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诸葛亮谁厉害让诸葛亮都极为忌惮的大将,可惜司马懿不信任他,最后中伏而死

张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早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后来跟随袁绍,成为袁绍手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许攸叛变,曹操偷袭乌巢,张郃建议迅速救援乌巢,未被袁绍采纳。之后找到郭图诬陷,被迫投降曹操。深为曹操重
原标题:让诸葛亮都极为忌惮的大将,可惜司马懿不信任他,最后中伏而死张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早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后来跟随袁绍,成为袁绍手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许攸叛变,曹操偷袭乌巢,张郃建议迅速救援乌巢,未被袁绍采纳。之后找到郭图诬陷,被迫投降曹操。深为曹操重用。攻打邺城、柳城等地,讨伐管承、陈兰,马超等人,都取得了胜利,可谓战功赫赫。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五子良将仅存张郃一人,成为魏国重柱。整个蜀汉除了魏延,恐怕没人是张郃对手,深为诸葛亮忌惮。街亭之战,就是张郃打破马谡,使得诸浩浩荡荡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可惜由于它是外姓降将,并未得到魏国朝廷真正信任。虽然多次立下战功,却始终只是副将,不能独自授任一方。曹真在时,张郃为其部将,司马懿掌握兵权时,张郃又成为司马懿的部将。张郃感激曹操知遇之恩,对魏国忠心耿耿,又熟读兵法。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张郃预料到诸葛亮剩下的粮草屈指可数,果然不出张郃所料,魏军还没到陈仓,诸葛亮就粮尽而退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粮尽而退,司马懿强行下令张郃追击,在木门道中埋伏而死。第四次北伐一开始是诸葛亮围攻祁山,司马懿只让郭淮、费曜、戴陵留四千精兵守上邽,自己准备率领大军救援祁山。这时候刚刚成为司马懿副将的张郃就提出了与司马懿安排不同的建议:分兵去雍、郿二城作为后镇。没必要所有部队都救援祁山。司马懿说:“如果估计前面的部队能够独当一面抵御诸葛亮,将军的建议就是正确的,如果不能独自抵抗诸葛亮,而分兵前后两部分,这是楚国三军之所以被黥布击溃的原因。”拒绝了张郃的建议。司马懿的决定也并非没有道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很大几率会被各个击破。但是事情发展的结果着实打了司马懿的脸,印证了张郃分析的正确。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资治通鉴原来诸葛亮所谓的强攻祁山,只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司马懿主力救援祁山的同时,诸葛亮却只是佯攻祁山,真正的主力跑向上邽,强抢陇右小麦。上邽区区4000守军当然不是诸葛亮主力部队的对手,很快击溃郭淮、费曜,夺取陇右小麦。如果司马懿听从张郃的建议,不要把所有主力都调向祁山,诸葛亮还能成功么?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资治通鉴被打脸的司马懿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很快,又一次被张郃打脸。张郃对司马懿说:“诸葛亮远道而来迎战我军,想要和我们正面作战却达不到目的,一定认为我军不敢应战,想要和他长期对峙。而且祁山方面知道我们大军已经来救援了,军心自然稳定了。我们可以停下来在这里,分出一支奇兵,出现在他们的后路,不应当只敢尾随而不敢追击,使得民众失望。而今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又不够,一定会撤退的!”张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可是司马懿还是没有听从张郃建议。依然尾随诸葛亮后面,形影不离。后来将士们忍无可忍,说司马懿:“你畏惧诸葛亮就像老虎一样,要让天下人笑话么?”结果在卤城被诸葛亮吊打,魏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后来,诸葛亮就粮尽而退。司马懿乘机进攻诸葛亮报卤城之仇,可是张郃说:“军法说,包围城池一定要留下一条出入,穷寇莫追。”司马懿不听,嫉恨张郃多次让自己颜面尽失,强行下令张郃追击诸葛亮,结果张郃在木门道中伏而死,可惜一代名将死的如此凄惨。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谥曰壮侯。——魏略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ANand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