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980处理器性能&处理器性能创新高!Mac 系列将迎历史转折点?_Rosetta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2005 年,苹果决定放弃 IBM 的 Power PC,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与英特尔长达 14 年的深度合作,如今也到了和老朋友挥手告别的时刻。而据了解,ARM 处理器具有性能高

原标题:处理器性能创新高!Mac 系列将迎历史转折点?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2005 年,苹果决定放弃 IBM 的 Power PC,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与英特尔长达 14 年的深度合作,如今也到了和老朋友挥手告别的时刻。而据了解,ARM 处理器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低的特色。近几年来,ARM 阵营一直试图进军 PC 市场,但其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将目前在 Windows 系统和应用从支持 X86 架构转换为支持 ARM 架构,但是这对于苹果来说却容易的多。

PConline

自研 M1 芯片 重点是能效比

有关于 M1 芯片的规格,在发布会上已经进行了说明,大家想看具体一点的也可移步到我们此前的报道

对于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说,芯片的能耗比至关重要,苹果此前也表明,在能耗比极高表现出色的 M1 芯片加持下,全新 MacBook Air 续航长达 18 小时,全新 MacBook Pro 13 续航达到了 20 小时。可让用户不接电源的情况下,移动办公时间更加持久。

PConline

性能表现真的挺不错

在其性能表现方面,也非常之高,来自跑分平台 Geenbench 的测试也为广大用户揭示了这枚芯片的实际水平:

这款测试型号为 "MacBookAir10,1" 的产品,据说就是苹果最新发布的 MacBook Air 的代号。它的跑分结果为单核 1687 分,多核 7433 分。

作为对比,搭载 i9-9980HK 处理器的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时钟频率为 2.4 GHz,单核得分 1043 分,多核得分 6863 分。

与现有所有 iOS 设备相比,MacBook Air 的 M1 芯片性能优于所有 iOS 设备。而与自家的其它移动设备相比,iPhone12 Pro 的单核得分为 1584,多核得分为 3898。而在 Geekbench 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 iOS 设备 A14 iPad Air 的单核得分为 1585,多核成绩为 4647。

与 Mac 相比,新款 MacBook Air单核性能优于其他任何可用的 Mac,且多核性能超过了所有 2019 年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机型。

PConline

而在其 GPU 的表现上

近日也已有成绩露出

碾压 GTX1050 Ti

GFXBench 5.0 上出现了基于苹果 M1 配置的测试成绩,在 GPU 成绩中,一同出现的还有 GeForce GTX 1050 Ti 的成绩。

从实际测试成绩看,M1 在 Aztec Ruins 场景中,High Tier 模式测试提高了约 21%,Car Chase 场景和 Manhatan 3.1 中也有大概 20% 的提高。

综合现阶段的数据,搭载着 M1 芯片的 MacBook 在 CPU、GPU 的性能表现上已经给了所用用户非常高的期待值。

PConline

揭个 " 小短 "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苹果公司软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此次提到了 Rosetta 2 代。

初代 Rosetta 于 2006 年发布,当时它是为方便从 Power PC 芯片过渡到英特尔芯片而出现的。所以 Rosetta 2 的作用为使采用 M1 芯片的 Mac 仍旧可以运行 x86 架构的应用。

Rosetta 2 可将英特尔处理器编写的指令 " 翻译 " 为苹果芯片可理解的命令,Rosetta 2 的存在主要是作为过渡时期的桥梁存在,让用户能在使用苹果芯片的电脑时候做到跟之前英特尔电脑一样的体验。理论上,开发人员无需对其旧应用程序进行任何更改,它将在未来几年内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有意思的是,微软在这时也揭了搭载苹果 M1 处理器的 MacBook 的一个 " 小短 ",微软表示:在目前情况下,若是借助 Rosetta 2 编译运行 Mac 上的原版 Office,第一次编译要花费 20 秒左右的时间,以等待 Rosetta 2 将代码翻译成 ARM 环境可识别的程序语言。不过,一旦编译完成,之后的效率就很快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况且依照苹果的风格:苹果建议开发者尽快将原版 Mac 软件转化为新的通用二进制代码,那样 M1 处理器就能高效识别和运行了。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尽管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同样是 M1 处理器,但是二者的差异化是一定存在的。思来想去,库克肯定会在 Air 的散热上给一刀,所以理论上讲 MacBook Pro 的性能会比 MacBook Air 还要好。但是同样的,全新的 MacBook Air 如果再次回归无风扇设计,那对于对散热噪音敏感的用户是一件很好的事。

不过纵观整个 PC 发展史,PC 品牌更换处理器架构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 X86 平台已经如此成熟的今天,替换底层的硬件意味着推翻之前耕耘多年的硕果,将之形容为 Mac 的一次 " 革命 " 也不为过。那么未来 Mac 应该在什么方面有更大的变化?

PConline

应用层面的改变?

当然除了自研芯片带来的能效比,操作界面也很重要,早在 6 月份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就公布了名为 Big Sur 的 macOS 11.0。

这套全新的 UI,让以往大家所熟悉的 macOS 焕然一新,macOS Big Sur 借鉴了 iOS 的许多元素,包括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都能看出 iOS 设备的影子。

macOS Big Sur 此次有更多的实际使用场景被公布了出来,现在看来,它就是专门为 M1 准备的操作系统。

PConline

Mac 为什么会选择自研?

你以为它在第 3 层

实际它都到第 6 层了

一、苹果这十多年来在为旗下 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 等设备打造芯片的时候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芯片设计团队也具备为 Mac 打造芯片的能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目前略显停滞的脚步给了他们最好的理由;

二、在苹果的移动设备上面,我们见到了非常出色的软硬件结合,但是在 Mac 上面,这点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使用的通用处理器并不能完整为他们想做的功能提供服务;

三、基于 ARM 架构的 Mac 有更好的续航表现,在未来的 5G 时代中,实时互联、超长续航会是 PC 产品的重要竞争方向;

四、苹果希望通过控制 Mac 的软硬件生态,将 iPhone 的成功复刻到 Mac 产品线,打造苹果具有完全掌控力的软硬件生态圈;

五、苹果费尽心思的自研芯片,其实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直以来,PC 端和手机端,都是两座密不透风的堡垒,之间的软件生态既无法互通,也无法移植。使用 ARM 架构的处理器之后,苹果相当于打通了移动端设备之间的壁垒。由于自研芯片 ‌ 的底层与 iPhone 上的处理器相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 MacBook 可以轻易的移植运行来自 iPhone 和 iPad 上的应用,甚至可以在 Mac 上运行 iOS 系统;

六、由于处理器是自研的,加上系统也是自家的系统,苹果可以更好的对 mac OS 进行软硬件协同优化,体验优势对比 Windows 阵营将进一步拉大。当然,当 iPhone、iPad、Mac 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更是能实现与智能手机的 Android 阵营和 PC 市场的 wintel 联盟形成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它继续在这三个市场占有竞争优势,获取高端市场的丰厚利润。

前几点是苹果为消费者所做的改变,而第六点,则是苹果自己为了自己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所选择的一条道路。

如果一切顺利,苹果会在两年之后的新版本 macOS 中去掉对 x86 指令集的支持。不过在接下来这两年里,苹果应该还会发布基于 Intel 芯片的 Mac,但也算是末期产品了。

像苹果这么换掉自身依赖了十多年的核心部件也少见,基本把风险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了,这样的企业,只能是对自己的自研芯片有足够自信,对未来产品要走的路线有着很明确的定位,也是一种魄力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AO03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