趣喜欢读书的语文老师,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语文课堂的沉闷因为有了喜欢读书的老师,而变得有趣得多了。生字生词教学足够无趣了吧!可是,孙立权老师在进行《爱莲说》的生字生词教学时,是这样解释文中的“鲜”的。“鲜”的异体字是“尟”,和“尠”,一看字形,学生就明了其意了。而我们在阅读写作中经常会遇到“刹那”这个时间性词语,怎样解释“刹那”?“刹那”到底是多少时间?孙立权老师引用了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里的描述:在《婆娑论》里描述,“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蜡缚,二十蜡缚成一牟呼麦多,三十牟呼麦多成一昼夜。据此得知,一昼夜等于4320000刹那,等于86400秒,则一刹那等于0.02秒。”你看,这样的描述,醒目而又直观,让学生感到新奇,让教学变得有趣。语文课堂为什么成了学生的睡觉场,语文教师的语言为什么成了吹眠曲,皆是因为无趣导致的结果,为了让语文教学有趣,语文老师们,让我们去书中汲取营养吧!四、读书积累语言素养“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素养;读书,能够让一个人的灵魂高尚起来。读书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香气四溢的,让人愉悦而享受的。孙立权老师班中有一位学生,甚爱读书,一日,友人请孙立权老师写一篇《橱柜铭》,孙立权老师事务繁忙,无暇动笔,于是,让这位学生操刀,翌日,文成,孙立权老师送给友人审阅,友人赞不绝口。可见,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不是看他的身份,而是看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其文如下:而在写作教学中,孙立权老师的学生也是令人惊叹的。孙立权老师有一位学生,写作了一篇赏析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论中的“幸福”之意》,题目中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一句,出自苏轼写的词《水龙吟》,而开篇句子“数峰无语,独立斜阳。”化用了北宋诗人王禹偁《村行》中的“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可见,读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重不重要?很重要。而对于其他领域的人来说,读书也很重要。孙立权老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家父”是谁父?“先师”是何意?不能把自己的爹送给别人,也不能把一位尊敬的老师给说死了。这些现象,都是一个人语言素养不过关的表现。在随后的讲座中,孙立权老师还向在座的学员们介绍了他的同事,他的名师工作室的王春老师。王春老师读书甚勤,学养深厚,家中藏书丰富,可谓汗牛充栋。由此,年纪轻轻,就在国内各大语文教学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东北语文年轻一辈中颖脱而出,成长迅速。原因何在?读书。读书,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那么,怎么读书有效呢?做读书笔记。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孙立权老师把所做的读书笔记分为三类:读书摘记、词语积累笔记、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笔记,是一种积淀,一种练笔,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全方位地读书,会有效地让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丰盈起来。孙立权老师,是天降书生,栖落在东北语文的土壤中,从他的身上,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借鉴一条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那就是读书,在思考中读书。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读书人,最终叩开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1gpAdO.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