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纤秾二十四诗品|纤秾: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探讨诗歌美学的和理论的著作,为晚唐司空图撰写。其中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但并非以理论化的语言分析每种风格形成的要素与方法,而是用四言十二句的诗歌语言形式对每种风格的意境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所以《二十四诗品》不仅是
原标题:二十四诗品|纤秾:碧桃满树,风日水滨《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探讨诗歌美学的和理论的著作,为晚唐司空图撰写。其中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但并非以理论化的语言分析每种风格形成的要素与方法,而是用四言十二句的诗歌语言形式对每种风格的意境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所以《二十四诗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本身也是二十四首富有审美意蕴的诗歌。上回我们解读了第二品“冲淡”(详情戳这里跳转)。冲淡的风格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过于老成甚至枯朽,缺乏年轻的色彩感和生命力,当然也会显得没什么文采。所以紧接着司空图就提出了第三品“纤秾”。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纤秾”的意思是纤秀秾华。“纤”本义是丝织品的纹理细腻清晰,引申到文学作品的风格中还比较好理解。“秾”的话,本义是指花木的茂盛,在这里强调的更多的是色彩饱满和光泽温润的特点。采采流水,蓬蓬远春。“采采”的意思是鲜明的样子,“蓬蓬”的意思是生机勃发的样子。司空图首先用一句生动如画的文字分别解释了“纤”“秾”二字。那缓缓淌过的流水,水面的波纹依照一种天地自然的至理起伏流动,划出一条条瞬间消失又瞬间显露的曲线,组成丝织品一样细腻的静止的纹理,不就是形容“纤”吗?而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登高远眺,一片欣欣向荣的春景扑面而来,满目韶华、一望皆春的气象,不就是形容“秾”吗?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窈窕”指山水幽邃深远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才能看到“美人”的绰约姿态,亦即文学上的纤秾也需要经过一番求索才能最终抵达。这句话看似普通,没有什么深意,事实上它是全篇的一个暗线,跨越了中间的部分,在结尾又露出了线头。所谓的“纤秾”如果仅从字面来看,极易被错误理解为一种仅仅追求字面鲜明、辞藻华丽的“俗艳”的写作风格,所以司空图在开头三四句这里就强调了纤秾指的并非表面的对文字的装饰,而是向文学的本质深处寻求和探险,最终在跨越各种险阻之后所见到的文学内在的、鲜活而饱满的生命力。《皋兰课业本原解》中讲“此言纤秀秾华,仍有真骨,乃非俗艳”,这“真骨”正可以理解为本句窈窕深谷中的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中间四句是承接着开头的“采采流水,蓬蓬远春”而来的。碧桃本身就是花木繁茂的象征,何况碧桃满树,就更是一幅色彩饱满的“蓬蓬远春”之图景了;再加上正当“风日”,所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水滨,又呼应了“采采流水”的景象;不仅仅如此,行走于柳荫下的弯曲小路,被层层叠叠的绿色围绕,浓得散不开来,而两旁又伴随着飞舞的流莺软语缠绵……单从诗本身来说,这四句也是描写春景的极佳句了,而至少要写出这样的色彩感和生命力,才算得上文学风格中的“纤秾”。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最后四句如上文所说,乃是“窈窕深谷,时见美人”这条暗线在结尾露出的线头。纤秾不仅仅是表面的鲜艳华丽,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越是朝着纤秾的风格发展,对纤秾本身的理解就越是真切,自然就离所谓的“俗艳”越来越远。最后一句理解起来不太直接,其中的“与古为新”更是全篇的重要收束点。纤秾的风格,最终要归结到“新”。唐代李德裕在《文章论》中说:“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与古为新”就有点这个意思。那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学佳作就像是这样的“灵物”,不同的时代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文字,但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是文学作品具有生命力的体现。当代的人在追求纤秾的求索道路上精益求精,无穷无尽,才能创作出能与古代佳作并肩流传后世、且在不同的时代中翻出不同的新意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整体来看,纤秾篇开头四句作为下文八句的统领,其中一二句顺接中间四句,用意象批评法正面展示纤秾的风格,三四句暗通最后四句,作为一条暗线时刻提醒读者不要将纤秾作流俗化的理解,作者的意图表达可以说是独到周全而又别具匠心了。“纤秾”风格例诗:玉楼春·春景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排版:郭磊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eg26gM.html

(0)

相关推荐