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主流媒体自费220万,一个中国人在英国主流媒体登寻人启事,背后的原因让人泪目......

▼ 那些为正义献身的人不该被遗忘,那些滔天的罪行也不该被掩埋。 前段时间,在英国《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最著名的几家报纸上,一个中国人,花费重金220万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泰晤士报》:你在哪里? 《每日电讯报》:你在哪里? 这条
原标题:自费220万,一个中国人在英国主流媒体登寻人启事,背后的原因让人泪目......▼那些为正义献身的人不该被遗忘,那些滔天的罪行也不该被掩埋。前段时间,在英国《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最著名的几家报纸上,一个中国人,花费重金220万登了一则寻人启事。《泰晤士报》:你在哪里?《每日电讯报》:你在哪里?这条非比寻常的广告引发了英国媒体热烈的关注......这个中国人究竟是谁?他又在找谁?1艘沉船828条被遗忘的生命1834个未被讲述的故事你在哪里?寻找里斯本丸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01打广告的神秘中国人刊登寻人启事的中国男子名叫方励,他曾是大连5.7空难黑匣子的成功打捞者,是美国劳雷工业公司(全球最大的地球物理仪器开发销售公司)的总裁。但真正被中国人熟悉,还是在2014年的时候,他发表了励志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其中有一句被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惜命的最好办法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凭着骨子里折腾的精神,除了专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在影视行业他也大有一番作为。他曾是娄烨导演《颐和园》、李玉导演《观音山》《万物生长》的制片人,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在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担任制片人,以及在宣发电影《百鸟朝凤》时的下跪求排片。韩寒与方励正是在《后会无期》取景地东极岛,他第一次听到了东极岛的渔民说出了“里斯本丸”这个名字。东极岛渔民们告诉我,‘里斯本丸’是一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就沉在东极岛附近,随船一起沉下去的还有八百多名战俘。我深受震撼,不敢相信脚下这片海域里竟埋葬着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如此大的一桩惨案,死亡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的一半,可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里斯本丸号从那时起,“里斯本丸”就成了他放不下的一个故事。02中国渔民舍命救盟军战俘很少人知道这件事,只有当地的渔民世代口口相传。这些战俘大部分来自英国、其他都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年轻士兵,他们在二战时期为了保护香港浴血奋战,在船上饱受折磨后,随着船沉没海底,从此无人知晓……里斯本丸号沉没示意图里斯本丸号,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用作运载战俘的船只,往返日本与中国之间,1942年10月载着1816名战俘,800名日本士兵的里斯本丸号,在东极岛附近,朝着日本航行,这些人的去到日本就是做苦力。由于没有战俘的船只标识,里斯本丸号遭到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攻击。日本海军紧急派出了救援军舰将押送战俘的日方人员全部救出。而这些年轻的战俘始终被控制在甲板下一片黑暗的舱室里,没有食物、没有水、空气中弥漫着排泄物的恶臭,许多人的绝望开始蔓延。但这些在文明国家长大的士兵,相信日本会遵守《日内瓦公约》,保障战俘人权。但日本人并没有将他们一并救出,丧心病狂的他们把船舱的门板钉死,投降并不意味着能活命,这就是日本军队的做事方式。船只逐渐沉没,这些年轻的战俘要拼死反抗,他们冲出封锁冒死跳海开始求生,但是日军继续赶尽杀绝,对在海里逃生的人进行枪杀。而这些逃出日本人魔爪的士兵,有些因为不会游泳淹死,有些漂泊在海面上苦苦挣扎。就在绝望之时,中国东极岛的渔民出现了,希望重新燃起!这些世代以打鱼为生的中国人,驾驶着破烂简陋的小木船出发了,手无寸铁的他们,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开始了一场大营救。船只沉没的地点就在定海县东极乡青浜岛东北附近海面,虽然距离陆地不远,但是小木船太小,速度慢,一次只能救援8~10个人。于是附近各个岛上的渔民都停下了手里的劳活,一起出动,浩浩荡荡木船总共有46艘,来回救助65船次,营救了战俘384人。这些同样遭受着日本军队暴行的中国渔民,拿出了自家最好的衣食帮助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里斯本丸号沉没手稿日本人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些人,登岛后有381名生还者随后又被抓捕,最后押送到了日本做苦役。但仍然有3人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成功逃脱,他们分别是伊文思、法伦斯、詹姆斯顿,这三位后来被秘密护送到了重庆,揭开了日本人的残暴罪行。伊文思、法伦斯、詹姆斯顿与当地军民合影这些普普通通的质朴中国人,是凭借多大的勇气、冒了多大的危险救回了这些外国军人?要知道日本军队对待帮助盟军的中国人,手段同样残忍……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少幸存者从日本战俘营回到了英国,对于他们来说那段惨痛的回忆实在不愿提起,他们难以忘却战友的身影。有幸存者回忆,在里斯本丸沉没的瞬间,他们听到了船舱底部传来的,死亡最后一刻,战友们唱起的思乡的战歌。部分牺牲的英军士兵03寻找幸存者方励决定,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于是开始积极努力去寻找失去的记忆。他曾表示:这样的一桩惨案、这些跟我的孩子一样大的孩子,葬身在我们(中国)的家门口,这些故事没法忘掉,也无法不去告诉所有人。/寻找沉船位置/方励带领自己的团队,发挥自己专业老本行,这几年里他在舟山海域做了两次海洋探测。每次站在甲板上,想到脚下三十米处就散布着这些年轻战士的遗骸,他觉得自己离他们那么近。那一个个陌生的面孔都跟我有了联系,我了解了他们,认识了他们,也无法再放下他们。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方励带领测绘团队,利用多波束声呐系统成功在预测海域精确定位沉船位置,并得到沉船的水下三维形态,船长140米,船宽18米。\"里斯本丸\"沉船位置声纳图找到沉船位置只是刚刚开始,这能帮助相关机构寻找日本军队犯下罪行的直接证据,对这艘船的探索仍将持续。/寻找幸存者和其家属/还原记录当年日本军队罪行的最好证据,就是作为当事人幸存者们的亲述回忆。这堪比大海捞针,许多幸存者早已去世,他们对后代可能也从未提起这些痛苦回忆,但是方励并不打算放弃,于是决定花重金在英国主流媒体登寻人启事,而他出海探测沉船行动也被英国媒体报道关注。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英国女士Amanda写来的邮件,说她的爷爷死在了这艘船上。方励回忆说:Amanda数度哽咽,向我讲起她去世的爷爷和当时只有七岁的父亲。她说爷爷的墓到现在依然空着,她们全家都希望能找到爷爷的遗骸,为他进行体面的埋葬。于是在2018年2月,方励找到了著名的纪录片片导演范铭(柴静《苍穹之下》总编导),组队一起在伦敦见到了Amanda,这位老人非常激动,听到他们的行动后,泣不成声。万事开头难,但冥冥之中,似乎有力量相助。方励的纪录片摄制组4月再次来到英国,对战俘幸存者后人进行采访时,竟然在一次随机街访中,采访到了到的Amanda女士的外甥,这让纪录片团队小伙伴兴奋不已。纪录片导演范铭说:可能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个偶然,但是我们这一路上发生了好多奇迹,冥冥中,仿佛天上有很多眼睛都在看着我们,并默默助力我们完成这个纪录片。方励一行赴英寻找“里斯本丸”号遇难者后人他们先后走访了30多个幸存者家庭,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有幸见到了今年已经99岁的DennisMorley先生,他被称为\"里斯本丸\"事件中生还的唯一在世的英军战俘。DennisMorley还原故事老人尽管年事已高,但是对那场战斗逃亡、对日本人的暴行以及中国渔民的救助的经历都记忆犹新,在血淋淋的杀戮回忆里,似乎经历了一生的坎坷,老人已经放下了仇恨,Morley先生说道: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仇恨,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消除,我们为什么要活在过去呢?如方励所说,对幸存者来说,可能永远无法释怀,只是战后痛苦的创伤让他们不愿再去回忆。如今已经83岁的RonBrooks回忆起战死的父亲,掩盖不住痛苦的泪水。当年父亲在香港赤柱担任主炮手,遇难前父亲写下最后一封家书,相信全家人很快就会团聚,把所有的爱寄给家人。拿玩具手枪的RonBrooks与父亲母亲没想到这却是父亲留下最后的回忆。RonBrooks接受采访泣不成声生死关头的大爱与温情,让方励的团队一次次被震撼。有一对Penny兄弟,他们的父亲GeraldPenny直到去世前,还把一封家书紧紧握在手中。这对兄弟的大伯RichardPenny,在22岁被送上那艘死亡之船前,在战俘营里写下了这封信给两兄弟的父亲,当时他们的父亲Gerald只有5岁。亲爱的Gerald,谢谢你的来信,我无法表达更多话语,但除了这一句:请一定要深爱和照顾好我们的妈妈,她是这辈子唯一对你最好的的人。爱你的哥哥,Richard。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遗憾、无奈、不舍和期许,在整个采访和讲述的过程中,方励和团队一次次流泪一次次被震撼,仿佛经历了一场战争。“里斯本丸”的故事必须要讲出来,这是所有人的心愿,是给那逝去的828个年轻生命的誓言。新西兰幸存者RossLynneberg在二战纪念馆刻下名字04伟大的东极岛渔民方励在英国主流大报自费打广告后,许多大电视台都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英国许多名流已经表达了支持,包括Adele和U2乐队的音乐制作人HowieB都表示可以帮助团队制作音乐。他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这让更多的幸存者及其后代开始主动联系他们。截至目前,已有接近200多个战俘家庭联系了他们,并且展示了保存的珍贵信件、影像资料等。就在9月14日,方励带领团队第四次去到英国,开始进行密集采访。方励不惜成本与代价,希望能跑在时间前面,记录下最宝贵的画面。家庭破裂,生离死别,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尊严、突围与求生,挣扎与放弃、太多的人性故事……同时,在这场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营救”中,那些中国的东极渔民正在被慢慢遗忘。方励和团队更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东极岛渔民的英勇无畏。方励说接受采访的战俘后代们,都对那些曾经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了他们父辈的中国渔民,表达了感谢。经历了如此灾难的时刻,他们说自己的父辈被中国的渔民救起来时,喝的第一口粥和红薯,那感觉尝起来就像在天堂。2005年幸存者之一查尔斯·佐敦,回到了东极岛,与他紧紧相拥的是东极渔民陈永华。图片来源:舟山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而时至今日,当年参与救援的东极渔民,活着的只剩94岁的林阿根一人。老人如今的生活起居状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方励与林阿根他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但却跟那些朴素勇敢的中国人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伟大的东极岛渔民不该被遗忘,他们也应该被视为英雄。林阿根新华社记者朱涵摄于7月30日在东极的青浜岛有一座墓,这里埋葬着两名澳大利亚的士兵,墓碑上刻着:“lestweforget(让我们不要忘记)”!青浜岛上两名澳大利亚士兵的墓碑是的,不要忘记,正如这部纪录片决定的英文名:《The828Unforgotten》(828个不该被遗忘的人)。///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7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先人之难不敢忘。日军长达14年的侵略,日军在华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太多的见证人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纪录片不赚钱,也没有商业炒作,他们故事也鲜为人知。但这段共同的惨痛历史,那艘沉没的船和那些年轻的面孔,爱与恨、罪行与忏悔、战争与和平不该被遗忘。他们坚持这么做只为寻找回那段惨痛的记忆更为表达对生命的纪念本文部分信息参考:新华社、欧洲时报英国版、BBC中文网、新浪微博@方励-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v18n6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