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记载成仙道教经典有“登月术”真实记载,那都有谁学会了这套“高科技”呢

中秋节,又叫月亮节,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月,尽管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现代中秋节始于唐,成形与宋,但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可追溯至先秦时代秋季祀月文化,和道教神话嫦娥奔月,月宫玉兔、吴刚伐桂等。道教文化思想对中秋节习俗,特别是赏月习俗具有很大的影响。
原标题:道教经典有“登月术”真实记载,那都有谁学会了这套“高科技”呢中秋节,又叫月亮节,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月,尽管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现代中秋节始于唐,成形与宋,但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可追溯至先秦时代秋季祀月文化,和道教神话嫦娥奔月,月宫玉兔、吴刚伐桂等。道教文化思想对中秋节习俗,特别是赏月习俗具有很大的影响。每当我们在赏月时候,是不是会浮想联翩,幻想着能去月宫一游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道家的“登月之术”。大家知道,1969年7月20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是阿波罗11号,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飞行员阿姆斯特朗。但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嫦娥,并且在典籍资料中,登上月球的人不止嫦娥,很多修道人都可以在月宫把酒言欢。更神奇的是,道教还真有登月宝典。我们先从道教与月亮的关系说起。一、中秋月在道教文化中的内涵月亮神是道教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神,被尊称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在道教中,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所以在八月十五月升之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东汉末年典籍《释名》对月亮做如下定义:“月,阙也,言满则复缺也。”日,为太阳之精;月,为太阴之精。主皇后大臣之象。古人早有“水气之精者为月”、“月之精生水”的观念。月亮在我国的周易文化、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中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为神奇的是,在古代有很多关于道士奔月的传说。二、古代那些登上月球的修道人嫦娥奔月的故事对我们都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除了嫦娥,在古代还有很多修道人登上过月亮。其中一个就是唐朝的玄宗皇帝。据史书记载,开元年间的中秋节,玄宗在皇宫中赏月,道士罗公远就邀请玄宗去月宫中看一看。罗公远施展法术,将手中拐杖化作一座银色大桥。两人走上大桥,边走边聊,忽觉精光夺目,寒气逼人,已行至月宫,但见月宫中莺歌燕舞,数百名仙女着白色羽衣在庭中翩翩起舞。玄宗问仙女曰:“这个奏的是什么曲子?”仙女对曰:“这个是霓裳羽衣曲。”于是,玄宗被舞曲吸引,如痴如醉,后来回到凡间回忆当时场景,创作了《霓裳羽衣曲》。还有一个古人登月的故事出现在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中。有一个人名王生,爱仙道,于是来到崂山欲学道求仙。但是来山上几年,师傅只让他砍柴,从不提仙道之术。王生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仙道,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砍柴回来,看到师父和两个道友一起喝酒。天渐渐变暗,只见他师父剪纸为月贴在墙上,一时间月光皎洁,房间内亮如白昼。师父几人继续喝酒,酒至半酣,一人提议说“今晚喝的很开心,何不到月宫中去喝酒?”三人一拍即合,只见三人渐渐飞起,进入了月亮,在月中对饮。从此,王生再不怀疑仙道,决心刻苦修炼。以上两个故事可见,对于修道之人来说,登月并非难事。不仅自己可以上广寒宫,还可以邀请别人一起上去参观。当然,这只是故事,但是故事都有其文化背景,在道家典籍中确实记载有登月之术。三、《道经》记载的登月之道登月之道,在道门中秘密流传,属于上清经法,但作为道教法门中的“高科技”,不是常人所能学成。在道教养生修仙专著《黄庭经》中:“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这种方法是太上道君所传:“太素真人传清灵真人裴君二事《太上郁仪》、《结璘之章》,以致日月之精神,上奔日月通天光,飞太空之道也。皆乘云车羽盖,驾命群龙,而上升皇天紫庭也。”在被被称为“小道藏”的《云笈七签》中也提到奔五星之法,这里的五星自然包括日月,但是在这本书中只是灵文隐秘。道友们,是不是有点学道修仙的小冲动呢?飞升月球,听霓裳,赏羽衣,三五好友俯瞰人间,把酒言欢,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情呢?祝中秋节快乐,阖家欢乐!/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4o55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