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蔵旅行的感悟2012西藏之旅:米堆秋色

由拉萨到林芝,平均海拔高度由3700米降到了3100米,由林芝到波密县城驻地扎木镇,海拔已降至2700米。 昨晚到达林芝时,基本已经适应了高原生活,从平原跑到高原,本身就是一次体检,能够适应在高原生活的平原人,自然能够轻松应对平原的生活。
原标题:2012西藏之旅:米堆秋色由拉萨到林芝,平均海拔高度由3700米降到了3100米,由林芝到波密县城驻地扎木镇,海拔已降至2700米。昨晚到达林芝时,基本已经适应了高原生活,从平原跑到高原,本身就是一次体检,能够适应在高原生活的平原人,自然能够轻松应对平原的生活。当初,马家军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高原训练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据运动专家研究,高原训练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有许多玄妙之处,许多短跑和力量项目运动员来高原进行训练,目的是在较稀薄的空气下跑得更快和跳得更远。许多长距离选手来高原是为了在缺氧状态下训练,以便返回平原后,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能够提高运动成绩。目前的理论主张,在缺氧状态下的训练可导致适应性刺激反应,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血红细胞,以便运送氧气到练习的肌肉群。当返回平原时,长跑运动员体内会留有更多的血红细胞,可使氧气运输能力提高。马俊仁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带领其辽宁田径队进行高原训练,结果:1993年,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王军霞、曲云霞、刘冬分别获得10000米、3000米和1500米冠军;同年10月西班牙世界马拉松赛,马家军夺下团体冠军,一举包揽了女子前4名。国际体坛大惊:\"世界中长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马俊仁时代。\"训练运动员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有中国经营之神称号的王永庆就曾经提出:如果你要是卖冰棍,就应当从冬天卖起。言外之意,作为防暑降温的冰棍,本是炎夏的热销品,冰棍之所以要从冬天卖起,无疑有两层含意,一是做什么事要早做计划、早行动,就像跳远需要先有一段助跑一样,有了助跑,到起跳线时才能最有力的一跃;二是要从艰难处起步,如果严冬时刻都能将冰棍卖出去,炎夏季节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当然,到高原\"体检\",也要量力而行,至少我已经过了一关。雨从昨晚开始就淅淅沥沥地下,因此,离开林芝时,我根本就没动相机,一上车就睡,车行至色拉季山口时,雨已经停了,但大雾依旧未散去,南迦巴瓦峰这次藏起来的已不仅仅是美丽的脸庞了,连整个身体都躲进了云雾之中。塞翁失马,无缘一睹南迦巴瓦峰的风姿,却遇到了一位来自成都的骑行者,他9月1日离开拉萨,本来是一行5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放弃了骑行而选择了搭车,时至今日,仅有两人还在坚持骑行,他们已经骑车经了1600多公里,路途顺畅时,每天可以骑行160公里,遇到修路及泥石流的特殊状况时,每天仅能骑行40公里左右。我们在色季拉山口相遇时,他正在用石头垒起一座塔,并且在塔顶放了一个\"红牛\"的易拉罐作为标记,告知落在后面的伙伴路过时拍张照片。在川藏线上经常遇到骑行者及徒步者,于他们而言,我的西藏之旅倒有几分奢侈及投机的成分,去年走川藏线行至波密时,曾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十几岁的女儿由成都骑行到拉萨。也许,等女儿长大了,如果她愿意,我倒愿意陪她由成都骑行至拉萨,真正体悟朝圣的艰辛与快乐。给那位骑行者,还有他临时垒起来的塔拍了一张照片,权作当下的纪念,也许等明天再返回时,那个塔已经换了主人。因为下雨,那位安徽阜阳的司机师傅将车开得飞快,而我依旧睡得很踏实,虽然胳膊很累,为了不让自己在车内东倒西歪,我用手紧紧抓着车顶上的把手,车行至通麦大桥,我才醒过来,而那时已经走过了川藏线最艰险的一段--排龙至通麦14公里的峭壁路,峭壁下面就是易贡藏布江与帕龙藏布江汇合后的汹涌江水。过通麦大桥之后,司机也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特意在波密境内的古乡湖稍事休息,去年我曾在那里遇到了一群孩子,给他们拍完照片后,送给他们零钱时,一位小男孩拒绝了我的\"好意\",问过当时的藏族司机洛珠后方知:他们不用五毛的纸币。去年的那群孩子已经不见了,湖边只有一位四、五岁的小男孩,我要求给他拍照,他倒很配合,还特意做了几个POSE,按照惯例,我给了他一元钱。小男孩没有拒绝,但从裤兜里也拿出了一元钱,示意要给我,出于好奇,我接过了他递给我的一元钱:竟然是一元纸币的一半。也许,小男孩的意思是:给我一半就行了!感觉小男孩既可爱又聪明,于是又将那\"一半\"塞了回去,然后继续赶路!今天的终点原本是然乌湖,顺路去米堆冰川,可听司机解释,然乌发生口蹄疫,进出车辆要消毒,吃饭、住宿也不安全,行程稍作调整:先去然乌湖,再去米堆冰川,晚上入驻藏王故里--波密。也许是因为刚下过雨,然乌湖已经变成了\"黄\"湖,但有水就有灵性,更何况然乌湖四面环山--山的中间一下是绿绿葱葱的树,中间以上是皑皑白雪,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公里的然乌乡,距离波密县城130公里,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面积为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按照当地人的传说,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然乌湖原为帕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约200年前,现今出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坍,大量巨石碎岩堵塞河道而成典型的堰塞湖,所以它呈狭长条形,长29公里,宽平均不到1公里,河水也不深,一般不超过6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然乌湖属于淡水湖,据当地人介绍,湖里盛产无鳞鱼类,在湖边的饭店里可以品尝到肉质细嫩的然乌鱼,三个单身男人都对吃不敢兴趣,因此,权当没听见。在然乌湖及湖边的瓦村呆了不足半小时,司机就催着去米堆冰川,以免被拒之门外。去年曾经去过米堆冰川,唯一的印象、也是唯一值得自豪的事情,在米堆冰川徒步了近乎十公里(往返距离)。米堆冰川位于藏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是我国最大季风海洋性冰川的分布区。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是一系列东南走向的高山,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能够沿雅鲁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深入到这一系列高山之中,并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于是在一个叫米堆的藏族村庄后的一座海拨6385米的雪峰周围,诞生了一个壮美的精灵---米堆冰川。米堆是以一座冰川得名的一个地方,它位于林芝地区波密县东约100公里处。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米美、米堆两村,距县城所在地扎木镇90多公里。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海拔只有2400米。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为西藏最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之一。2005年10月23日,米堆冰川被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张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其余五座为:拉木坎力冰川、透明梦柯冰川、绒布冰川、海螺沟冰川、托木尔冰川)。也许,米堆冰川之所以美,是因为米堆冰川的生命力与包容性,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可以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冰川,一年四季依旧是冰川,但冰川周围的树木则在不同的季节展现着不同的颜色,而秋天更是绚烂之极,而这种绚烂的绽放--在冰川周围这样及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下的自由绽放,就变得尤其可贵、可敬、可爱了!牛恒刚:2012年9月19日于波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304j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