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小珠落玉盘很污吗最忆江南——走进“东方小威尼斯”之同里古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里古镇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面积33公顷,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 同里古镇,烟雨江南之典范,
原标题:最忆江南——走进“东方小威尼斯”之同里古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里古镇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面积33公顷,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同里古镇,烟雨江南之典范,因其保存完整,古韵十足,民风淳朴,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和“明清建筑博览馆”。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很多明清古桥均保存完好,明清民居,鳞次栉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青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写满了岁月痕迹的古老建筑,无不透露出一种沧桑与古意……同里,醇正水乡,旧时江南。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原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任兰生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后,花10万两白银倾心打造的私家园地。园名“退思”源自于《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退思补过”的本义在于补君王之过,任兰生在遭贬官后,建此园并以“退思”为名,当属韬光养晦,反思已过之意。此园面积不大,但在构思上却匠心独具,亭台楼榭,精巧安排,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之感。无论从那个角度,只要你按下镜头,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和嘉荫堂。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崇本堂的最大特色是一百余幅木雕,尤以门窗隔扇上的《西厢记》、《红楼梦》浮雕,最为醒目。崇本堂还是江南水乡博物馆,馆内展出了旧时的服饰、嫁妆等失物,以及民国的结婚证书等等,是了解江南水乡婚俗一个必去之地。嘉荫堂建于民国十一年间(1922年),宅主柳炳南,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北厍人,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嘉荫堂分四进,主建筑“纱帽厅”延承明代风格,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严。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碧水映古桥,绿树藏娇影”,此情此景,使你驻足其间,久不胜归。“走三桥”则是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旧时,凡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抬着花轿走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当天午餐后要走三桥,婴儿满月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三桥。走时,一般是遵循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的先后顺序,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这也充分表达了纯朴的古镇人对幸福生活的由衷追求与向往。游览这样的江南古镇,宜择一阴雨之日,彼时,细雨斜织,木橹一起一落搅碎了水面,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开来……或者撑一把油纸伞,踏着被岁月磨光了棱角的青石板,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看青砖黛瓦,马头墙巍然耸立,烟雨江南的婉约与秀美一瞬间就在眼前铺展开来,并且久也挥之不去。“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漫步在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同里古镇,感受着沧桑与古意,真恐一不小心,走进某个古老的朝代……来源方益松微博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G7qk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