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援藏人物志 | 胡少文:竭力打通抢救的生命通道_急诊_患者_建设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胡少文在入藏前送给自己的座右铭。援藏一年中,他设计并建设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门诊以及急诊科核酸检测方舱,完善发热门诊升级改造,建立规范化急诊预检分诊及疫情防控流程,开设急诊重症监护室(EI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胡少文在入藏前送给自己的座右铭。援藏一年中,他设计并建设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门诊以及急诊科核酸检测方舱,完善发热门诊升级改造,建立规范化急诊预检分诊及疫情防控流程,开设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全面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竭力为患者抢救争取时间,打通“生命通道”。

胡少文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在藏职务: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

援藏时间:2021年7月—2022年9月

急诊大厅,灯光长明,护航健康。因地处高原,自治区人民医院经常遇见高原反应和各种心脑血管意外及车祸等突发状况的病人,病人心跳骤停时有发生,EICU的开设迫在眉睫。胡少文实地考察后,科室核心组讨论,决定全面优化设计急诊布局,并于2022年5月建设完成EICU。在当地,胡少文开展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ABP动脉血压持续监测,CVP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等三项硬核新技术,并不断增强急救技术培训等“软实力”的提升,一年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超过90%。

▲胡少文在科内培训呼吸机模式及报警的处理

2022年5月,一辆出租车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车里一名中年男性已失去意识,当地医生准备在车上做心电图,但空间非常狭小,胡少文当机立断把患者推到抢救室。当时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为一条直线,家属和当地医生都有些气馁,但胡少文坚持带领团队进行心肺复苏。20分钟后,患者心率恢复,气管插管后生命体征恢复,经介入治疗,患者被成功“拉”了回来。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漏洞,胡少文进行了梳理,并重新制定了流程。“绝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这是胡少文留给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拉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急诊是医疗救治的最前沿,更是疫情的前哨。2021年7月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后,胡少文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过往的抗疫经验,主导设计规划建成了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独立核酸采样点,设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专用通道,核酸日均采样量由1000人次提高至6000人次。他还组织完善了急诊大厅候诊椅“隔位就坐”标识,并向全院推广。针对无手机的老年人,胡少文还专门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表,优化了急诊科预检分诊流程。“他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建设核酸方舱时,从施工到验收都亲力亲为,经常加班加点。”同为“组团式”援藏队员的感染内科护士长侯秀凤觉得胡少文“有想法,很踏实”。

▲胡少文主导规划建成核酸采样点

这一年里,胡少文积极参与120急救中心、急诊预检分诊、急诊叫号与医护工作站全面融合,完善急诊科信息系统建设;积极配合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缩短就诊时间、优化就医流程;进一步完善科室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持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胡少文坚持“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理念,把协和急诊先进的管理经验打包“输血”,再转变成“造血”,真正做到“传帮带”,培养了一支留得下的“急危重症护理团队”。

文字/胡少文 王敬霞

图片/胡少文提供

编辑/王敬霞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B0Ok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