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欢的人越来越像全球咖啡馆越来越像,但我还是喜欢在里工作、读书以及拍照!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世界的独立咖啡馆们变得越来越像彼此。从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到厦门的沙坡尾甚至到俄罗斯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清一色的hipster审美横扫街角的咖啡馆们——极简后工业风木桌椅、从天花板垂下的爱迪生吊灯、斜条纹木质
原标题:全球咖啡馆越来越像,但我还是喜欢在里工作、读书以及拍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世界的独立咖啡馆们变得越来越像彼此。从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到厦门的沙坡尾甚至到俄罗斯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清一色的hipster审美横扫街角的咖啡馆们——极简后工业风木桌椅、从天花板垂下的爱迪生吊灯、斜条纹木质地板、一扇可以尽情包揽阳光的大窗,抑或再加上裸露的红砖墙,墙上的menu必须是手写的。在美国中西部的一座普通小城里开张了一家风格如上文所述的咖啡馆,营业不久就变身本城最宾客盈门的咖啡馆,并迄今为止稳坐本城第一咖啡馆的交椅。诚然,此店的咖啡品质上乘。好喝,是一切好口碑的基础吧。可是,在美国这样咖啡是大多数人日常刚需的地方,多少人对咖啡因的依赖其实只需早上在连锁快餐店drive-through拎一杯咖啡就能解决,或者在星巴克排个队就能到手一杯多奶多糖的咖啡饮品,为啥还有人专程前往一个坐落于与其工作生活的街区并无太多交集的咖啡店?实际上这家咖啡店的忠实顾客多是渴望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潮人们一样体验一把当代城市生活节拍的hipster们。在美国中西部这种哪儿哪儿都是连锁店面的平淡又憋屈的N线城市里,一家后工业风的独立咖啡馆,简直让hipster们坐拥了在地的大本营,可以加入这场全球化的体验中。这体验关乎自家烘焙的源自肯尼亚或者哥伦比亚fair-trade的咖啡豆,关乎咖啡馆招牌的薰衣草或者其他什么大自然味道的拿铁,关乎穿着打扮青春入时的barista们站在低低的柜台前或与常客们言笑晏晏,娴熟地冲一杯手冲,或者认真地用奶沫拉一朵漂亮的花。更关乎,在伴着浓郁咖啡香气的环境约会、聊天、读书、敲字、工作,把自己放松的或者忙碌的表情神态动作架势曝光于周围人群和来往顾客的眼神和目光中,有种不可言说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大普及,让可以审视这仪式感的目光延伸到小小的咖啡馆空间以外,于是这家咖啡馆成了为本地Instagram社区贡献或清新或浓烈的hipster画风的照片的根据地之一。手捧卡布奇诺笑意满满的自拍党和互拍党,或者举着手机换着角度为一杯咖啡和其光影留影的咖啡馆同好们。微笑,拍照,修图,然后上传去脸书、Instagram、或者Snapchat,让这份定格在后工业风背景中的仪式感在网络的空间里长生不老。同时,这一帧帧记录下愈加碎片化的生活里的有那么点仪式感的一刻的画面,成为了全世界无数热爱工匠感后工业风咖啡馆的同好们传播美图分享美丽心情的链条上的一环,在Instagram上成了为#coffeeshop等等hashtag添的一砖一瓦。一杯咖啡,一台笔记本电脑,几本学术著作,故意闪躲开镜头的眼神,咔嚓一定格,那学术青年范儿,喷了。往社交媒体上一po,妥妥地收货几十个赞。除了提供创造仪式感分享仪式感的场所,独立咖啡馆似乎还占领着某种道德高地,成为了在地的、民间的、朴素的中小商业的代表。文首是一家美国的独立咖啡馆一角,文末的咖啡馆在俄罗斯,有区别吗?-Theend-©图文源自咖啡文化,转载请注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bnKB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