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常见的肾脏解剖变异,你都了解吗?字1692 图9_Bertin_皮质_回声

(1)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 Persistent Fetal Lobulation 当胎儿还在孕中期时,它的肾脏是多个“小肾”(Renunculi)的聚合体。其中,每一个“小肾”中央都有一个“巨大”的肾锥体,而周边则为纤薄的肾皮质。“小肾”们

(1)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

Persistent Fetal Lobulation

当胎儿还在孕中期时,它的肾脏是多个“小肾”(Renunculi)的聚合体。其中,每一个“小肾”中央都有一个“巨大”的肾锥体,而周边则为纤薄的肾皮质。“小肾”们逐渐融合为一个肾脏整体,它们相邻的皮质相互融合为Bertin肾柱,之前的“小肾”也成为肾脏的一叶,改称为“肾叶”(Lobe)。直到孕晚期,“小肾”的融合逐渐完成,肾脏的表面则变得越来越平滑。如果“小肾”们融合不完全,则肾脏则会保留胚胎期分叶的外观,称为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

图1: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可见右肾呈分叶状,箭头所示,分叶位于肾锥体之间,不同于瘢痕,后者一般直接位于肾锥体所对应的肾皮质处。

图2: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箭头所示为“小肾”融合不良处。

图3:永存胚胎期分叶状肾,箭头所示,呈波浪状。

(2)Bertin肾柱

Column of Bertin

刚才说到相邻两个“小肾”皮质会相互融合,它们的皮质融合成一层厚而饱满的皮质,即刚提到的Bertin肾柱。融合形成的Bertin肾柱位于肾锥体之间,正常情况下,会在胎儿宫内发育过程中被逐渐吸收。如果Bertin肾柱吸收不完全,则会过度增大,而形成所谓的“肥大肾柱”,挤压相邻肾锥体,产生类似肿瘤的占位感(占位效应)。

在超声检查中,Bertin肾柱通常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结节,由肾皮质延伸至肾窦,并推挤两侧肾锥体,有明显占位感,回声接近或略高于相邻正常肾皮质,回声一般较均匀,血流分布与相邻正常肾皮质相似。Bertin肾柱与相邻正常肾皮质的交界处时常伴有另一种解剖变异,肾脏连接部实质缺损,一会会讲到。Bertin肾柱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肾脏外形变化,这点有助于和真正的肾脏肿瘤相鉴别,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超声造影,鉴别意义更大。

图4:Bertin肾柱。图中M所示为Bertin肾柱,形似肾脏肿瘤,由肾皮质延伸至肾窦(S),回声略高于相邻肾皮质,后证实为Bertin肾柱。

(3)肾脏连接部实质缺损

Junctional Parenchymal Defect

JPD

肾脏连接部实质缺损(JPD),又称为肾内间隔(Interrenuncular Septum)。在肾脏的正常发育过程中,两个“小肾”部分融合(融合不完全),进而“小肾”连接部实质出现缺损,最终导致JPD形成。

JPD多发生于右肾的中上1/3处,且多相对平行于肾脏主轴平面,而非垂直关系,故在矢状切面上更容易观察到JPD的全貌,而我们常用于检查肾脏的冠状切面,则不易显示JPD。在超声上,JPD通常表现为①线状高回声,从实质缺损处延伸至肾髓质或肾门部,也可表现为②三角形高回声,尖指向肾窦,若仔细观察可发现它向外上方与肾周脂肪囊相延续,并向内下方与肾窦相延续。

JPD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正常变异,我们在日常检查中,需要与①肾脏穿刺和手术后形成的瘢痕、②高回声良恶性肿瘤如错构瘤、小肾癌等相鉴别。瘢痕会导致肾皮质变薄,通常会形成凹陷,而JPD则通常不伴有肾皮质损失,仅偶尔形成小凹陷。由于JPD发生的部位相对固定,且无占位效应,观察切面也较特别,鉴别诊断还是相对容易的。

图5:肾脏连接部实质缺损(JPD)。可见右肾上极斜行的线状高回声,箭头所示,为JPD。

图6:肾脏连接部实质缺损(JPD)。可见右肾上极三角形高回声JPD,尖指向肾窦,箭头所示,不伴有明显肾皮质损失。

(4)复合肾盏

Compound Calyces

正常情况下,肾从“小肾”发育、融合而来,每个肾乳头都有自己相应的肾小盏,一一对应,而尿液经肾小盏漏斗部排入肾大盏,并汇入肾盂,最后经输尿管排入膀胱。一般2-3个肾小盏对应1个肾大盏,一侧肾有2-3个肾大盏。

复合肾盏通常位于肾的上下极,主要表现为多个肾乳头共同对应1个肾小盏,而非上述正常情况下的一对一;更多的肾乳头会排泄更多的尿液到同一肾小盏,以致后者变宽,但由于无尿路梗阻,一般无明显扩张。因此在超声上复合肾盏通常表现为肾上、下极较为明显的液性无回声区,程度低于尿路梗阻所致扩张,且通常不伴有肾皮质变薄,无占位效应。

图7:复合肾盏。可见左肾上极无回声区,箭头所示,不伴有肾皮质变薄,无占位效应。

(5)单峰驼峰肾

Dromedary Hump

单峰驼峰肾,是由于脾脏压迫导致左肾中部外侧缘局部隆起,在外观上与单峰骆驼的驼峰相似,因此得名。在超声上,单峰驼峰肾的肾皮质回声与周边正常肾皮质相似,而其肾锥体则比其他正常肾锥体更深入。

图8-9:单峰驼峰肾(Dromedary Hump),From Nephropocus。由于脾脏压迫(Splenic Impression)导致左肾中部外侧缘局部隆起(Hump)。Spleen:脾脏,Kidney:左肾。

=下期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ZgeO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