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家应具备的素质

翟小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贤往往是教育家。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师。孟子是教育家,他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乐。荀子是教育家,他开创稷下学宫,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的思想千古流芳,影响不仅在当时
 翟小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圣贤往往是教育家。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师。孟子是教育家,他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乐。荀子是教育家,他开创稷下学宫,培养了很多人才。  孔子的思想千古流芳,影响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他是至圣先师。在古代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既是哲学家,也是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寥若辰星,但他们的影响源远流长。  杰出教育家如蔡元培,他任北大校长时,兼容并包,造就了北大气象,直接影响着北大的教育。而北大的教育又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史进程。还有陶行知先生,他学问深厚,思想深邃,有杰出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实践,是一代教育大家。  中国当代确实有一个优秀的教育家群体,而且其中也有许多了不起的教育大家: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成功的教育方法,鲜明的教育风格,出众的教育实绩,而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教育家的成长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宽松的氛围、自由的空气、肥沃的土壤是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生态。而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坚韧的意志、专注的力量、锲而不舍的追求是教育家成长的内在条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教育家的成长是一个自主成长的过程,他固然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自身的素质与努力。  教育家的成长最核心的问题是信仰:对教育的信仰、对人生的信仰、对文化的信仰。由信仰外化出来,就是人生的愿望和教育的理想,就是现实教育情境中学习、实践和研究的活动,而核心是信仰。  教育家的成长要有根有本,根和本是一个教育家成长的内在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就是土壤、阳光与空气,也就是外部环境。教育家要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扎根于教育的和文化的土壤,要德才兼备,德力俱足,再加上合适的阳光、土壤、空气,就会不断成长,成才成家。教育家的精进力  首先,谈一谈教育家的精进力。教育家的精进力主要包括思想力、实践力、感悟力、学习力、创新力和理想力。  教育家要有思想力。要感受并沉思他周围的世界。教育活动进入自己的心灵时是生活,经过心灵的陶冶之后就是感悟。教育的行动经由自己的心灵,便产生出思想。  教育家要有实践力。教育家应该是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产生的,唯有植根于教育情景中的丰富实践,唯有对实践的反思与升华,才是成为教育家的真正途径。  教育家要有感悟力。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有深刻的体验,用力工作,用脑工作,更用心工作。他的心跟学生在一起,跟教师在一起,跟教育在一起。他有科学的头脑,又有诗人的妙悟。  教育家要有学习力。教育家应该对学习有执著的追求,是教育教学的专家,是终身学习的模范。  教育家要有创新力。教育家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时偕行的思维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教育家的突出特质。  教育家要有理想力。高远的理想是人生成功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在这一天中怀抱着梦想而工作,那么这一天便是为他而设的。一个人对教育有了崇高的理想,当他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时候,就可能会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的信仰心  除了精进力以外,教育家要有信仰心。教育家的信仰心主要是赤诚心、仁爱心、敬畏心、未来心、使命心和文化心。  教育家要有赤诚心。他对教育怀有赤子之心,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为教育家的。  教育家要有仁爱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应该舒展生命,提升德性,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道德的教育。教育家的心应该是柔软的、慈悲的。美国心理学博士吉诺特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使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这一切都决定于我。”  教育家要有敬畏心。人要心存敬畏。做教育尤其要有敬畏心,要懂得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敬畏教育规律,不浮躁、不功利、不折腾。教育经不起折腾,学生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教育失败了,可以重新再研究、再实验,但是孩子人生的成长不可能重复。所以要怀着敬畏之心来做教育。  教育家要有未来心。作为一个教育家,应该有现实的眼光,是现实主义者;还要有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是理想主义者。实践与理念融为一体,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离开现实的理想,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往往要失败;没有理想的现实又可能沦为平庸。教育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适合点,在中外教育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融通古今文化,熔铸中外精华,创造未来教育。  教育家要有使命心。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成长,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  教育家要有文化心。缺少文化,难成大家。仅仅做出了一些成绩还不够,教育家身上应该有文化,背后应该有“背光”。我们知道,当年有人称赞李叔同先生:“李先生教国文,大家就喜欢国文;教音乐,大家就喜欢音乐。”除了音乐、国文的造诣之外,主要是因为他有“背光”,有很深的文化造诣和很高的精神境界。造就未来的教育家,不能忽略文化的作用。教育家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阅读经典。不仅要阅读教育的经典,还要阅读更广领域的经典著作。一位作家认为现在90%的书不值一读。博览群书是一方面,读经典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教育家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先哲对话,与大师对话,有大家风范,成大家气象。  教育家的信仰,一是对人生的信仰,二是对教育的信仰,三是对文化的信仰。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兄弟俱在,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乐也;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乐也”。教育家要有幸福的生活,这是人伦之乐;要得英才而育之,这是教育之乐;要无愧于天地人伦,这是心灵之乐。人要有生活之乐和教育之乐,更重要的还要有心灵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有了这样的心灵之乐,生活之乐和事业之乐才有根基。心灵之乐就是信仰天道、人道。人生在世,要无愧于天,无愧于人。  在教育者心中,教育应该是一项值得奉献的事业,而不是谋取功利的手段。教育家对教育应该有崇高的信仰,为事业而奉献,为信仰而工作。为功利而工作成不了教育家。只有为信仰而工作,才会有高远的目标、高尚的境界。有了信仰,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自身的能量就会调动起来,天地的能量也会来成全他向这个方向努力。(来源:《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2-3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Q8ZVdO.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