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提到的明史明史:解析《人民的名义》的高育良为何喜欢明史,学霸已收藏!

《人民的民义》,很多人都喜欢看,不只是因为收视率高,更主要是它反映了现在社会官场的不良风气,大家对这部剧印象最深的除了“别低头,GDP会掉的达康书记”之外,还记住了伪君子真小人的高育良书记。 剧中高育良是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他是一个追逐
原标题:明史:解析《人民的名义》的高育良为何喜欢明史,学霸已收藏!《人民的民义》,很多人都喜欢看,不只是因为收视率高,更主要是它反映了现在社会官场的不良风气,大家对这部剧印象最深的除了“别低头,GDP会掉的达康书记”之外,还记住了伪君子真小人的高育良书记。剧中高育良是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他是一个追逐权力的人,他追求的是接近无限大的权力,他这个人不爱钱不爱美女,但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历史,尤其是明史,可能与他从政之前是大学教授有关系吧。他的前妻,也就是剧中张凯丽饰演的吴老师,她是汉东政法大学的老师,是历史系的教授。按理各方面相配的两个人,尤其是高管,有如此相配的妻子,怎么能说离就离呢?俩人还有孩子,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小凤专门研究过明史,高小凤之于高育良算是对症下药了。赵立春的宝贝儿子,赵瑞龙为了将其绑在自己的船上,为己所用,精心将胡静一人分饰两角的双胞胎妹妹高小凤,通过专门化的训练,培训成了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美女,年轻,漂亮,还对历史感兴趣,这让高育良怎能不动心,高小凤专心研读的这本书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很多人其实对历史挺感兴趣的,可能就是有的书籍写的比较枯燥,看着人就看不下去了,就拿《水浒》和《红楼梦》来说,看《水浒》会越看越精神,人物多,故事情节丰富,看《红楼梦》则是越看越迷糊,人物关系众多不说,讲的都是家长里短之类的。当你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你不会觉得枯燥,你会觉得历史书籍原来也可以这样有趣。你也许就明白为什么高育良为什么那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了。司马迁写《史记》是以人物为主,时间线为辅的写法,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则是运用了“大历史观”的框架结构,任何人都可以毫无障碍的阅读此书,且不会觉得枯燥。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大历史观”呢?划重点啊,大历史观不同于编年体,纪传体的书籍,它是将历史截开,解剖出一个面,选择一个特定时间点上的皇帝,大臣,通过展开他们之间的关系人物变化,来还原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等各方面,从多方解析,明朝为何会走向灭亡的结局。万历十五年很好理解,就时明朝万历年间的第十五个年头,人物主要是万历皇帝与当时的几位主要辅佐大臣,他们是张居正,申时行,海瑞(就是那个历史清官海瑞),戚继光,李贽。这几个人除了申时行不那么有名之外,其他几个人都是历史书的主要人物了(下一篇专门讲他们几个人)现在的人很多都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认为皇帝都是权力至上的,是随心所欲的,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但是万历皇帝让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事实,你会看到成为一个好皇帝,历史明君,除了个人的勤于政务,心怀天下百姓之外,还会受到无数的制约,制约不仅是来自历朝历代的的祖宗规矩,还有朝中大臣的无数制约与束缚,甚至连皇帝的私事都会管。历史上的很多昏君啊不作为的皇帝啊,其实刚开始大多都是想做出一些政绩的,就比如万历皇帝,他也想做出一番事业,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之后还通读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圣贤经传。张居正作为万历的老师,除了亲自给万历讲课之外,还挑选助教,教授万历经史,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有时候万历做的不好,张居正还会打他。正是张居正的悉心调教,为万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万历皇帝继位后的十年里,国家基本安稳,内无忧外无患,国库也充盈。但是一件事的发生,是万历皇帝始料未及的就是在万历19岁的时候,作为老师兼辅佐大臣的张居正忽然离开了人世,享年仅57岁。张居正去世仅半年,曾经的反对张居正的政治势力,就各种清算前任首辅的罪责。虽然皇帝并不相信,奈何实锤越来越多,加之人死无处对证,万历就信了,一直全心全意信任一个人,还把他奉为自己的偶像,万历皇帝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爱之深,责之切,盛怒之下,就把老师张居正的家给抄没了。但即便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依然不能随意主政,在很多事情的决定上,他都做不了主,甚至连立太子这样的事情,他也无能为力,更为让万历生气的是皇帝的后宫生活,都要被朝中的文臣上折批评。皇帝到底是年轻啊,气的连朝也不上了,这气的就是十年的不上朝,一直持续到万历皇帝驾崩,他的生命结束了,但是十年的不问朝政让国家越来越积贫积弱。最后国力衰退,也就日渐衰亡了。本文由龙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4aBk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