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的孩子很偏激总干坏事怎么办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从“干坏事”开始的|千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精选三答

本文章整理自高岚教授7月25日的答疑课,上千位家长给我们提了近百个育儿问题,我们今天选了以下典型的三个,附上高老师精辟的回答。下拉至文末查看微课入口。高岚青籽儿童心理学堂首席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创办人中国心理学
本文章整理自高岚教授7月25日的答疑课,上千位家长给我们提了近百个育儿问题,我们今天选了以下典型的三个,附上高老师精辟的回答。下拉至文末查看微课入口。高岚青籽儿童心理学堂首席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创办人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问题一:有了二宝之后,觉得大宝越发的不听话,怎么办?我家大宝是女孩子儿,三岁半了,自从我两个月前生了二宝之后,大宝的变化非常大,基本不肯出去小区和小朋友玩,只肯跟爸爸出去,其他人都出去都不肯,还会大声对着别人叫喊,而且特别粘我,我给二宝喂奶她就吵着也要喝奶,什么事也要妈妈帮着她干。现在我们把她到姑姑家去了,刚去了一周,孩子总说我要爸爸妈妈来,我哄着说:妈妈去买上机票了,就去接宝宝去。昨天开始发脾气扔东西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二宝出生前,父母所有的关注都在大宝身上,她已经习惯了和父母相处的这种方式,现在她遭到了威胁——二宝抢走了妈妈!尤其是在她的经验里,“妈妈的乳房是我的,怎么可以给别人!”大宝看到妈妈给二宝喂奶的亲密画面是很难受的,她还难一下子接受和二宝分享妈妈的现实,会因此很难过、很伤心,所以她会用一切方法将妈妈“抢”回来,想要占有妈妈的全部。原本已经长大的大宝,行为上会完全退行回更小的孩子的样子。■Tips:通常来说,当妈妈的肚子已经明显可见时,就需要开始和大宝分享肚子里的二宝了。让大宝分享二宝一周一周的长大的快乐,也让大宝了解她自己也是这样在妈妈身体里长大的,长到一定时间,然后出生。这是非常好的建立大宝和二宝连接的机会。如果没有做这个工作,或者说当时做得不太成功,怎么办?比如具体像这位妈妈所遭遇到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首先,不要在大宝面前给二宝喂奶。妈妈喂奶时应到卧室这样一个可以隔开的地方,避免喂奶的画面自发地启动大宝与妈妈一体的原初焦虑,进而把二宝看作是掠夺者。第二,和大宝一起坐在餐桌上进餐,食物的连接是“母性的滋养性的”,在吃饭时聊一些幽默的说笑的事情,甚至有点滑稽的也可以,千万不要讲道理,或者说教。第三,每一天要有独立的陪伴大宝的“大宝专属时间”,玩乐高,看绘本……但注意,这需要是完全的、专注的、高质量的陪伴,而不能你只坐在一边,看着她玩。第四,在大宝不接纳二宝的情况下,不要用“你是哥哥(姐姐),你要怎样怎样”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不要在两个孩子之间进行任何的比较,也不要因为大宝的不好情绪觉得内疚,而迁就大宝,应该保持妈妈的一贯态度。第五,每周爸爸要独立地带大宝外出活动,参与户外的自然环境中的,或者是科技馆、博物馆等等这类“男性特质”更多的活动。第六,绝对不可以为了减少大宝和二宝的冲突而将大宝分离出去。大宝一旦被隔离,她为了和父母在一起,会将自己的情绪掩藏起来,或者“吞下去”,那么这都将在后来的成长中付出更多的艰辛。问题二:孩子总是很喜欢从外面拿东西回家,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5岁了,是男孩子,读中班,近几个月很喜欢从幼儿园拿别人的东西或者幼儿园的东西回来,被发现了就说是小朋友送给他的,但是幼儿园的老师又说不是。对此,我很头痛,想问问老师,怎么办?当孩子第一次从幼儿园拿别人的东西回家时,父母是非常紧张和非常生气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所想要的“好孩子”“被玷污了”。可是,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想先恭喜一下——你的孩子的个性显现了,他知道什么是自己要的,尽管这个想要带着“恶的气息”。个性的发展总是从对立面(不一致性)开始的。通过对立面,让孩子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这正是生命自我发展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先和孩子讨论他带回来的这个东西,为什么他会喜欢它,它有哪些特别的不一样的吸引他的地方;第二,他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看到这个东西的,或者说,这个东西是在哪里发现的;第三,他好朋友(比如说XXX)也喜欢这个东西吗,你们一起怎么玩,或者XXX喜欢什么;第四,明天早上妈妈送你回幼儿园,我们把它(带回家的玩具)放回到你看见它的地方去,我们也告诉老师这个玩具在这里了。问题三:孩子咬下嘴唇,喜欢拔自己的毛发(头发、眼睫毛)算是躯体化症状吗?怎么办?这些我们都称为内在问题的躯体化表现,这些用躯体来表达的部分是孩子无法通过父母提醒或者自我提醒,而克服或者改正的。咬嘴唇在一般情况下都蕴含着一种消极的情绪,孩子的动作在无形当中其实是在透露自己内心的负向情绪,紧张、焦虑、恼怒、自我惩罚,或者强作隐忍。孩子的负面情绪需要父母协助疏导。父母应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只是行为本身。孩子喜欢拔自己的毛发(头发、眼睫毛),通常表现为孩子反复并且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身体的毛发拔除的一种行为。在情绪紧张时,通过拔除毛发后有满足感或紧张减轻感,越紧张症状越严重。一般拔毛的行为出现前大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比如与父母分离,受到老师批评,遭到父母打骂,或父母性格不稳相互攻击,管教过分严厉等等。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发是行为障碍,因而较少有父母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但是这样的躯体化的行为表现,如果在6个月内持续出现的话,就应视作一种行为障碍,需要寻求专业性的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YlqB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